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蛋白質分析和牙結石里的遺傳信息表明,來自中國東北、“濃眉大眼”的“龍人”頭骨屬于丹尼索瓦人。
2025年6月18日,《細胞》和《科學》雜志同時報道關于已滅絕古人類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簡稱“丹人”)的重磅發現。科學家通過對來自中國東北地區的龍人(HomoLongi)頭骨化石進行古蛋白質和古DNA分析,確定龍人即丹尼索瓦人。這塊近乎完整、有至少14.6萬年歷史的頭骨真正揭開了丹尼索瓦人的神秘面紗一他們擁有極長又低平的顱頂,粗壯突出的眉嵴,寬闊的眼眶,以及與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人相當、約1420毫升的腦容量。
自2010年,科學家從西伯利亞丹尼索瓦洞穴發掘出一截指骨并提取DNA進而首次發現這一古人類以來,丹人的體貌特征始終成謎。此項研究結束了學界長達十五年來圍繞丹人外貌的推測和爭論。
龍人顱骨
新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河北地質大學古生物學家季強于2018年從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子手中獲得龍人頭骨。該捐贈者稱自己祖父1933年在哈爾濱松花江畔的修橋工地發現化石,后將其埋入廢井,直至臨終才透露此事。
2021年,季強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簡稱“古脊椎所”)的古生物學家倪喜軍共同撰文指出:這塊“巨大的”“哈爾濱顱骨”(缺失下頜骨部分)代表一個全新古人類物種,是迄今所有同類化石中保存最完好的樣本之一;它在系統生物學中被正式命名為“Homo longi”。
分子溯源研究
當季強等人報道新發現后,古脊椎所的遺傳學家付巧妹立即與其取得聯系。曾參與西伯利亞指骨DNA測序工作的她想看看龍人化石能否提供某些古分子證據。
研究團隊首先嘗試從顳骨巖部(通常是古DNA的優質來源)以及一顆附著的牙齒里提取古DNA。雖未獲得任何遺傳物質,但他們成功從巖骨樣本中提取并測序出95種古蛋白質片段。
付巧妹將這些蛋白質序列與尼安德特人、現代人類及丹尼索瓦人樣本進行比對。結果顯示:龍人化石的一個蛋白質序列與西伯利亞指骨樣本中的完全一致,也匹配來自青藏高原和臺灣地區的丹尼索瓦人樣本,但與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人存在差異。這表明龍人個體應屬丹尼索瓦人。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了另外兩處匹配度較低的蛋白質序列證據。
龍人頭骨(A)正面視圖(B)側面視圖

科學家現在擁有了一件高度完整的丹尼索瓦人頭骨,即便再無DNA或蛋白質可取,研究者仍能據此鑒定館藏中的其他丹尼索瓦人標本
這是2025年第二次有科學家通過古蛋白質鑒定出丹尼索瓦人化石。2025年4月,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的生物考古學家篤谷匠(TakumiTsutaya)帶領團隊針對一塊來自臺灣澎湖水道的下頜骨化石“澎湖一號”開展古蛋白質分析,鎖定其主人身份一丹尼索瓦人。篤谷表示又一例丹尼索瓦人化石現身令他大為驚奇。
當然,付巧妹并未滿足于古蛋白證據,并進一步探究了一塊微小的鈣化牙菌斑,即牙結石樣本,嘗試從細菌DNA中尋找宿主DNA,最終成功獲取屬于龍人的微量古線粒體DNA。結果顯示,龍人的線粒體基因組序列(母系遺傳)與西伯利亞早期丹尼索瓦人最為接近,后者生活于大約18.7萬至21.7萬年前。付巧妹指出,這是首次從來自舊石器時代的牙結石里提取出宿主DNA。
此前參與澎湖一號化石研究的日本九州大學遺傳學家澤藤理海(RikaiSawafuji)對此倍感驚訝,畢竟付巧妹等人都沒能從巖骨中取得任何人類DNA,卻在牙結石上收獲成功。澤藤表示,該發現或將激勵其他研究者探尋舊石器時代化石的牙菌斑。“只要存在牙結石,人們就能提取人類線粒體DNA,進而深入了解史前人類的遷徙。”
更為重要的是,科學家現在擁有了一件高度完整的丹尼索瓦人頭骨,即便再無DNA或蛋白質可取,研究者仍能據此鑒定館藏中的其他丹尼索瓦人標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