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天津舉行,這是中國第五次主辦上合組織峰會,也是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峰會。
“我愿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持“上海合作組織+”會議時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響與共鳴。共商合作發展大計,推動完善全球治理,是習近平主席此次峰會期間多次重要講話的鮮明主題。
峰會上,成員國領導人簽署并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天津宣言》,批準《上合組織未來10年(2026—2035年)發展戰略》,發表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等多項聲明,通過加強安全、經濟、人文合作和組織建設等24份成果文件。
在百年變局的大背景下,世界面貌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多極化趨勢更加明顯,國際競爭進入很多新領域,各種重大外交倡議不斷出現,不同國際關系理念與思維相互對沖、碰撞,反映出大國關系的新特征。在新的國際格局中,上海合作組織日益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上合組織天津峰會的召開,標志著上合組織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成員國間也達成更加廣泛的共識:一方面強化內部的機制建設,深化務實合作,另一方面在國際事務中加強互動,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近年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在國際重大會議中提到要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地區命運共同體。從“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到“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再到攜手共建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等,這些頻繁出現的話語表述,不僅展現出新的外交理念,也表現出中國對周邊外交的特別重視,要推動地區合作達到一個新水平,努力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和目標攜手前行。
在構建地區命運共同體的實踐過程中,上合組織是一個先行者、示范者,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第一,倡導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積極建設伙伴關系,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第二,倡導大小國家一律平等,找到正確相處之道。即大國間相處,要彼此信任、相互尊重、責任共擔。大國與小國相處,要平等相待,踐行正確義利觀。第三,擴大務實合作與人文交流,攜手邁向命運共同體。成員國之間的經貿聯系越來越緊密,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環保合作越來越深入,機制和平臺越來越健全,互學互鑒促進“民心相通”。
隨著國際環境的惡化和全球挑戰的增多,上合組織的功能定位出現明顯變化,開始更多關注地區治理乃至全球治理問題,要推動形成全新的治理方式。一方面,縱向推進雙邊關系和地區合作,發揮地緣和歷史優勢,讓合作不斷走向深化,并確定長遠的目標,提升戰略伙伴關系的水平;另一方面,橫向擴展各領域合作,在規則和制度上加強協調,在長期發展規劃上充分對接。要構建地區國家命運共同體,就要提升多邊合作的質量,改變傳統國際關系中的功利主義思維,破除不利于共同發展的狹隘做法和雜音。
多次擴員后的上合組織,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橫跨歐亞的超大區域組織,要提升決策效率,增強行動能力,就要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革。不同于西方國家占據主導地位的強制型秩序,上合組織堅持開放原則,通過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合作型秩序的形成。在全球性治理機制遭遇“失能”危機時,上合組織成為更具代表性、更具活力和全球影響力的多邊機制。
另一方面,區域治理的目標是實現共同發展。2020年,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峰會上提出構建發展共同體,強調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中國接任輪值主席國后,宣布2025年為上合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年”。此次上合組織天津峰會是本年度在中國舉行的最重要的一次主場外交活動,一系列政治聲明與合作文件等成果,昭示著上合組織正在走向一個更有作為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日益顯示出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