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現代化藏品管理的核心是實現藏品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管理,通過藏品管理平臺對藏品進行全面記錄、追蹤、監控與分析,從而確保藏品的真實性、完整性與安全性。在此過程中,數據化管理不僅能夠大幅提高藏品管理的透明度、可追溯性與操作效率,還能夠為科學研究、展覽策劃和公眾服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實踐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基于系統性、精準性以及共享性原則,實現智慧全鏈管理、智能分類優化以及構建信息共享平臺,旨在提升藏品應用效率,從而更好地實現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功能。
關鍵詞:博物館;藏品管理系統;現代化路徑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15.019
藏品管理的現代化不僅涉及傳統的保護與展示,更涵蓋信息化、數字化及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全面構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以下簡稱“新疆博物館”)藏品管理的核心任務在于實現藏品的系統化、精細化和可持續性管理,從而確保其科學性、規范性和透明性。藏品管理現代化應以信息化技術為基礎,通過構建統一的藏品數據管理平臺,實現藏品檔案的數字化、信息化,從而提升藏品的檢索、追溯、共享與展示效率。同時,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疆博物館的藏品管理體系不斷吸納先進技術,推動藏品管理從傳統的手工化、低效化向智能化、自動化轉型。智能化設備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藏品保護的精細化水平,還能在藏品存儲、運輸、展示等環節中提供實時監控與數據分析,從而為藏品安全提供保障。數據化和智能化的結合不僅能夠使博物館藏品管理的工作流程更加高效,管理水平更加精細,還能為研究人員提供豐富的數據支持,從而提升學術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因此,新疆博物館藏品管理的現代化路徑,充分考慮信息化與智能化技術的深度融合,通過多維度的創新舉措,推動新疆博物館藏品管理體系的全方位建立,從而實現其科學性、規范性與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
1 新疆博物館藏品管理現代化原則
1.1 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是指在新疆博物館藏品管理過程中,全面應用藏品管理系統將全新的可移動文物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理念以及新的信息化模型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結合目前國內文博類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優質經驗,綜合進行系統頂層設計。采用全面、智能的管理模式,對藏品的獲取、保存、研究、展示及利用等各個環節進行統籌規劃與協調管理。該原則要求博物館在藏品管理的過程中,注重各個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并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手段實現各類資源的整合。藏品管理的系統性不僅體現在管理流程的規范化與標準化,還涉及跨部門、跨領域協同工作的機制建設。博物館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統應能夠同時集成藏品的歷史、文化背景、保存狀況、研究成果等各類數據,從而確保各類數據的互通、共享和同步更新①。全面、系統化的管理模式不僅能夠提高藏品管理的效率,還能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快速響應并采取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藏品的安全與完整。此外,系統性原則要求博物館在管理過程中從整體層面來考量資源配置與調度,不僅關注單個藏品的保護與展示,還要整合館內外的所有資源,從而形成有機的管理網絡。
