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適應當代社會文化的發展,呈現出新的時代內涵和風貌。楚漆器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中國漆器發展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造型與精美紋飾,揭示了楚人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與獨特之文化內蘊,其中鳳鳥紋在楚漆器紋樣中最為突出,形態各異且極具代表性,其演變特征從自然物質到精神的結合,寫實到夸張變形,具象和抽象之間不斷演進。通過對鳳鳥紋的藝術特征進行分析,對其紋樣與色彩結合當代設計語境的設計手法和色彩審美進行再設計,為文創設計注入更多的生動性與形象性,塑造出具有藝術特色的紋樣,呈現出鮮艷活潑的視覺體驗,彰顯出現代設計的獨特魅力。
一、楚漆器鳳鳥紋的起源及歷史演變
(一)楚人的圖騰信仰
關于鳳鳥紋的起源,眾說紛紜,歸根結底一般有兩種說法:有學者認為它是由多種吉祥動物的特征綜合而成的,這一類被稱為一種玄鳥圖騰說。詩曰“天生玄鳥,降而生商”。所謂玄鳥即鳳鳥。早期的圖騰形象以動物居多,是原始先民出于對巫術的崇拜的物質客體。楚人認為,具有通天本領的神獸、神鳥是引入神場中的助手和道具,成為巫神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其中,鳳鳥在楚文化中是楚族的圖騰,被視為吉祥、繁榮和重生的象征,具有通天本領能夠與神靈溝通,為人們帶來好運和幸福。因此,將鳳的形象融入各種藝術形式中,如青銅器、玉器、陶器等,以及各種祭祀和舞蹈表演。另一類學者認為,鳳鳥紋來源于一些中國傳統神話傳說,這一類被稱為彩鳥祥瑞說。這一說法最早起源于《山海經·南山經》,文中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2] 后世人便一直認為,五彩鳥出現就是鳳,象征著祥瑞[3]。
(二)楚人的精神象征
鳳,作為善良與美好的文化象征,其形象不僅蘊含著浪漫主義的韻味,更是楚地人民豐富想象力的體現。在楚地的文學創作和工藝美術中,這種浪漫主義色彩和探索精神表現得尤為明顯。楚地藝術家們基于現實鳥類的特征,通過審美和想象力的引導,將鳥類形象神化,形象多樣且具有獨特性,進而成為精神信仰的象征。通過對出土文物的分析,例如圖1 虎座鳥架鼓,其設計以鳳鳥為主體,配以虎座,寓意著吉祥和勇猛。另一例證是漆木器虎座立鳳,如圖2,是楚國貴族用來趨吉避邪、導引魂靈升天的喪葬用器。在造型上來看,鳳鳥挺胸昂首,翅膀展開,呈現出一種即將騰飛的姿態,充滿了力量和動感。這些造型超越了對自然物象的簡單模仿,通過藝術手法如變形和夸張,進一步強化了鳳鳥形象的神秘性、雄偉感和浪漫特質。
(三)楚漆器鳳鳥紋的歷史演變階段
根據孟也圓[4] 先生的文章整理了鳳鳥紋演變的階段,鳳鳥紋大致分為3 種類型。第1 種是具象的鳳鳥紋樣,多以現實生活中的禽鳥形象為雛形,藝術性處理的鳳鳥造型。第2 種是變形的鳳鳥紋樣,多指不具備整體形狀的鳳鳥紋,或只有某部分變形特征,從具象到抽象的夸張變形手法,風格逐漸向線性化和圖案化方向發展。第3 種是幾何形鳳鳥紋樣。主要表現為鳳鳥紋的全幾何形式變形,即以幾何圖形來取代鳳鳥的特征或少量鳳鳥元素的幾何符號。
從紋樣演變的程度來看,主要分為3 個階段:
1. 初級階段鳳鳥紋。在春秋戰國時期,漆器工藝作為貴族的日用器物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這一時期,鳳鳥紋多以現實生活中的禽鳥形象為雛形,依然保留青銅的遺風。其特點是單腳站立,高冠,著重頭部,軀體弱化或蛻變,形象更為活潑、流暢、奔放,如表1。并且在大量的漆器上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在楚國的漆器中,鳳鳥紋的使用達到了高潮,為漆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得這一時期的漆器不僅具有實用性,更具有藝術性和審美價值。如圖3 湖北江陵出土的彩繪變形連體回首鳳鳥紋漆幾,展現出了新的裝飾風格,標志著這一時期漆器工藝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2. 中級階段鳳鳥紋。這一階段鳳鳥紋逐漸向線性化和圖案化方向發展。鳳鳥紋頭部尚有具象特征,軀干則無特點延長物,如臨澤九里1 號墓出土的漆奩上的鳳鳥變形紋和隨縣曾侯乙墓內棺上的鳳鳥紋,軀體只有幾條曲線或弧線構成。
3. 高級階段鳳鳥紋。到了戰國晚期,鳳鳥紋樣經歷了顯著的發展與演變,呈現出多樣化的變形形態。早期較為寫實的鳳鳥形象逐漸被簡化,具體的整體形象逐步演變為以某些特征性局部為主的抽象表現形式,如翎毛、鳥首、鳥爪或鳥尾等元素[5]。這種轉變其實反映了美學上的原始復古“遺痕律”造型觀念的應用[6]。其特點是對鳳冠進行簡化,只有簡潔的線條,抽象化的程序化處理,在造型上更加有藝術性。
根據不同類型鳳紋系列演變規律來看,主要分為5 式,第1 式為S形鳳鳥紋,演變特征主要以S 形狀的卷云弧線為主,不失平衡富有韻律感,并且逐漸簡化。第2 式為條狀鳳鳥紋,其演變特征由龍鳳同形的逐漸變形呈曲條狀,且具象到抽象化。第3 式為漩渦形鳳鳥紋,演變特征為軀干變形呈漩渦形狀,且從繁到簡、半具象到抽象進行轉變,多數出現在戰國中期和晚期。第4 式為云鳳紋,演變特征鳳鳥紋和云紋相互結合,連成一體化,相較于早期的鳳鳥造型,這一時期的鳳鳥紋與云紋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更為深入的發展。二者不僅緊密融合,還實現了高度的協調統一。鳳鳥紋與云紋的結合展現了連續性和適應性的完美平衡,使紋樣與器物形態之間達到了規矩與和諧的有機統一。第5 式為連體鳳鳥紋,其演變特征為具象到抽象,如表2。
二、楚漆器鳳鳥紋的裝飾藝術特征
(一)大象無形的意境之美
皮道堅先生曾講到“楚藝術之魅力,在于表情達意,奇幻與傳統美結合的風格,表現了精神與文化交融的互動關系,其藝術的生命力在于豐富的想象與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7]。楚漆器鳳鳥紋中獨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紋飾,體現了楚人卓越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其所蘊含的寓意美,更是楚文化元素的集中再現,展現了楚人豐富的精神世界和獨特的文化內涵。例如在荊州天星觀2 號楚墓出土的羽人鳳鳥彩漆木雕,如圖4,整個造型是由蟾蜍形底座、鳳鳥和羽人3 部分構成,其中鳳鳥呈展翅飛翔之態,同時與羽人的形態相結合,講究的是神韻、氣勢,是以有限的形象駕馭無限的“神”和“意”的浪漫情懷。表達了楚人追求生命的自由精神、追求生命運動之美的理想和信念,賦予了鳳鳥紋樣新的浪漫主義色彩,也深刻體現了楚文化中對自然界的獨特理解和藝術表達。
(二)精美絕倫的構圖之美
