本文引用格式:.貴州苗繡紋樣的再設計與文創產品應用路徑探究[J].藝術科技,2025,38(12):64-66.
中圖分類號:TS935.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9436(2025)12-0064-03
0引言
貴州苗繡紋樣題材豐富多樣,極具藝術魅力,承載著苗族歷史記憶、宗教信仰和審美意趣。在文化、經濟多元化的背景下,將貴州苗繡紋樣進行再設計并應用于文創產品,既能傳承和發揚苗族優秀傳統文化,又可滿足當代消費者對個性化表達與文化內涵的追求,為苗繡文化發展開辟新路徑。然而,目前在苗繡紋樣轉化為文創產品的過程中,存在對紋樣內涵理解不透徹、設計方法單一、產品與市場需求脫節等問題。因此,深入探究貴州苗繡紋樣再設計與文創產品應用路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貴州苗繡紋樣的文化內涵與藝術特征
苗繡紋樣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苗繡的每個紋樣都是苗族人民情感的表達載體,寄托著苗族人民的美好愿望[1],例如,蝴蝶紋在苗族文化中象征始祖“蝴蝶媽媽”,是苗族創世神話的重要體現,是生命的起源與繁衍的象征;龍紋在苗族紋樣中形態多樣,與漢族龍紋造型有所差異,蘊含多種文化內涵,體現了苗族人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崇拜,是苗族獨特的圖騰符號;幾何紋記錄了苗族在歷史長河中的遷徙歷程,每一個符號、每一條線條都訴說著苗族人民的艱辛與堅韌。這些紋樣通過刺繡,被巧妙地附著在苗族服飾、背扇與荷包等物品上,成為苗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苗繡就藝術特征而言,紋樣造型獨具一格,在表現形式上,常以夸張、變形的方式對自然物象進行抽象提煉。如鳥紋,在苗繡中會通過放大眼晴、翅膀或尾巴,使其形態變得更加生動活潑,這種特殊的造型方式賦予了紋樣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苗繡紋樣著意對稱與均勻,注重紋樣元素呼應與協調,常見中心對稱、軸對稱等構圖,使整個畫面看上去穩定而和諧。從色彩運用角度看,苗繡紋樣的色彩繽紛,有深沉穩重的藏青,有喜慶熱情的大紅,還有活潑靈動的五彩色等,這些色彩不僅具備裝飾性,還具有特定的文化含義,如紅色象征吉利、美滿,藍色顯得深沉、莊重,苗繡紋樣色彩層次呈現出多樣變化,采用不同色調的絲線進行交織、重合,營造出繽紛的視覺感受與鮮明的立體感。
2貴州苗繡紋樣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現狀
旅游業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規模最大、發展最迅猛的產業之一,被譽為“永遠的朝陽產業”[2]。隨著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及文創產業的發展,貴州苗繡紋樣在文創產品設計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市場上出現了一系列以苗繡紋樣為元素設計的文創產品,如刺繡服飾、家居用品和文具等,在一些旅游景區,苗繡文創產品成為游客了解苗族文化的重要渠道和購買旅游紀念品時的首選。
但是,目前苗繡紋樣在應用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部分文創產品對苗繡紋樣的運用淺顯,有時只是將苗繡傳統紋樣簡單地復制粘貼到產品上,缺乏對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與創新設計,導致產品形式單調、缺乏靈魂。另一方面,一些文創產品在設計時未充分考慮功能與市場需求,與現代生活脫軌,缺乏實用性,難以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此外,苗繡文創產品市場缺乏統一的品牌意識與營銷策略,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有限,影響苗繡文創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3貴州苗繡紋樣再設計的原則與方法
3.1設計原則
文化性原則:在紋樣再設計過程中,要保留傳統紋樣的基本特征,深入理解并體現紋樣的文化內涵,確保再設計后的紋樣能夠準確傳達苗族文化的精髓,在進行紋樣的再設計和創新時,避免對文化產生誤解與歪曲。