1.2 精準性原則
精準性原則強調博物館藏品管理要注重細節和精確度,做到每一項管理措施、每一個數據指標均應明確、精確。該原則的核心在于追求高質量、高標準的管理水平,從而確保藏品的安全、完整性和文化價值的最大化發揮。在新疆博物館的藏品管理系統中,精準性不僅體現在藏品信息數據的準確記錄和跟蹤,還涵蓋藏品保存環境的嚴格控制和科學監測。對于新疆博物館來說,由于其所藏的諸多文物具有特殊的地域特點和民族背景,準確掌握每一件藏品的特性、歷史背景以及存放需求,對于文物長期且安全地保存具有重要意義②。此外,精準性原則還要求博物館不僅在藏品入館、出館的每一個環節上均做到嚴格把關,還應注重藏品保管和修復工作的科學性與針對性。對于各類珍貴的文物,博物館需采用定制化的保管方案,從而確保其在特定環境下能夠得到最好的保護。
1.3 共享性原則
共享性原則是博物館藏品管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博物館在管理和保護藏品的過程中,應致力于實現藏品資源的共享與傳播。藏品不僅是博物館的珍貴資產,更是全社會乃至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共享性原則要求博物館在藏品管理過程中,需致力于構建開放的數字平臺,以便更好地共享藏品數據和研究成果。藏品管理系統平臺的建立,能夠使新疆博物館的藏品不再局限于實體空間內的展示,而是通過藏品照片、三維影像、藏品信息數據分析等形式,根據各部門職能以及職員工作具體權限進行針對性的動態匹配,不同職能人員使用不同權限,在系統指定范圍內容的界面進行操作,可以方便文博單位相關部門使用。共享不僅包括藏品的信息,還包括與藏品相關的研究成果、教育資源和文化交流項目等③。博物館通過開放平臺,不僅能夠提升社會影響力,還能為其他學術機構、文化組織提供參考和數據支持,從而進一步促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2 新疆博物館藏品管理現代化路徑
2.1 構建智慧全鏈管理,實現動態化閉環
智慧全鏈管理不僅要求在藏品的存儲、保護、展示等環節實現信息化,還要通過動態化閉環管理方式,確保每一件藏品從進入博物館到最終展出甚至是退館的全過程,均能夠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精確追蹤、分析與管控。藏品管理系統通常由運行支撐層、數據層、服務層和應用層四個核心組成部分構成,每一層均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職責,并與其他層次緊密配合,從而共同支撐起博物館藏品管理的智能化、動態化運作。運行支撐層是整個藏品管理系統的基礎設施層,負責系統的硬件支撐、網絡連接及基礎服務的保障。在該層中,博物館應依賴于高性能的服務器、存儲設備和網絡設備,從而確保整個系統能夠高效地運行。具體來說,運行支撐層不僅包括服務器和計算資源,還涵蓋云平臺架構的支持,使藏品管理系統能夠靈活應對大量數據的存儲、處理和傳輸需求④。數據層是藏品管理系統中最為關鍵的一層,負責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和分析。在藏品管理系統中,數據層承載著所有藏品信息的詳細記錄和歷史數據的存儲,包括每件藏品的基本信息、物理狀態、環境監測數據、維護記錄、展示歷史等。數據層的核心任務是提供穩定、安全的數據庫管理服務,并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對藏品信息的智能分析和預測。博物館應借助大數據平臺,從多個維度對藏品進行數據挖掘與分析,預測什么藏品因環境變化而受到影響,或者什么藏品展示頻率較高、觀眾反響較好。服務層則位于數據層和應用層之間,承擔著數據交換和服務調用的橋梁作用,負責將數據層中的原始數據和分析結果,通過標準化的接口和協議,提供給上層應用進行調用與展示。在該層中,博物館應通過一系列的API(應用程序接口),使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研究人員能夠方便地獲取到所需的藏品信息,并進行相應的操作。應用層是藏品管理系統的最上層,負責實現具體的業務功能和用戶操作界面的呈現⑤。應用層應通過與用戶交互的方式,提供藏品登記、存儲管理、展示規劃、借展審批、維護記錄等藏品管理的各項功能。應用層的設計應考慮到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提供直觀、易操作的界面,使得用戶能夠方便地查詢、修改和更新藏品信息。
