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北京,花團錦簇,旌旗飄揚。天安門城樓莊嚴雄偉,天安門廣場氣象恢宏。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鋼鐵長城”主題景觀巍然矗立,14座烽燧托舉起“1945”“2025”字樣,14只“和平鴿”振翅飛翔。
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以盛大閱兵儀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共同開創更加光明的未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并檢閱受閱部隊。
習近平表示,今天,我們隆重集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習近平強調,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自立自強的偉大民族。當年,面對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反動的生死較量,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奮起反抗,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今天,人類又面臨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中國人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9時15分,閱兵儀式開始。這次閱兵,共有45個方(梯)隊受閱,空中護旗梯隊、徒步方隊、戰旗方隊、裝備方隊、空中梯隊,在分列式環節依次通過天安門廣場。
據此前央視報道,今年閱兵總體設計,其中之一就是要展示“4+4”軍兵種結構的嶄新布局,還有“三結合”武裝力量體系。
什么是“4+4”?去年,我軍調整組建信息支援部隊,相應調整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領導管理關系。改革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體形成中央軍委領導指揮下的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包括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4支軍種,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4支兵種。
至于“三結合”,徒步方隊除了重點展示我軍改革重塑后的新的軍兵種結構布局,還展示了更為完備的武裝力量體系,不僅有解放軍現役力量,還有武警、預備役、民兵等武裝力量,這就是具有我軍特色的“三結合”武裝力量體系。
民兵是首次參加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的閱兵活動。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某部退役研究員邵永靈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抗日戰爭是軍民共同打贏的一場戰爭。而在和平時期,搶險救災以及重大軍事行動的保障,也都有民兵的身影。此次民兵方隊受閱,不僅更完整地展示了武裝力量,也顯示出民兵在國家安全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此次閱兵,新一代武器裝備集中亮相,頗受中外關注。這些武器裝備都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和戰略重器:“驚雷-1”空基遠程導彈、“巨浪-3”潛射洲際導彈、“東風-61”陸基洲際導彈、“東風-31”新型陸基洲際導彈,首次集中展示我軍陸、海、空基“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是維護國家主權、捍衛民族尊嚴的戰略“王牌”;殲-35A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新型隱身戰斗機,可以執行制空作戰任務及對地、對海多種突擊任務,是隱身與反隱身作戰體系的規模組成力量;“東風-5C”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是我國戰略反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打擊范圍覆蓋全球,全時戒備、有效威懾,以武止戈、砥定乾坤……
“這次閱兵,所有受閱武器裝備都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是繼2019年國慶大閱兵后我軍新一代武器裝備的集中亮相。”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介紹,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占比很大,地面和空中裝備都是體系編成、混合編組,部分陸??栈鶓鹇灾仄?、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是第一次對外展示。
另外,吳澤棵說,這次受閱的武器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比較高,充分體現我軍適應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打贏未來戰爭的強大能力。
邵永靈說,武器裝備和戰爭形態是社會變遷的縮影,是技術革命浪潮的體現?!叭藗冊鯓由?,就怎樣打仗,生活進入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這種方式就會投射到武器裝備的迭代中?!?/p>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已經舉行了多次閱兵儀式。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閱兵式,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閱兵。海軍、空軍第一次列隊受閱;受閱的武器裝備來自24個國家的98家工廠,因而被稱為“萬國牌”;“馬拉炮”成為當時的一道風景。
到了1959年國慶10周年閱兵式,32輛我國第一代國產主戰坦克“1959年式中型坦克”駛過天安門廣場。西方國家驚嘆:“中國軍隊一夜之間有了和西方相同的主戰坦克?!倍搅?984年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閱兵式,受閱武器裝備均實現國產,國產戰略導彈也首次亮相。
199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的“世紀大閱兵”,是新中國前十三次國慶閱兵中,兵種最多,裝甲陣容最大,導彈亮相最多的一次。參加受閱的42種大型裝備,95%以上是新型武器裝備,絕大多數是自主研制和生產的,其中部分導彈和新型飛機的科技含量都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
2015年9月3日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是新中國歷史上第15次大閱兵,也是我國第一次舉行抗戰勝利日閱兵。這次受閱的裝備全部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84%的受閱裝備是首次公開亮相。
此后,“國產”“現役”成為閱兵式的關鍵詞,也包括此次。邵永靈說,這既說明我國已經具備了自主研發尖端武器的能力,又意味著受閱武器裝備均已具備作戰能力,能夠確保閱兵中展示的是真正具備威懾力的實戰力量。






很多人都注意到,此次閱兵車牌號是1945和2025。有人評論,1945代表著歷史的起點與不朽的功勛,2025代表著未來的征程與復興的夢想。
在10年前的閱兵式上,由300余名抗戰老兵、英烈子女、抗戰支前模范組成的2個乘車方隊,行進在受閱方隊最前面,接受祖國和人民的致敬。
他們中,抗戰老兵平均年齡90歲,最年長的102歲;抗戰支前模范平均年齡88歲;英烈子女平均78歲。
他們經過天安門時,留下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經典瞬間,感動了全國各族人民,也感動了全世界。
如今,10年過去了,目前健在的這些抗戰老兵大多年近百歲,考慮身體狀況等因素不再參閱,而是在天安門現場觀禮。閱兵式期間,觀禮臺上多位參加過抗戰的老戰士老同志,顫巍起身,舉起右手莊嚴敬禮。網友紛紛留言:“感謝您浴血守衛山河,我們永遠銘記!”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3架直-8L運輸直升機在依次通場時懸掛著這樣的條幅。
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歷史警示我們,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處、守望相助,才能維護共同安全,消弭戰爭根源,不讓歷史悲劇重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