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綠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方案》《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等文件,加速綠色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促進經濟社會綠色發展。企業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在綠色技術創新體系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研究企業如何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對推動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4年,三大證券交易所發布了征求意見稿,規定部分公司要進行強制性信息披露。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將ESG理念融入企業的戰略管理之中。ESG表現能否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其結論為企業推進綠色技術創新、為投資者利用ESG信息進行決策、為政府完善ESG評價體系提供了借鑒。
基于此,本文選取A股上市公司進行研究,探討企業ESG表現與綠色技術創新之間的影響關系,分析環境責任、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三個維度下的具體影響,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應建議,促進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文獻綜述
1.ESG表現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
ESG表現是一種關注環境責任、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企業評價標準,它為傳統財務分析提供了有效延伸,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應用。
從財務角度分析,“ESG信息披露質量與財務績效之間存在正向關系”是大部分學者的共識。第一,良好的ESG信息披露能夠促進企業盈利能力提升(NegarYetal等,2021)。第二,長期的ESG信息披露能夠降低債務融資成本(曾春華等,2024)。第三,良好的ESG信息披露能夠控制財務風險,實現提升財務績效的目的(王欣蘭等,2023)。從非財務角度分析,近年來,學者們致力于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ESG標準體系,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劉匯等,2024)。有學者發現某地區的企業ESG表現越好,該地碳排放程度就越低(孫紅梅等,2024)。然而,從非財務角度對ESG表現進行的研究數量較少,企業ESG表現的價值效應有很大的研討空間。
綠色技術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類型,能夠為企業長期發展提供助力。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是指企業通過創新技藝等方式,在減少污染的同時,實現降本增效。在推動綠色技術創新方面,多數學者認為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提高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如企業ESG表現為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提供了現實需求、動力機制和制度保障(李井林等,2024)。
同時,綠色技術創新是企業在面對全球氣候及環境惡化和資源枯竭挑戰時的重要策略,也是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雙贏的關鍵途徑。通過采用可持續發展視角,能夠關注到ESG表現在企業產生的綠色可持續內驅效應,對ESG表現價值效應的研究意義重大。
資源依賴理論認為,通過識別并利用資源,企業能夠產生超額利潤。當今社會,企業履行環境責任在我國實現全面綠色轉型過程中承擔著重要角色(陳愛珍等,2023)。近年來,企業積極加大對綠色創新活動的投入,旨在契合利益相關者的多元訴求。企業積極履行環境責任會向外界表明企業的主動擔當,而投資者在接收到這種信號后,往往會對企業給予更多支持(王松等,2024)。
利益相關方理論認為,企業的成功和生存依賴于對利益相關者需求的滿足。若較好地披露ESG表現,就能更全面地展現企業的經營狀況(徐光華等,2022)。良好的ESG表現有助于降低管理者和投資者之間的不透明性,進而緩解評估環境面臨的擔憂(Paulo,2022)。因此,良好的ESG表現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程度,樹立了積極的公眾形象和品牌聲譽,提高了企業綠色創新的市場認可度。
委托代理理論認為,高管可能會追求個人利益而犧牲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此會放棄風險較高、周期較長的綠色技術創新項目。企業ESG表現的情況,在一定層面上體現了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越好,對上市公司創新投入規模和創新產出水平的提升越有幫助(韓楊等,2022),有助于降低短期機會主義,從而更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
綜上所述,ESG表現能夠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且ESG表現涵蓋的環境責任、社會責任以及公司治理三個維度,均能分別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
2.高管激勵的調節作用
高管激勵主要包括薪酬激勵和股權激勵兩種方式。薪酬激勵以提高工資薪金為主要方式,能在短期內對創新投資風險予以補償,進而鼓勵高管開展綠色技術創新投入。高管在進行周期較長、回報延緩或可能產生損失的項目時,薪酬激勵可以適時彌補、減弱或消除高管的顧慮,促進其以積極的態度履行職責,積極進行綠色創新活動,提高綠色技術創新水平(郭毓東等,2023)。
股權激勵通過向高管分配股權,將高管利益和企業發展緊密相連,使其基于企業的持續性對綠色技術創新予以關注。有學者發現,股權激勵能夠增強企業高管的風險承擔能力,進而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姜帥等,2022)。也有學者發現,股權激勵的存在會緩解重污染企業環境不確定性與企業技術創新關系之間的負相關關系(李曉濤等,2022)。
綜上所述,本文將進一步探究高管激勵是否在ESG表現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關系中發揮作用。
三、研究假設
1.ESG表現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