新疆博物館的運行支撐層由標準體系和運行環境體系兩部分組成。標準體系包括對藏品基礎信息、檔案信息、登記管理等進行規范化處理,主要參照《文物藏品檔案規范》(WW/T 0020—2008)等行業標準,建立統一的藏品信息管理框架,以確保每件藏品的記錄與檔案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一致性。運行環境體系包括網絡運行體系、計算機存儲、網絡安全系統和環境設施,為整個系統的順利運行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網絡和數據存儲系統能夠保障藏品管理系統的高效數據處理與存儲,以確保文物數據在任何時候均能及時、穩定地存取。數據層是藏品管理系統的核心部分,負責對藏品的基礎數據、影像數據和環境設置進行存儲與管理。數據層主要包括文物基礎數據、文物相關照片和三維影像數據、庫房內柜架設置以及用戶信息等內容。通過將文物的詳細信息(如編號、材質、歷史背景等)存入數據庫,為日常的藏品管理、修復、展示等工作提供數據支持。藏品的影像數據(如照片和三維圖像)同樣被存儲在系統中,不僅便于對文物的遠程監控和展示,還能在未來修復過程中提供參考。服務層作為連接數據層與應用層的橋梁,負責提供藏品數據管理、庫房柜架管理、文物影像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等具體的業務服務和數據處理功能。藏品數據管理功能是系統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其涵蓋從藏品入館到展出、修復、借展等各個環節的全程數據記錄,確保每一件藏品的歷史軌跡都能夠在系統中清晰呈現;庫房柜架管理功能則通過精確記錄每件藏品的存放位置,優化館內藏品的存儲結構和管理流程;文物影像數據管理功能則為每件藏品附加影像資料,通過照片和三維影像的實時上傳和存儲,使藏品的外觀和細節能夠被數字化保存,以便于后續的研究和展示。服務層的功能不僅包括數據存儲與管理,還包括數據分析模塊,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藏品的展示效果、觀眾反饋、維護保養周期等進行實時監控與分析,從而為管理人員提供決策支持。應用層是藏品管理系統的前端界面,直接面對博物館工作人員、研究人員和觀眾等用戶。考慮到博物館內部各部門的職能差異,應用層通過動態配置功能,按照不同用戶角色的權限設置提供定制化服務。管理人員應使用系統進行藏品的登記、出入庫管理和借展審批等操作,修復部門則應訪問和更新藏品的修復記錄,而普通員工則主要負責日常的藏品巡檢與保養工作。此外,系統還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允許不同職能人員對指定范圍內的藏品數據進行操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精度。
2.2 實施智能分類優化與精細化數據管理
實施智能分類優化與精細化數據管理,不僅是博物館藏品管理現代化的必然需求,更是提升管理效率、保障藏品安全、推動學術研究的重要途徑。因此,新疆博物館著手構建符合本館特色的多層次分類體系。新疆作為多民族、多文化交匯的地區,其博物館的藏品種類繁多、歷史悠久,擁有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多個民族的文物,涵蓋從史前時期至近現代的各種文化遺物⑥。因此,智能分類體系的構建不僅應滿足傳統的分類需求,還應融入地域特色和多學科交叉的數據元素。除按照歷史時期、文化類別、物質形態等傳統標準進行分類外,還應基于藏品的材料成分、制作工藝、地域來源等特征進行細化分類。新疆博物館的藏品種類豐富,質地多樣,常表現出多元的地域特征與歷史價值,智能分類系統應通過圖像識別、文字標注、聲音識別等多維度手段,快速高效地完成對藏品的精確分類。新疆博物館藏品管理系統通過智能分類的優化,能夠高效地處理成千上萬件藏品的管理工作,提高分類的精度和一致性,進而推動博物館藏品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與智能化。
