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身體化作樂器,以舞蹈奏響樂章。
由于視覺功能的缺失,視障群體在平衡感、空間定位與方向感知上普遍弱于明眼人,這不僅導致其在日常生活與運動中面臨諸多行動障礙,更可能衍生心理層面的壓力與畏難情緒。我們以包容性設計為核心理念,重構傳統平衡與空間體能訓練的交互機制 —— 通過感官代償原理,助力視障人群實現獨立的舞蹈學習,在鍛煉肢體協調性與運動能力的同時,以“樂章引導 + 游戲化”機制搭建視障與明眼人群的互動橋梁,在雙向參與中實現主動性與平等性的平衡。
在技術實現層面,我們通過深度相機采集人體動態數據,并結合傳感器進行動作捕捉。針對預設的4個基礎動作,運用 AI 動作識別技術,基于動作的空間軌跡特征與時間維度參數進行姿態判定,通過事件觸發機制聯動對應的音效反饋與可視化呈現。動作完成度與持續時長的變化,將會觸發畫面動態幅度、聲效時長各異的音畫反饋——這種即興生成的專屬藝術反饋,正是吸引多元群體參與體驗的核心亮點。
指導老師評語:該項目創新性地運用多模態交互技術,通過“音樂引導+游戲化訓練”的沉浸式模式,為視障人群打造了一套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系統。系統采用動態音樂節奏引導使用者進行平衡訓練,結合趣味性游戲關卡設計,幫助用戶循序漸進地提升平衡感、空間定位與方向感知等核心能力。項目深度融合AI動作捕捉技術實時監測用戶姿態,并通過可視化圖形生成技術將訓練數據轉化為直觀反饋,既實現了訓練過程的可視化追蹤,又增強了使用者的參與感和成就感。這種科技與藝術的跨界融合,不僅展現了技術創新的人文溫度,更通過游戲化設計顯著提升了訓練依從性。項目設計兼具創新性與實用性,技術方案成熟可靠,在促進殘健共融方面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