在環境方面 (E) ,注重環保的企業會積極投入資金用于綠色技術研發,以應對嚴格法規,同時滿足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在社會層面(S,良好的社會形象使企業能吸引更多人才,這些人才的創新思維會助力綠色技術創新,并且消費者也更傾向于支持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在公司治理層面(G),高效的治理結構可以精準地將資源投入綠色技術創新項目,保障創新的持續推進,有助于識別和抓住綠色技術創新的機遇。
因此提出本文H1:良好的ESG表現能夠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
2.高管激勵的調節作用
當企業為高管提供激勵措施時,會引導高管更加關注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在環境維度,高管會積極推動綠色技術創新,減少企業生產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維護企業的長期聲譽和社會形象。在社會維度,高管會將社會責任納入企業戰略,通過綠色技術創新,生產更符合社會期望的產品,贏得消費者好感。在公司治理維度,高管會積極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為綠色技術創新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保障資源分配和項目開展,從而加強ESG表現對綠色技術創新的積極作用。
由此,提出本文的H2:ESG表現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會受到來自高管激勵的正向調節作用。
四、研究設計
1.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3一2022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為初始樣本,并對其進行篩選及縮尾處理。綠色專利數據選自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企業ESG表現數據選自華證指數網站;公司財務數據選自國泰安數據庫,缺失數據手動補齊。
2.變量選擇
(1)被解釋變量:綠色技術創新 (GI 。上市公司綠色發明專利和綠色實用新型專利獨立申請數量的合計數 +1 后取自然對數值。
(2)解釋變量: ① ESG表現(ESG):利用華證ESG指數,將C-AAA的9個等級依次賦值1~9,評級為C時賦值為1,評級為CC時賦值為2,以此類推。 ② 環境表現 (E) :ESG表現中環境責任維度的評級賦分。 ③ 社會責任表現(S:ESG表現中社會責任維度的評級賦分。 ④ 公司治理表現 (G) :ESG表現中公司治理維度的評級賦分。
(3)調節變量: ① 高管薪酬激勵(Salary):前三位高管薪酬總額的自然對數值。 ② 高管股權激勵(Stock):高管持股總數占股本總數的比重。
(4)控制變量: ① 企業規模 (Size) :期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值。 ② 凈資產收益率( ROE :凈利潤占所有者權益的比重。 ③ 托賓Q值(Tobin Q ):流通股市值、非流通股股數 × 每股凈資產、負債賬面值的合計數與期末總資產的比值。 ④ 投資水平(Invest):購買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減去處置長期資產收回的現金后與期初總資產的比值。
3.模型設計
為研究企業ESG表現對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構建模型3.1:
GI=α+β1ESG+β2Size+β3ROE+β4TobinQ+βsInνest (204號 3.1
在模型3.1的基礎上,將企業ESG表現分為三個維度,進一步考慮環境表現 (E) 、社會責任表現(S)以及公司治理表現 (G) 對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
為研究高管激勵對企業ESG表現與綠色技術創新之間的調節效應影響,分為高管薪酬激勵與高管股權激勵兩方面進行分析,構建模型 3.2a 、 3.2b GI=α+β1ESG+β2Salary+β3ESG×Salary+β4Size+βsROE+β4eβ5. βTobinQ+β,Invest 3.2aGI=α+β1ESG+β2Stock+β3ESG×Stock+β4Size+βsROE+β4+β5+β6+β7+β8+β6+β6+β7+β8+β8 (204號βTobinQ+β,Invest 3.2b
五、實證結果與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文選取31601條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綠色技術創新的平均值為0.353,標準差為0.788,表明多數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研發投人不足。ESG表現的平均值為1.950,標準差為1.200,表明不同企業間ESG表現差異較大,整體仍處于較低水平的集中趨勢,且多數企業ESG表現欠佳。高管薪酬激勵的數據區間為0~18.58 ,平均值為14.61,標準差為0.972;高管股權激勵的數據區間為 0~0.995 ,平均值0.1,標準差0.198。
2.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與企業ESG表現、高管激勵等主要變量均在 1% 的置信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初步支持了本文研究假設。
表1相關性分析

注:*表示0.1級別顯著相關,**表示0.5級別,***表示0.01級別。
3.回歸性分析
由表2可知,企業ESG表現的回歸系數在 1% 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企業ESG表現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存在顯著促進效應,且在環境責任、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三方面均為顯著,數據結果證明假設H1成立。
4.進一步研究(1)穩健性檢驗① 替換被解釋變量
參考賈玥(2024)的方法,被解釋變量替換為綠色實用新型專利獨立申請數量,結果如表3所示。在替換被解釋變量后,ESG表現的回歸系數為0.267,且在 1% 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與前文結果一致。
② 更換時間范圍
2020年我國提出“雙碳”目標,為排除這一政策影響,將數據時間調整為2020年之前,結果如表3所示。在更改時間范圍后,ESG表現的回歸系數為0.042,且在1% 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與前文結果一致。
(2)異質性分析① 地區性質
現有研究發現,由于我國不同地區在各方面的不同,各地企業ESG表現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本文將研究樣本劃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區域進行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東部地區回歸系數為0.067、中部地區為0.047、西部地區為0.075,三者均在 1% 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無論所處地區,良好的ESG表現都會對綠色技術創新水平起到促進作用,而東部與西部地區的促進效應更明顯。原因在于:東部地區企業經濟實力較強,報出ESG信息之后,為了維持良好的經營績效,會更加重視綠色技術創新;西部地區企業外部環境脆弱,報出ESG信息之后,為了改善經營環境,也會更加重視綠色技術創新。