新疆博物館的藏品管理系統不僅是對藏品基本信息的錄入和存檔,更是對藏品信息的動態更新與精細化管理。精細化數據管理要求博物館不僅應關注藏品的物理狀態,還應詳細記錄藏品的歷史沿革、修復保養記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展覽流轉信息等方面內容。博物館應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建立藏品的全生命周期數字檔案,使每一件藏品均能有與之匹配的數字檔案,記錄藏品的來源、歷史、研究價值、保存狀態以及修復情況,并能與博物館的其他信息系統無縫對接,確保所有數據能夠實時更新、動態同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模式,不僅能夠保障藏品信息的精準性和可靠性,還能為博物館的各類研究、展覽及日常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⑦。同時,精細化數據管理還體現在藏品信息的結構化與標準化處理。新疆博物館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格式,不僅能夠實現藏品數據的規范化存儲和高效檢索,還能在不同博物館之間實現跨機構、跨平臺的數據共享與互通。新疆博物館應借助物聯網技術和RFID標簽,實時監控藏品的位置、狀態以及環境變化,確保藏品的安全性。在新疆博物館的藏品管理中,各個不同質地和制作工藝的珍貴文物對環境的敏感度較高,智能管理系統應實時跟蹤并調整藏品的保存條件,確保其在最佳環境下得到保存。
2.3 構建信息共享平臺,促進業務流程協同
信息共享平臺不僅能夠優化各個管理環節之間的信息流動,還能促進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協作與互動,從而進一步推動新疆博物館藏品管理的現代化進程。因此,設計信息共享平臺時應考慮到新疆博物館中各個部門的業務流程協同。博物館的藏品管理涉及文物修復部、文物保管部、學術研究部、展覽策劃部、安保部等多個職能部門,雖然各部門的職責有所不同,但其在藏品管理過程中的工作內容和目標密切相關。信息共享平臺的構建,應打破信息和部門之間的隔閡,使所有部門能夠實時、順暢地訪問和更新相關數據。文物保管部應記錄藏品在庫的保存狀態\存放位置等,文物修復部應更新修復進度,展覽策劃部應實時掌握藏品的展陳狀態和位置等信息,安保部門則應了解藏品的安全情況。為保障信息在部門間流轉不受阻礙,信息共享平臺應提供便捷的操作界面與實時更新機制,使每個部門均能隨時獲取最新的藏品信息,并在平臺內進行動態調整。
新疆博物館通過業務和數據疊加模式實現了更精準的展覽安排。每個展覽的策劃均依賴詳盡的藏品數據支持,博物館通過整合藏品的歷史背景、修復狀況、材質信息等數據,為策展人員提供全面的信息。策展人員可以根據展覽主題快速篩選出合適的藏品,并基于其保存狀態和歷史價值做出科學的展示決策。策展人員通過平臺的實時數據更新,能夠隨時調整展覽內容,確保展示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此外,博物館還應通過數據分析對過往展覽的效果進行評估,借助觀眾反饋和參觀數據優化未來展覽的布局與內容,提升展覽的吸引力和觀眾滿意度。
3 結語
藏品信息管理的現代化、數字化將進一步打破傳統物理空間的限制,推動博物館由靜態的“展示空間”向動態的“互動平臺”轉型。新疆博物館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云計算技術,不僅能夠實現藏品管理系統的精準化和高效化,還能夠通過智能推薦系統,提供定制化的觀展體驗,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未來,新疆博物館藏品管理的現代化不僅依賴于先進技術的應用,更應深刻理解文化傳承的內涵,兼顧技術與人文的結合,從而提升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載體,需在現代化管理中秉持開放與包容的精神,積極參與全球文化生態的建設,最終實現知識共享、文化交流、歷史保護與公眾服務的有機統一。
注釋
①黃丹.智慧博物館建設中的藏品管理研究:以福建閩越王城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4(18):70-73.
②胡博.全業務流藏品管理系統在地市級博物館中的應用思考[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21,29(2):91-94.
③孫昱.不忘初心守護傳承:大同市博物館藏品管理發展歷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15):136-138.
④唐澤華.論博物館藏品的保護與管理[J].中國民族博覽,2020(8):228-229.
⑤周福波.關于智慧博物館背景下藏品管理工作的研究[J].科學與信息化,2021(25):190-192.
⑥王利民.淺析博物館藏品信息智能化安全管理:以大同市博物館為例[J].文物世界,2020(3):47-48,64.
⑦郁健瓊.淺析文物科技信息及共享:以上海博物館藏品信息管理為例[J].科技風,2022(17):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