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膠東半島朝陽初升之地,黃海之濱的石島灣畔,矗立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這座全球首座投產商運的第四代核電站,是華能舉全集團之力,推動我國核電技術從“跟跑”到“領跑”實現的偉大跨越,亦是誕生“華能第一度核電”的巍峨豐碑。
21世紀初,全球核能技術迭代浪潮涌動,為搶占能源科技制高點,我國將第四代核電技術列為戰略重點,其固有安全性、高效發電及多用途特性成為破局關鍵。為打破技術壟斷,2006年2月,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并列入選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肩負國家使命,華能聯合中核集團、清華大學組建項目團隊,挺進山東石島灣的廣袤灘涂。2007年1月,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負責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建設和運營。承載國家戰略的“創新種子”,在膠東半島落地生根。
拓荒之路荊棘遍布。項目啟動關鍵期,2011年福島核事故引發全球核電寒冬。面對質疑與嚴苛審查,石島灣團隊將停工窗口期轉化為蓄能契機:系統性開展管理體系梳理、技術復核論證、同行評估查漏補缺,全方位夯實工程根基。
歷經蟄伏,2012年12月9日,在各方矚目下,示范工程作為黨的十八大后首個開工的核電項目,成功澆筑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標志著中國正式進軍四代核電“無人區”。
作為世界首堆,“無經驗可循”是常態,“突破制造極限”是挑戰。從全球最大的核電壓力容器,到首臺電磁軸承主氦風機、首臺螺旋管式直流蒸發器,諸多關鍵設備皆是自主創新的“非標之作”。
為了突破裝備極限,石島灣公司以清華大學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為技術基石,集結設計方、總包方、全國科研院所及設備生產商,聯合開展設備研制、生產與工業化驗證,打通了“產—學—研”協同互通渠道。關鍵設備的成功研制,不僅突破多項工業制造能力限制、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完成數百項技術研發,更顯著提升了我國在高溫材料、氦氣密封等領域的整體技術水平。
在這過程中,一條自主可控的高溫氣冷堆產業鏈逐漸成型——示范工程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3.4%,遠超75%的專項目標。
華能石島灣核電站由此躋身全球第四代核電原創技術的重要策源地。

2020年7月25日,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全面進入調試階段,沖刺“最后一公里”。中國華能吹響“聚力攻堅杯”勞動競賽號角,石島灣公司創新實施“揭榜掛帥”機制,打響了調試攻堅戰。
作為世界首堆,“無經驗可循”是常態,“突破制造極限”是挑戰。從全球最大的核電壓力容器,到首臺電磁軸承主氦風機、首臺螺旋管式直流蒸發器,諸多關鍵設備皆是自主創新的“非標之作”。
領導班子掛牌督戰,突擊隊員日夜攻堅,先后完成370余項調試項目及數千項試驗,攻克數百項技術難題,研發出一套高溫氣冷堆特有的調試運行技術,掌握了大體積雙模塊化反應堆回路強度密封及升溫技術等六大關鍵核心技術,掃清了調試障礙,令示范工程一線捷報頻傳:
2021年8月21日啟動首堆裝料。
2021年9月12日,1號反應堆首次達到臨界狀態。
2021年12月20日,示范工程發出華能第一度核電。
2023年12月6日,示范工程商運投產。
2024年3月27日,示范工程向居民供暖。
如今,示范工程正持續安全穩定運行。從2006年立項到2023年商運,從灘涂拓荒到發電供暖,示范工程的建成標志著我國在全球高溫氣冷堆技術領域實現全面領跑,更證明了核心技術買不來,大國重器靠拼來!
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所驗證的“固有安全”特性、“不停堆換料”技術、高效率發電與多用途應用潛力,不僅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核能選項,更向世界展示了先進核能發展的“中國方案”,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全球能源體系貢獻堅實的華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