創新性原則:在保留苗繡紋樣傳統特色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設計理念與審美需求,對紋樣進行創新設計,使其在形式、表現手法等方面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展現出時代活力。
適用性原則:根據文創產品的功能、材質和使用場景,對刺繡紋樣進行適應性設計。例如,對于服裝類文創產品,紋樣的大小、位置和風格要考慮穿著的舒適性與美觀性;對于家居用品,紋樣要與家居環境相協調,增強產品的裝飾性與實用性。
審美性原則:注重提升再設計紋樣的審美價值,運用形式美法則,如對稱、均衡、節奏和韻律等,對紋樣的造型、色彩與構圖進行優化,使紋樣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滿足消費者對美的追求。
3.2設計方法
紋樣元素的提取與簡化:對復雜的苗繡紋樣進行簡化和提煉,保留其核心元素和特征,運用簡化的手法去除元素中過于復雜的細節,保留其最具特征和辨識度的部分,使紋樣更加簡潔,便于在文創產品中應用。設計創新中運用最多的一種方法,是設計者基于創意意圖對紋樣造型進行分解、提煉、概括和簡化后得到新的形態[3]。如提取苗族服飾上的蝴蝶刺繡紋樣,簡化其復雜的細節,通過重新排列組合體現紋樣的節奏感。
紋樣形態的變形與創新:從文化傳承看,在苗繡紋樣向文創產品轉化的過程中,創新是關鍵,這需要在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堅守核心特征與精神內涵的基礎上進行。通過形態夸張、空間重構與元素解構重組等設計策略,遵照其形式和內容進行再設計,尋求元素個性化,取其“形”,表其“韻”,進行“形”的再造,對提取的紋樣進行分解、演變與再設計,最終應用于獨特風格的文創產品設計中[4]。如此既延續非遺精神文化基因,又激發全新視覺信號,使傳統紋樣突破時空,在文創中搭建傳統與現代對話的橋梁,使苗繡重燃活力。
紋樣色彩的搭配與重構:以苗繡傳統色彩體系為基礎,結合現代審美喜好與產品特征,對色彩進行搭配重構,如降低傳統色彩飽和度,使其更加柔和淡雅,符合現代簡約審美;或者調整色彩比例關系,突出主打色調,營造差異化氛圍并強化情感體現。如以苗繡常見藍色為主色調,降低其色彩飽和度,搭配少量粉色、橙色作為點綴,使產品帶來清新寧靜的感覺。這種重構并非簡單淡化傳統特色,而是以科學的配比,將傳統色彩與當代設計相結合,既保留民族記憶溫度,又增強產品市場適應力。
紋樣文化的隱喻與象征:深人挖掘苗繡紋樣的文化內涵與象征意義,在再設計階段加以強化和拓展,通過巧妙設計,將苗族傳統文化內涵與現代生活場景結合,讓消費者在使用文創產品時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與智慧。如設計苗族魚紋餐具,可結合魚“多子多福、吉祥如意”的寓意,將魚紋與餐具功能融合,造型符合人體工程學,握柄保留鱗片紋理既通過觸感強化用戶體驗,又延續生殖崇拜語義,既提高產品文化附加值,又傳遞美好祝福。
4貴州苗繡紋樣在文創產品中的創新應用路徑
4.1文創產品的類型與市場需求
隨著市場消費者需求的增加,應拓展苗繡紋樣文創產品的類型,除服飾、飾品外,還可增加數字產品、體驗類產品等,研發苗繡紋樣手機壁紙、表情包與數字游戲等,滿足年輕群體對數字文化產品的需求;推出苗繡手工體驗課程、工作坊等,使消費者得以親自參與苗繡的制作過程,感受苗繡
的魅力,增加產品互動趣味。
開發文創產品時,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把握市場需求的動態變化,有針對性地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5],找準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審美與消費習慣。聚焦青年消費人群,設計出既時尚、個性,又有潮流感的文創產品,并融合當前流行的設計元素和文化理念;針對中老年消費群體,把重點放在產品的文化內涵與品質上,凸顯苗繡的傳統意蘊,注意不同地區、不同場景下消費者的需求,研發貼合需求的文創產品,提高產品的市場適應水平。
4.2刺繡紋樣與文創產品載體的融合方式
直接應用:將經過精心再設計的苗繡紋樣直接應用到產品表面,作為產品的主要裝飾成分。例如,在背包、筆記本和手帕等產品上繡制或印制精美的苗繡圖案,使產品呈現鮮明的民族特色。這種方式能夠直觀展示苗繡紋樣,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材質替換:嘗試采用不同的材料表現苗繡紋樣,突破傳統刺繡絲線的束縛。例如,采用皮革、金屬、木材或塑料等材料,使用雕刻、鑲嵌、印刷等工藝,生產出有苗繡紋樣效果的產品,如用金屬打造出苗族蝴蝶紋造型的項鏈吊墜,用塑料珠子代替繡線制作的裝飾畫,以材料的質感與特質賦予紋樣全新的表現力。
