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豆花
舌尖上的渠江,傍中和鎮流過,沒有沖爛中和豆花。
豆子,磨漿、燒開、加鹵,慢慢而成。
心不好的人,點不好豆花。豆漿燒開了,要請有威望的人來點。
一碗豆花,一只油碟,一杯酒,一個皮蛋,一碗膏水,一盤燒白,一碗干飯成了一條龍。
1925年太陽坪的廖玉璧加入中國共產黨,創建華鎣山游擊隊,與軍閥開展斗爭。1935年2月21日,在中和豆花店,廖玉璧被誘捕,2月23日遇害。
中和人懷念他,那幾天,豆花店吃豆花的人特少。
抗美援朝戰爭,1588名中和人奔赴戰場。1951年12月,中和籍戰士謝興發、劉元明作戰犧牲。老家的人,在中和場最繁華的地段捐建了一座“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
立了抗美援朝紀念碑的那幾天,中和場豆花館的生意很差。人們把吃豆花的錢,都捐去做了紀念碑。
中和人的豆花,也是花。
金城山
張獻忠站在金城山的最高峰,數來數去,周圍只有九十九座山頭,沒有一百座,他就走了。
滿十滿百,是我們的愿望。
金城山上,人跟著許多的樹走,樹也在跟著人走。隨便一個地方,總有一棵樹等著人。三百多年的迎客松,看著山下的騎龍水庫。
葛洪的曬經石,曬得干雨季的天空,卻沒有曬干三月桃花溝里的桃花。一片枯葉隨著桃花落下,許多的塵埃也落下了山。
唐代的南金門,兩旁頁巖像一頁頁書,一千多年,有的都沒有翻完?抗擊安史之亂的武將何滔,在山巖上鑿佛,那片巖石就叫做小西天。
金城寺前幾棵生長了百八十年的紅豆,打子洞前丟下的許多或大或小的石子,觀日臺前后左右的腳印,都是金城山自己的剪輯。
王字樓
讀書的岳池人,有福。
1908年,兩個鄉紳合力捐銀1500兩,建起了王字樓。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穿逗木結構,青瓦蓋頂,一樓一底,28間房。從空中鳥瞰,在大地上呈現一個“王”字。
讀書為王,1922年這里成了岳池中學,也成了岳池的翅膀。
王字樓,就是讀書的地方。千萬的學子,相互不一定認識,但他們都認識王字樓。
天井里的大銀杏,見證穿過王字樓而去的每個人,那些輕微的步履。
王字樓,讓人讀書。也作過考棚。
1918年,彌補義學經費,多余的房間用來養蠶。綠色的桑葉,經過白色的蠶,便吐出了白色的絲,溫暖了需要的人。
讀書是正確的,正確的讀書,就能走遠。
王字樓不是樓王,是讀書人的原鄉。
桃花島
大力湖,是天地賜給岳池的一顆明珠。
桃花島是蓉兒的桃花酥,也是黃藥師的桃花酒。
一萬朵花開,就有一條理由愛上桃花的芬芳。
一萬朵花開,是有一條離不開的理由思念桃花。
春天來了,農民的桃花,是豐收的前奏。
湖水風一吹就抬起了手,看到滿湖的桃花搖曳;風一停就低下了頭,看到滿山的桃花羞澀。桃花是男人的桃花,也是女人的桃花。在桃花里窺見人間的幸福。
山的面前,水還是水,桃花不是桃花是遠方的幸福。
心里的桃花不開,縱使面對一萬朵桃花盛開,也會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