② 產權性質
相比非國有企業而言,國有企業通常承擔著更大的社會責任,更有動力和意愿致力于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因此,本文將研究樣本劃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結果如表3所示。國有企業回歸系數為0.061,非國有企業為0.047,兩者均在 1% 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無論產權性質,良好的ESG表現都會對綠色技術創新水平起到促進作用,且促進作用在國有企業中更突出。
表2ESG表現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

注:*表示0.1級別顯著相關, ** 表示0.5級別,***表示0.01級別。
表3進一步研究

注:*表示0.1級別顯著相關, ** 表示0.5級別, ??? 表示0.01級別。
第三,鼓勵合作交流。東部、西部地區企業和國有企業在ESG表現方面更優秀,可以推廣其在ESG和綠色技術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發揮示范作用。
5.調節作用分析
由表4可知,薪酬激勵的回歸系數為0.025,在 1% 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高管薪酬激勵在ESG表現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之間產生正向調節效應;股權激勵的回歸系數為0.035,在 1% 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高管股權激勵在ESG表現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之間也產生正向調節效應。
表4高管激勵的調節作用

注:*表示0.1級別顯著相關,**表示0.5級別,***表示0.01級別。
六、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文選取A股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對ESG表現與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關系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1)良好的ESG表現能夠顯著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水平,在三個維度方面均有表現。(2)ESG表現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水平的促進作用在東、西部地區企業及國有企業中更明顯。(3)高管激勵在ESG表現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之間產生顯著正向調節效應。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加大對ESG表現在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價值關注。一方面,將ESG理念融入公司治理過程中,在決策過程中充分考慮ESG因素,主動披露ESG表現。另一方面,積極構建可持續發展導向的ESG表現披露體系。
第二,建立健全ESG體系下的高管激勵制度。合理結合薪酬激勵與股權激勵,優化企業激勵制度,為企業高管重視綠色技術創新提供激勵保障。
參考文獻:
[1]NEGARB,TURHANK,MEHDI S.Environmental, social,and governance factors in emerging markets:The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J].Business Strategy amp; Development,2021,4(4):411-422.
[2]曾春華,李玉瀅.ESG表現如何影響公司現金持有?[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4(3):72-81.
[3]王欣蘭,張勖捷,王楠.ESG信息披露、債務融資成本與企業績效——基于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之友,2023(13):82-91.
[4]劉匯,曾莉驊,李昊,等.“雙碳”背景下中國ESG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財會通訊,2024(24):3-8.
[5]孫紅梅,李水瀅.企業ESG表現對城市降碳目標的影響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24,31(4):36-42.
[6]李井林,陽鎮,陳勁.ESG表現如何賦能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微觀證據[J].管理工程學報,2024,38(5):1-17.
[7]陳愛珍,王闖.企業環境責任、綠色技術創新與企業財務績效[J].稅務與經濟,2023(4):82-89.
[8]王松,蔣帥.ESG表現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及作用機制[J].財會研究,2024(4):67-74+80.
[9]徐光華,卓瑤瑤,張藝萌,等.ESG信息披露會提高企業價值嗎?[J].財會通訊,2022(4):33-37.
[10]DA SILVA P P.Crash risk and ESG disclosure[J] Borsa IstanbulReview,2022,22(4):794-811.
[11]韓楊,范靜.農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技術創新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J].經濟縱橫,2022(11):106-114.
[12]郭毓東,洪揚.高管薪酬激勵會影響企業綠色創新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23,21(2):64-79+128.
[13]姜帥,龍靜.高管股權激勵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機制路徑分析——基于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5(3):96-106.
[14]李曉濤,段杰虎.環境不確定性、高管激勵與企業技術創新——來自重污染企業的經驗數據[J].會計之友,2022(4):88-95.
[15]賈玥.ESG是否促進了企業綠色技術創新?[J].科技和產業,2024,24(8):35-41.
作者簡介:顧楊( 2002.01- ),女,漢族,江蘇南通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與財務決策;曹姝,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企業融資、企業財務決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