楚漆器裝飾中最具有特色的是精妙絕倫的圖案構成,超越模擬、意象造型的手法,生動靈巧,虛實相生,充分顯示出楚人處理圖案的整合能力。鳳鳥紋作為楚漆器的主紋裝飾,在對鳳鳥紋的選擇、裝飾部位及其比例的權衡、間隔的應用等方面,都很考究,對于結構骨式分析,楚漆器鳳鳥紋的裝飾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對稱紋樣 。楚人在鳳鳥紋樣的構圖布局中,通常采用對稱與均衡的原則[8]。這種對稱并非絕對,而是追求一種微妙的平衡,使整體布局既穩定又不失靈活。在構圖形式上楚人會對鳳鳥形象進行一定的改變與設計,在視覺上更具層次感,同時也表現出一種愉悅的律動。如湖北出土的戰國彩繪對鳳紋漆耳杯(見表1),紋樣的核心元素置于中心位置,構成整個設計的基準點。在圓形輪廓內,兩條相互銜接的鳳鳥紋樣環繞四周,呈現了嚴謹的對稱布局和整齊的雙鳳紋樣。這種結構既體現了楚人對稱美的追求,又展現出在布局上的巧妙設計,利用樸實無華的外表卻絲毫不張揚的實用功能,無聲地表達了人們對漆藝美學的認知和需求。
2. 連續紋樣。連續紋樣是由一個或幾個母題形象有規律地重復排列,使其形成較大面積紋樣的圖案構成類別,一般分為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紋樣,其特點是條理性、秩序性、連續性。在鳳鳥紋樣中,亦有這種構圖圖案,比如戰國彩繪三鳳漆盤(見表1),紋樣以3 只鳳為主體,尾部的造型呈放射狀的孔雀羽翼,背至尾呈流線型,曲線婉轉柔美,利用三鳳重復、連續、循環等紋樣構成法則環繞著整個圓形,中心由花卉紋樣做輔助紋樣,裝飾點綴并應用于漆物的整體和局部。在視覺上給人以平衡的心理感受,形成周而復始與生生不息藝術構成規律,美觀且也賦予了寓意,表達了楚人強烈的尋求安定的心理需求、對穩定和平的向往,以及對生命的尊重和珍視。
3. 獨立紋樣。獨立紋樣是指不受器物輪廓限制、自由處理外形而單獨構成和應用的紋樣。在楚漆器鳳鳥紋飾構成中也是較為常見的,主要分布于楚漆器的中心位置或某一面上裝飾獨立的個體單位或幾個單位,其組織排列形式或平衡或對稱或旋轉,多種表現形式結構嚴謹,外形完美,造型豐富。通常以抽象的方法,以線為主的裝飾手法,對鳳鳥紋進行主觀的塑造,從復雜的形體中抽取強有力的浪漫元素。比如戰國墓出土漆奩蓋上的鳳紋,如表3,主體的鳳鳥行云流水,尾部高翹呈擴散狀,體態輕盈,昂首挺胸,脖頸修長彎曲,頭部和身體部分變形為較為抽象的曲線,完整地組織在漆奩蓋上,靜中有動,極具生命力,形成一種昂揚清新的風格,挺拔秀麗的動態美。
(三)驚才絕艷的色彩之美
楚人最擅長紅、黑二色的運用,反映了楚民族“尚火崇鳳”的文化信仰和熱情奔放、自由不羈的精神特質。《韓非子·十過》記載:“堯禪天下,虞舜受之,作為食器,斬山木而財之,削鋸修其跡,流漆墨其上……禹作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縵帛為茵。”由此可知紅、黑二色已經成為漆器的色彩符號[9],并且以黃、褐、藍、綠、金、銀等顏色作點綴和烘托,這些配色的運用恰到好處,以一種近乎規律化卻又適形而變的色塊搭配來襯托主色,更彰顯出楚人對色彩運用的獨到見解。楚人尤為重視紅色在構圖中的布局與形態,通過點、線、面的精妙組合,巧妙地強化了視覺層次與動感,從而構筑出楚國文化特有的浪漫紅黑色彩體系。以荊門2 號墓中發掘的彩繪鳳鳥雙連杯為例,如圖5,內部精心臻飾以紅色漆料,而外壁則通體覆蓋黑色漆面,其上再以紅色、黃色及金色等豐富色彩繪制出栩栩如生的鳳鳥圖案,通過細膩的彩繪技法勾勒出鳳鳥的靈動姿態,輕靈脫俗,周流回還,具有強烈的形式美感,有學者指出這是一種典型的以“麗”為美,陳望衡先生曾指出“與其他審美范疇相比較,‘麗’似乎更側重形式美”[10]。宗白華先生也曾指出“楚國的圖案、楚辭、漢賦、六朝駢文、顏彥之詩、明清的瓷器,一直保存到今天的刺繡和京劇的舞臺服裝,這是一種美,‘錯彩鏤金、雕績滿眼’的美”[11]。楚漆器鳳鳥紋裝飾之“麗”美,艷而不俗,表現出濃郁的地域特色和強烈的民族審美傾向。
三、楚漆器鳳鳥紋的創新設計過程
(一)“形”的提取與重構
