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聞夏季蘆芽山穿越艱險,但一直未能親身體驗。這一次,受朋友之邀,在這個蘆芽山最艱難的季節,過了一把玩泥巴的癮。
蘆芽山,地處山西忻州寧武縣,最高海拔2700m左右,是山西省第二大高峰,這里森林廣袤的同時,林間錯綜復雜的防火道和伐木通道是獨特的越野樂園。但因夏季雨水充沛,林間道路充滿泥地和沼澤,車轍深度普遍在20cm以上,最深的泥塘可達1m,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極致的沼澤穿越體驗讓這里成為越野圈內的網紅圣地。

介紹一下本次穿越車輛:福特Ranger、運良越野和廠家共創打造的大道飛將和212長風三輛車,共同點是均在普通原廠素車基礎上進行了懸架升高、配備絞盤和高位進氣涉水喉、AT越野胎,具備泥地沼澤穿越的基礎需求。但因蘆芽山內地形復雜,且沒有信號,為了保證穿越安全,還聘請了當地具備豐富穿越經驗的領隊,駕駛一輛老的212以及一輛“穿越利器”隨行。

這輛專為蘆芽山地理環境打造的救援保障車輛有何特點?老解放的6缸發動機、途樂Y60的變速器和分動箱、接近1m長的懸架、鋼管車身,再搭配上惹眼的歐翼車門,每一位越野人看了都會忍不住想體驗一番。它之所以能夠在充滿泥塘的蘆芽山內暢通無阻,最大的優勢是具備接近半米的離地間隙和大號的泥地胎。
早就知曉雨季蘆芽山穿越之艱難,即便帶足了拖車繩、脫困板等各種救援裝備,但能否按計劃完成穿越依舊沒底,但當知道這輛“穿越利器”隨行時,心里一下子踏實了很多。


不巧的是,穿越的兩天剛好趕上蘆芽山連續下雨,但早就定了行程計劃,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等待一個好天氣,既來之則安之,只能硬著頭皮進山。
穿越路線是蘆芽山最難的5星線路,有難度的穿越里程大概僅13km左右,但領隊規劃的時間是2天,雖然我們一路有拍攝計劃,但在出發前也沒想過真的會歷時這么久,但現實就是這樣。蘆芽山夏季的猙獰,真的只有走過一次的人才會懂。
在領隊的帶領下,從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進山,大概兩三千米后,挑戰就開始了。近期接連的降雨,導致一路都充滿泥濘,蜿蜒的上山道路僅一車寬,被降雨匯集的水流沖刷后形成一道道縱橫的溝壑,濕滑、上坡、溝壑、泥濘,這些因素匯集在一起,給前行帶來了很大阻礙。
而在4km過后,夏季的蘆芽山開始顯露崢嶸,泥坑、水坑開始連續出現,深深的車轍嵌入在泥坑中形成無法規避的前行“軌道”,而此時考驗的就是車輛的離地間隙了,三輛車中,212長風擁有最高的離地間隙和最大的輪胎,大道飛將次之,而福特Ranger的1.5寸懸架升高在遇到深車轍且躲不開時就明顯不夠用了,一旦車輛底盤被泥吸住,無法前行就成了必然,絞盤作為蘆芽山穿越的必備工具也就派上了用場,很多人把絞盤形容為車輛的“第五驅”,來過蘆芽山的玩家對這句話一定深有體會。




而接下來的幾公里,Ranger和大道飛將開始頻繁陷入陷車、掛絞盤、救援的無限循環中,而我駕駛的212長風作為開頭車一路雖然坎坷,但仍保持著零陷車,也讓我對212長風再次刮目相看。如前文所說,高離地間隙和大輪胎以及較短的軸距,在這個環境下,212比兩輛皮卡有著很大優勢。臨近傍晚時,因為道路的濕滑和溝壑的阻礙,不得以需要高速通過障礙的Ranger和大道先后側滑撞到路旁的樹上戰損,兩輛車在同一個地方跌倒,江鈴福特和江鈴大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難兄難弟。所幸兩車均為外觀損傷,不礙前行,而事故地點也沒有信號,前行出山和掉頭返程的距離也幾乎一樣,于是繼續前行。
頻繁的救援極大阻礙了前行速度,直到沒有天光,一天歷時9h,奧維地圖顯示我們僅僅前行了8km,距離預期中具備平臺環境的過夜地點還有800m,但是這800m路程中,多個高難度的水坑和沼澤就像天塹一樣擺在面前,而頻繁的救援也讓大家都沒有了持續夜戰的體力,于是尋樹林旁較平整地帶過夜,等待天明。



第二日繼續前行,通過難度相比第一天只增不減,最深的水坑已經超過1m,面對連續的沼澤和泥潭,平均100m左右救援一次成為了必要流程,絞盤用完也懶得收了,直接盤在車頭。遇到有一側繞行樹林的“逃跑路線”,車隊開始鉆樹林,而大道和Ranger的長軸距卻帶來了麻煩,因為樹林狹窄,泥地濕滑,很小的一個土坎都要多次才能通過,一旦發生側滑就很容易蹭到樹上,遇到幾次側滑險情,不得以又以絞盤+滑輪的方式橫向改變車身姿態,小心鉆過樹林。
接近出山的最后難點,被向導稱之為“三連坑”,起伏的炮彈坑加上超過1m的水坑和軟泥是此條線路的最難挑戰之一。為了早點出山減少救援,我們選擇從一側山坡的“逃跑路線”前行,在天氣晴朗,地表干燥的情況下,這條路線一輛兩驅SUV都可輕松通過,但在降雨的環境下,這段僅僅50余m、坡度不超過15°的側坡卻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阻礙。因濕滑的地表毫無附著力,而坡下的泥坑和半坡密集的樹木也沒有高速沖坡的條件,一旦車輛側滑就有著撞樹的風險。不得以我們再次用上了“第五驅”,因為江鈴大道絞盤的莫名罷工,三輛車采用絞盤+拖車繩串聯的方式,通過絞盤一起爬坡,而遇到車輛側滑樹木阻擋,又多次以絞盤+滑輪的方式糾正車身姿態,就這樣亦步亦趨的前行,最終歷時2.5h,才通過這段“逃跑路線”。
在煎熬的“逃跑”過程中,我們也曾想,如果直接走“三連坑”,哪怕通過絞盤救援,也許都用不了這么久。但是,這就是越野挑戰的魅力和樂趣所在,當坎坷過后,多年后回首追憶,讓人銘記深刻并能成為故事的,大都不是結果,而是那些痛并快樂的過程。
這,就是夏季的蘆芽山,你會來挑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