結構融合:將苗繡紋樣元素融入產品的結構設計,使讓紋樣不只是充當產品的表面裝飾,還作為產品結構的一部分。例如,設計一款從苗族刺繡紋樣中吸收靈感的加濕器,在蝴蝶紋翅膀的地方設置超聲波霧化片,當設備開始投入運行,水霧順著翼展的脈絡自然延展擴散,構建起“蝶翼生霧”的意象效果;水箱底部的魚龍紋樣借助LED背光進行投射,營造出“魚躍水面”的光影畫面感。
4.3基于用戶體驗的文創產品設計
易用性:確保文創產品在使用時既方便又舒適,符合人體工程學。例如,當以苗繡紋樣為主題設計餐具時,應充分考慮餐具握持的手感、重量等,使消費者在實際使用階段體驗到舒適與便捷;就刺繡飾品而言,設計的時候要考慮消費者佩戴的舒適感和安全感,防止給消費者增添不必要的困擾。
互動性:增加文創產品與用戶之間的互動環節,提高用戶體驗水平。如設計具有可拆卸、組裝功能的苗繡文創產品,用戶可根據喜好對紋樣重新進行組合搭配;開發與產品相關的線上互動平臺,用戶能在平臺上分享對產品的使用體驗和創意,參與苗族文化主題探討,強化用戶對產品的參與體驗。
情感共鳴:通過產品設計激發消費者與苗族刺繡文化的情感共鳴。在產品中添加民族故事元素,以恰當的方法將苗繡紋樣中蘊含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呈現出來,讓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時,產生情感認同與文化歸屬感。例如,在一本擁有苗繡主題元素的手賬中,適當加入對苗繡紋樣內涵的介紹與解析,使消費者能夠一邊記錄生活,一邊了解苗族文化。
4.4文創產品的品牌建設與營銷策略
品牌定位:找準苗繡文創產品的品牌定位,突出其別具一格的文化價值與產品特色,把品牌建設成傳承苗族文化、展示現代設計風采的平臺,樹立高質量、富有文化內涵的品牌形象,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力。
品牌故事塑造:探尋苗繡背后多元的文化故事與歷史根源,將其納入品牌故事,利用品牌故事傳遞品牌的價值觀和文化理念,講述苗繡藝人固守傳統技藝、傳承民族文化的經歷,使消費者在了解品牌故事的過程中,對品牌形成更深厚的情感認同與信任。
多元化營銷渠道: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元化營銷渠道推廣苗繡文創產品,如通過社交媒體平臺、電商平臺與文化類網站等進行產品宣傳和售賣,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呈現產品制作環節和文化內涵,吸引潛在的消費群體;參與各類文化展會、藝術展覽和非遺市集等活動,開設品牌的店鋪、體驗店,讓消費者親自體驗產品的魅力,擴大品牌知名度,促進產品銷量增長。
合作與聯名:強化與其他品牌、設計師、藝術家的合作與聯名,通過利用各方的資源與影響力,提升苗繡文創產品的品牌號召力,如與知名時尚品牌合作推出聯名系列文創飾品,與藝術家合作創作以苗繡為主題的藝術作品,采用跨界合作的方式,吸引不同領域消費者的關注,賦予品牌新的活力。
5結語
本文通過對貴州苗繡紋樣的深人研究,解析其豐富文化底蘊與獨特藝術特質,針對當下苗繡紋樣在文創產品設計中應用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再設計的原則與方法,探索了其創新應用路徑,希望通過科學合理的再設計與創新應用,將其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和文化價值的文創產品,為苗繡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黃波.苗繡紋樣藝術的研究[J].藝術科技,2016,29(6):131-132.
[2]高潔.苗繡藝術在旅游紀念品設計中的創新應用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7(4):26-30.
[3」尚會芳.黔北苗繡紋樣的創新及應用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4(2):42-44.
[4]覃小容.臺江苗繡紋樣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24.
[5]龍英.傳承保護視角下貴州苗族刺繡旅游商品開發設計的意義與策略[J].貴州民族研究,2012,33(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