對于鳳鳥紋文化符號素材進行選取與重構,選取了楚漆器中戰國彩繪對鳳紋漆耳杯、戰國彩繪三鳳漆盤、戰國墓出土漆奩蓋上的鳳紋3 種典型的鳳鳥紋為主題元素,如表4,在原有紋樣線稿造型基礎之上,對原型進行幾何形狀的概括、抽象、簡單化處理,為了避免出現重組后的幾何形狀過于呆板和形式化,將紋樣進行了再次柔化和拼接效果處理,讓整個設計的紋樣更加生動和有趣。
(二)“色”的再現與重塑
楚漆器以其紅黑交織的色彩基底著稱,這不僅是美學上的偏好,更是深植于楚地文化脈絡之中的精神映射。紅與黑的對比,不僅是色彩的單純疊加,更蘊含著豐富的象征意義,折射出楚人崇尚火焰與鳳凰的精神圖騰。紅色,作為生命的熾熱宣言,激蕩著活力與激情;而黑色,則彰顯著莊重與神韻,隱含神秘。例如,《戰國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圓奩》便是紅黑雙色交織的典范之作,輔以黃、褐、綠、金、白等點綴色彩,昭示著楚人對色彩駕馭的高超技藝與創新勇氣。
首先,選取了4 款楚漆器——彩繪雙鳳漆耳杯、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圓奩、彩繪鳳鳥雙連杯及彩繪三鳳漆盤,根據漆器本身原有色彩,對其色彩體系進行深度剖析與提煉,凝練出以紅、黃、藍、綠、黑為核心的漆器原配色,如圖6,紅黃配色充滿運動與力量的令人振奮的美,黑色是一種隱蔽神秘的黑,代表典雅莊重,給人非常沉穩,大氣的視覺效果。
其次,結合其他代表性漆器原有配色進行提煉,形成同系列的漆器輔助配色。整體以藍青色系為主,雖然不同于原有配色的大氣,也沒有黑色那么莊重,但是給人寧靜平和的感覺,又有種悲傷或沉思的情緒,同時又添加了紅色和黃色作點綴,色彩斑斕,營造出一種放松和舒適的氛圍。
然而,在面向現代設計語境的色彩應用中,必須考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審美趨勢,力求在保持傳統韻味的同時,迎合現代人的審美追求。因此,融入了時下流行的多巴胺色彩理念,以紅、黃、藍為主旋律,對原始色彩進行了調和與重塑,創造出“甜語蜜意”“心動繽紛”“紫藤流光”3 組多巴胺主題配色,旨在將漆器原有配色沉穩,雅致的心理感覺替換成了一種熱情活力的高明度色系,激發觀者的感官體驗,傳遞愉悅與正能量,同時保留著對傳統色彩智慧的尊重與繼承,展現出現代設計與傳統藝術之間的融合與創新。因此形成3 種完全不同的配色方案,再運用到3 種鳳鳥紋樣上,形成一種新穎、不同尋常的色彩效果,如圖7 所示。
(三)“意”的營造和延續
文創產品的載體是產品,其內涵是文化。鳳鳥紋樣作為楚文化的一種視覺符號,所承載的寓意之美,代表了楚人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與獨特的文化內蘊,具有極其重要的文化指向作用。運用文化視覺符號中不僅在于“形”的提取,“色”的延續,還有“意”的營造。在紋樣再設計過程中,以鳳鳥紋為視覺主體,呈米字形構圖的九方格形狀,中心主格都以鳳鳥為主體占據中心位置,四周用細節的局部填滿九宮格,象征著“九九歸一”如圖8,亦有設計回歸到本源之意。
四、楚漆器鳳鳥紋在文創設計中的再設計應用
(一)鳳鳥紋連續紋樣視覺效果
如圖9,在“色”的再設計下,以漆器原配色、輔助色和多巴胺配色3 種不同配色方案,設計出3 款獨特的鳳鳥紋樣,旨在創造出3 組風格迥異的圖案,以形成鮮明的視覺對比。通過鏡像、翻轉等藝術形式構建出一組對稱鳳鳥紋圖形,再沿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進行規律性擴展,形成了一種新穎且統一的二方連續圖案。以此類推,拓展至上、下、左、右4 個維度,實施反復且連續的循環排列組合,從而創造出一個精妙絕倫的四方連續圖案,如圖10,圖11 所示。色彩斑斕環環相扣、行行相續,在視覺上呈現出高度的節奏感與統一的韻律美,展現出和諧穩定的視覺美感,以及井然有序的排列特性,給人以平穩與安定的心理感受。這種方式不僅保留了傳統圖案的韻味,又融入了現代設計的創新與活力,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和諧共生。
