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信息技術教育在初中教育里地位愈發重要。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著重培育學生的信息意識,提升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情境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創設契合教學內容的情境,將抽象知識具象化,讓學生在具體場景中學習。這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變被動為主動,還能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既貼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滿足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需求,對達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助力極大。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育人員應深人探究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提升教學質量。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優勢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思維活躍,正處在好奇心極為旺盛的關鍵時期,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懷揣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通過創設多元生動的情境,像情節引人入勝的動畫情境、構思充滿懸念的故事等。這些都能精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激發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以更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學習。
(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將抽象晦澀的信息技術知識,巧妙地融入貼合生活或充滿趣味的具體情境中,化難為易,讓知識直觀呈現,便于學生理解。而且,情境教學法十分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學生在解決情境設定的問題時,能把理論知識與實際運用無縫對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并切實提升知識運用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育中的應用,還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在精心創設的情境中,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需主動調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這能有效鍛煉他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同時,為更好地完成任務,學生必須打破常規思維,挖掘創新點,由此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提升。要是遇到復雜情境任務,還需要團隊協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鍛煉,全方位提升綜合素養。
(四)增強學生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作為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關鍵構成,對學生適應信息時代發展有著促進作用。情境教學法在培育學生信息意識上獨具優勢,它圍繞學生的生活場景與學習需求創設情境,像模擬線上購物流程、策劃校園數字化活動等。學生身處這些情境,能直觀看到信息技術在商業、教育等領域的具體應用,深切體會到信息技術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進而有效增強信息意識,更敏銳地捕捉信息、運用信息。
二、初中信息技術中情境教學法的實施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
在初中信息技術中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需遵循真實性原則。教師創設的情境要全方位貼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實際,也要考慮未來職業發展方向。比如,從協助學生整理日常學習資料、掌握文件管理技巧,到模擬職場中數據統計分析、項目策劃方案撰寫等信息處理流程,每一個環節都力求真實還原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這樣,學生才能在熟悉且真實的情境中理解知識,所學知識不再空洞,而是切實感受到信息技術在實際生活與工作中的價值,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二)時代性原則
信息技術迭代迅速,情境教學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時代性原則強調教師要將教學情境與當下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緊密相連。一方面,要及時引入前沿技術概念,如區塊鏈、大數據分析等,拓寬學生視野;另一方面,要結合當下熱門的信息技術應用場景,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讓學生明白知識的時效性。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接觸到最新知識,了解信息技術在不同領域的創新應用,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信息素養。
(三)趣味性原則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情境創設中,教師要充分考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偏好。運用充滿趣味的主題、任務和互動方式,將抽象的信息技術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學習內容。趣味性情境能有效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當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動學習,不僅能提升學習效率,還能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知識,真正愛上信息技術學習。
三、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一)創設媒體情境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并非僅局限于知識的單向傳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親身感受知識的魅力與應用。在這一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夠借助聲音、圖像、動畫等豐富形式,提供海量且多元的教學資源,將抽象的信息技術知識以直觀的方式呈現,生動地展示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操作過程。因此,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創設。以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網絡系統的組成\"章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先播放一段關于智慧城市建設中網絡系統如何支撐城市交通、能源管理等運作的視頻,讓學生對網絡系統在現實中的廣泛應用有初步認知。隨后,提出任務“假設我們要為學校構建一個簡單的校園網絡系統,大家思考一下,需要哪些硬件設備、軟件系統以及網絡協議來保障校園網絡的穩定運行?\"學生觀看視頻后,需要結合實際場景,更有針對性地理解網絡系統組成要素的作用與意義。此外,隨著科技進步,VR和AR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教師還可以利用這些技術,創設沉浸式教學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校園網絡機房,親手組裝網絡設備、配置網絡參數,身臨其境地感受網絡系統搭建的過程,深刻理解網絡系統的組成原理,極大地提升學習效果。
(二)創設游戲情境
游戲天然具備趣味性與互動性,將其融入信息技術教學,創設游戲情境,能巧妙地把關鍵教學內容與概念轉化為趣味游戲,讓學生在玩樂中輕松掌握知識。在教授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網頁的編輯和發布\"章節時,教師就可以依據教學目標,創設有效情境。比如設計“網頁搭建大比拼\"游戲,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拿到不同的主題,像校園文化展示、環保知識科普等。各小組需在規定時間內,利用所學的網頁編輯知識,完成網頁的搭建,包括頁面布局、文字圖片插入、超鏈接設置等。依據網頁的美觀度、內容豐富度及功能完整性計分,激發小組間的競爭意識。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為了取得好成績,會主動鉆研網頁編輯技巧,熟練掌握相關操作,提升學習成效。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入市面上合適的游戲輔助教學。例如“虛擬網頁設計師\"這款游戲,學生在游戲中扮演網頁設計師,從接到項自需求開始,逐步完成網頁的策劃、設計、編輯到最終發布,每個環節都涉及網頁編輯和發布的知識點。學生在沉浸式游戲體驗中,理解網頁編輯和發布流程,掌握HTML、CSS等基礎代碼的運用,提升網頁設計思維。
(三)創設生活情境
將生活場景融入課堂教學,是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理解與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創設貼合生活的情境。在教授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信息的搜索與遴選\"章節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生活問題:“同學們,假期將至,大家都想策劃一次完美的家庭旅行。但在選擇自的地、預訂酒店和規劃行程時,需要收集大量信息,但是網絡上信息繁雜,如何精準搜索到有用的信息并篩選出最合適的呢?\"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時,需要主動運用信息搜索技巧,如使用不同搜索引擎、設定精準關鍵詞等,同時學習信息遴選的方法,判斷信息的可靠性、相關性,從而真正掌握信息搜索與遴選的技能,深刻體會到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實際價值。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實踐活動。例如,讓學生分組為學校運動會策劃宣傳方案,要求他們通過網絡搜索相關資料,包括運動會宣傳海報設計靈感、優秀宣傳文案等,然后遴選優質內容進行整合。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鞏固所學的信息搜索與遴選知識,還能鍛煉團隊協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信息技術知識在生活實踐中得到有效運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創設問題情境
在過往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下,學生大多只是機械地依照教師的講解和示范開展操作,很少主動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深度思考。這種被動學習的方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為了打破這一僵局,教師在教授知識與技能時,便可以采用問題引導的教學方法。以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數據的傳輸過程\"章節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提出這樣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大家在使用手機觀看在線視頻時,視頻數據是如何從服務器快速且準確地傳送到手機上的呢?如果網絡信號不好,數據傳輸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主動查閱資料、分析網絡傳輸原理,在實踐中總結數據傳輸的特點,如數據的分包、尋址等,從而理解數據傳輸的過程,有效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依據教學內容邏輯設置問題鏈。比如從“數據傳輸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數據傳輸需要哪些條件和設備?\"到“不同網絡環境下數據傳輸的方式有何不同?\"“如何保障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學生在逐步解答這些問題時,能系統掌握數據傳輸過程的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探索的轉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意識到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并通過創設媒體情境、游戲情境、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等策略的有效實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信息意識。
【參考文獻】
[1]張振華.芻議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4(19):36-38.
[2]曾襯弟.情境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信息技術,2021(5):75-77.
[3]許立新.發揮情境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促進作用[J].吉林教育,2015(1):49
[4]季慧燕.情境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教育藝術,2013(7):63.
[5]王學紅.淺談情境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1(5):95.
[6]趙海軍.試論情境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6(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