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特別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頒布實施,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索性學習意識及生活化學習方式.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型教學方式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發展數學思維品質,成為當前數學教學領域需要重點突破的課題.
生活化教學情境的運用,既能打破傳統課堂的固有框架,又能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數學應用場景,強化知識學習的實用價值與趣味體驗,有效激活課堂教學生態.這種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創新模式,注重將學生的日常經驗與數學概念有機融合,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切身感受數學的實用價值,由此激發求知欲望、發展邏輯思維.該模式要求教師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借助情景模擬、協作探究等多元方式,將抽象的數學原理轉化為可感知、可操作的具體內容.在初中階段數學教育中,生活化情境的滲透不僅能強化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更有助于培養其綜合素質.基于此,本研究將系統分析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具體實施路徑及其實際成效.
1生活情境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意義
1. 1 激發學生求知欲
將數學概念融人現實場景,能夠把晦澀難懂的公式定理轉化為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讓數學知識不再遙不可及.當學生發現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日常遇到的各類問題時,自然會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1].以分數運算為例,教師可模擬超市購物情境,指導學生計算商品優惠后的實際價格.通過這一方式,既鞏固了知識要點,又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數學的實用價值.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有效改善了傳統課堂的沉悶氛圍,顯著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1. 2 鍛煉數學思維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關鍵目標.創設生活化教學場景,可以引導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運用數學原理.通過這種實踐性學習,學生不僅能深入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更能掌握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方法.例如,在教授比例知識時,教師可借助烹飪配料配比或地圖比例尺等生活實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領悟比例關系的實際意義.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構建數學建模意識,逐步提升邏輯推理與問題分析能力.
1.3 強化知識運用技能
數學不僅是基礎學科,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手段.通過創設生活情境,抽象的數學原理得以在具體實踐中獲得驗證.學生在完成生活化任務的過程中,能夠切實掌握數學工具的實際應用方法.教師可設計生活化探究任務,如指導學生運用幾何原理測算校園建筑物的高度,或計算操場跑道的周長等.這類實踐活動既能鞏固課堂所學,又能培養學生的
實踐應用能力.
2基于生活情境的創新教學模式實施策略
2.1 生活情境與數學知識融合的教學設計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情境創新教學模式,首先需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化素材,教師應當深人挖掘這些資源,構建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3].以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二元一次方程組”為例,教師可以創設超市購物情境,讓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角色.具體實施步驟包括:準備若干商品及其價格標簽,設定購物總金額限制,引導學生根據購買數量和單價建立方程關系.
例如在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勾股定理”的教學中,教師可設置建筑測量情境,組織學生實地測量校園內直角三角形建筑物的邊長.具體操作流程為:首先分組選擇校園內的直角三角形建筑物(如旗臺、花壇邊角等),運用卷尺測量兩條直角邊長度,然后應用勾股定理計算斜邊長度,最后進行實際測量驗證.這種實踐性情境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勾股定理的內涵,還能培養其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值得注意的是,情境設計應遵循漸進性原則,從簡單到復雜逐步深入.以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二次函數”的教學為例,可先通過拋物線形噴泉的水流軌跡觀察引入概念,再進階到籃球投籃軌跡分析,最后探討橋梁拱形設計中蘊含的數學原理,形成完整的情境鏈.
2.2多元化情境創設方法與實施步驟
有效的教學情境創設需采用多樣化的方法和清晰的實施步驟.根據人教版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可歸納出以下典型方法及操作流程:
第一,問題導向情境適用于概念引入階段.以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一章“有理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可設計“海拔與溫度變化”問題鏈: ① 展示某山體不同海拔的溫度數據表; ② 引導學生發現海拔每升高100米溫度下降 0.6°C 的規律; ③ 提出“若山腳溫度為 25°C ,求海拔2000米處的溫度”的問題.這種情境通過真實數據引發認知沖突,自然引出負數概念,教學步驟包括:呈現情境 $$ 觀察現象 $$ 提出問題 $$ 探索規律 $$ 形成概念[4].
第二,項目式情境適用于綜合應用類內容.在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數據的分析”單元教學中,可設計“班級運動會成績分析”項目,實施過程分為: ① 確定分析目標(如跳遠成績分布等); ② 收集原始數據; ③ 選擇適當的統計圖表; ④ 分析數據特征; ⑤ 形成報告并展示.這種情境將統計知識與班級活動結合,各環節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僅提供必要指導,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理念.項目持續時間建議 2~3 課時,以確保學生深度參與.