(二)鳳鳥紋再設計視覺效果
如圖12,每一張鳳鳥紋樣設計中,都是以鳳鳥紋作為核心元素,置于畫面的中心,以九宮格的方式,依據鳳鳥形態的獨特性,靈活運用解構、拼貼、錯位、重復、旋轉及鏡像等多元化表現手法,將鳳鳥紋的局部細節以無規律的方式排列并布滿周圍的4 個角落,搭配原配色鳳鳥紋和輔助色鳳鳥紋,形成3 種混合配色的鳳鳥紋樣式1 ~ 3 和以多巴胺配色為主的鳳鳥紋樣4 ~ 6,將多種形態各異的鳳鳥紋樣進行創意重組,相互對比,相互融合。再以差異化的配色巧妙地引入漆器經典色彩,與現代流行的多巴胺配色進行碰撞融合,創造出一種直觀且極具沖擊力的色彩對比效果。整個畫面和諧、活潑,以獨特的意境美凸顯鳳鳥紋的精髓和審美特征,實現了對傳統紋樣的創新重組,又增添了趣味性與探索性。
(三)鳳鳥紋再設計在文創設計中的應用
本系列《三鳳歸一》文創產品設計,精準定位于90 后的年輕消費群體,旨在滿足他們對于新奇性、創新性、獨特性以及深厚文化底蘊的強烈偏好,為了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與審美追求,精心劃分為三大系列。首先,針對收藏家和高端市場,采用3 種混合配色的鳳鳥紋樣式1 ~ 3,創造出定制化的高端禮盒系列,中心圖形是由多巴胺配色簡化的幾何化鳳鳥紋,通過局部放大或者旋轉等形式排列在四角,四周是經典原配色和輔助配色最初形態的鳳鳥紋,利用米字形構圖形式形成3 種不同配色的鳳鳥紋,色彩艷麗,在視覺上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如圖13 所示。其次,針對年輕消費者日常使用的文創產品類,鑒于現代年輕人的審美特征,更偏向于清新、明亮的配色,則采用多巴胺配色鳳鳥紋樣式4 ~ 6,包括個性化日歷、舒適抱枕、手提袋以及典雅的團扇等實用物件,如圖14所示。最后,針對家居情境和上班人群,設計的絲巾、帽子、家紡系列產品,采用的是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紋樣,在保留鳳鳥紋特征的同時,巧妙地融入連續性的圖案設計,展現出流暢和諧的美感。配色上以經典的深色系做底色,整體效果端正大方、優雅沉穩,兼具美觀與實用性,既能提供日常穿戴的舒適體驗,又能兼具美觀視覺效果;同時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寓意,如圖15。這3 類產品使鳳鳥紋以新穎的形式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物品。無論是作為個人收藏還是饋贈禮品,這些蘊含著鳳鳥吉祥寓意的裝飾品,不僅能夠營造出愉悅的氛圍,還能傳遞旅途平安的美好祝愿。
結語
通過現代設計手法巧妙演繹,有效簡化了傳統鳳鳥紋的繁復細節,使之呈現出一種現代而精煉的視覺語言,將楚漆器中的鳳鳥紋元素巧妙地融入當代文創設計之中,轉化為一系列價格親民、貼近日常生活場景的實用品。這些產品不僅繼承了傳統楚漆器所承載的實際使用價值與裝飾美學,還能夠提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品質,還可作為傳遞情誼與美好祝愿的禮品,贈予親朋好友,提升了文創產品的文化價值,豐富了大眾的審美體驗,并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了文創產業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