第三,游戲化情境尤為適合低年級學生或抽象內容.在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概率初步”單元教學中,可設計“轉盤抽獎”游戲: ① 制作帶有不同顏色區域的轉盤; ② 設定獎勵規則; ③ 記錄實驗結果; ④ 計算理論概率; ⑤ 對比分析.游戲規則應簡單明了,確保全體學生參與,同時蘊含數學原理.關鍵步驟包括:游戲準備 $$ 規則說明 $$ 實驗操作 $$ 數據分析 $$ 結論得出,整個過程需控制在1課時內.
第四,技術融合情境適用于幾何變換等可視化內容.在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下冊“相似三角形”教學中,可結合Google地球軟件: ① 選取本地標志性建筑衛星圖象; ② 測量圖象中建筑物的高度與影長; ③ 利用同時段實測影長計算實際高度; ④ 驗證方法的準確性.這種情境借助現代技術增強直觀感受,其操作流程為:軟件演示 $$ 數據采集 $$ 公式應用 $$ 結果驗證 $$ 誤差分析.
2.3差異化情境教學策略與課堂組織
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和教學內容特點,應采取差異化情境教學策略.根據人教版教材編排和初中生認知差異,可制定以下分層實施策略:
第一,對于基礎薄弱學生,采用“生活道具輔助情境\"[5].在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幾何圖形初步”教學中,教師可收集易拉罐、包裝盒等常見物品,引導學生通過觸摸、觀察、分類等活動認識立體圖形的特性.具體步驟為: ① 展示實物; ② 分組觀察; ③ 歸納特征; ④ 繪制圖形; ⑤ 應用舉例.這種策略不僅能降低抽象思維門檻,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第二,對于中等程度的學生,適用“角色扮演情境”.在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一次函數”單元教學中,可設計“手機套餐選擇”情境: ① 提供三家運營商的話費套餐(如月租 + 通話計價); ② 學生扮演消費者分析最優方案; ③ 建立函數模型; ④ 繪制圖象比較; ⑤ 決策分析.實施要點包括:角色分配 $$ 信息分析 $$ 模型構建 $$ 方案比較 $$ 總結反思,整個過程約1.5課時.
第三,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采用“開放性探究情境”.在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實際問題與二次函數”的教學中,可設置“草坪噴灌系統設計”項目: ① 給定草坪形狀和尺寸; ② 確定噴頭類型及噴射拋物線; ③ 計算覆蓋范圍; ④ 優化噴頭布局.這類情境沒有標準答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實施流程為:問題提出 $$ 方案設計 $$ 模型建立 $$ 優化改進 $$ 成果展示.
第四,課堂組織方面,建議采用“情境導人一探究實踐一總結提升”的基本框架.以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扇形統計圖”內容教學為例: ① 情境導人(5分鐘):展示班級學生興趣愛好調查原始數據; ② 探究實踐(25分鐘):分組討論圖表選擇依據,動手繪制扇形圖; ③ 總結提升(15分鐘):分享交流,教師點評,延伸應用.時間分配可根據內容難度靈活調整,但應保證學生充分參與情境活動[].
3基于生活情境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的創新教學模式展現出顯著的教學優勢.這一模式強調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緊密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
基于生活情境的教學模式注重情境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通過模擬超市購物、烹飪配料配比等生活場景,學生能夠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如分數運算、比例關系等.這種教學策略不僅降低了數學學習的難度,還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從而增強其學習動力.同時,生活情境教學策略倡導多元化情境創設.通過靈活運用問題導向情境、項目式情境、游戲化情境及技術融合情境等多種方法,以滿足不同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規律的需求.這些多樣化的情境創設方法不僅能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此外,差異化情境教學策略也是該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教師采用生活道具輔助情境、角色扮演情境以及開放性探究情境等分層教學策略,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實現個性化發展.
總之,基于生活情境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注重情境的真實性、多元化和差異化,旨在通過創設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從而實現數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改革進程中,融入實際生活情境的創新教學方法正日益受到重視.教師通過巧妙地將數學概念與日常生活現象相融合,不僅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還能培養其邏輯推理能力,進而優化整體教學成效.值得注意的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師資水平、教學設備等客觀條件仍是主要制約因素.展望未來,伴隨教育觀念的持續革新和硬件設施的逐步完善,這種情境化教學方式有望得到更廣泛推廣,從而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更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李英.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建有效性的策略[J].華夏教師,2023(18):82-84.
[2]趙彥魁,萬小琴.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21):101—103.
[3]繆平.活用生活情境滲透人文教育——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變革[J].數學教學通訊,2022(5):74-75.
[4]彭云峰.依托情境教學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名師在線,2023(6):37-39.
[5]袁夢,廖小勇.境脈式視域下初中數學問題情境教學實施的思考探討[J].創新教育研究, 2025,13(5):1-7
[6]鐘潤霞.以情境教學模式構建初中數學魅力課堂[J].中學課程輔導,2025(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