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17-115-4-TBB
引言
為積極推進“互聯網 + 教育”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打造信息化的體育教學模式是改革發展的基本目標。羽毛球運動憑借可調節的運動強度和易學性,深受廣大高校學生的喜愛,但這項運動要求大學生具備快速反應、動作控制和靈活戰術運用等能力。傳統的教學內容涵蓋羽毛球基本理論知識、技戰術訓練、競賽規則等,但存在教學手段單一、個性化指導不足、反饋不具象和硬件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教學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傳統的羽毛球教學基礎上融合體育信息技術,創新高校羽毛球教學方式,改變學生固有的模仿練習方式,使其能夠高效理解并掌握羽毛球技戰術,是推動羽毛球教學發展、落實羽毛球運動信息化培養目標的必然選擇。
1、體育信息技術的概念界定與實踐應用分析
體育信息技術是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訓練和賽事管理等領域的一系列技術手段。它以互聯網、物聯網、電子技術等為基礎,具備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特征,包括多媒體教學、在線學習平臺和運動數據分析等。體育信息技術能夠將動態視覺、運動力學等復雜信息轉化為數據,實施實時的采集、處理、分類、傳輸、共享與可視化呈現。這種技術既能量化運動表現,又能全程監控并記錄運動全過程。
因此,體育信息技術不僅在運動訓練和體育賽事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還能為現代化體育教育工作的改革、創新提供有力支持。
體育信息技術是體育和信息技術兩個學科的交叉領域,涵蓋多媒體技術應用、數據采集與分析、賽事組織與管理等內容。近年來,眾多學者關注體育信息技術,分析其應用效果和應用價值。研究發現,信息技術能幫助學校體育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為群眾體育提供新動力,成為大型賽事高效運轉的支撐命脈,有助于改善并優化體育產業的盈利模式。在學校體育的應用效果包括,在教學和訓練上通過多媒體、視頻分析等技術,教師可為學生直觀展示動作要領和運動技巧。通過可穿戴設備等技術能實時監測學生的身體狀態和技術動作,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運動狀態。為訓練提供精準數據,從而優化訓練計劃。信息技術支持賽事的賽前、賽中和賽后的高效運作,如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技術通過高速攝像頭和電腦計算,為裁判提供了精準的判罰依據,確保了比賽的公平公正。體育信息技術不僅顯著提高了賽事組織效率,也增強了賽事的觀賞性,提升了賽事的影響力。盡管體育信息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但目前仍存在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意識不強、應用能力需不斷提升,以及信息技術設備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尚未普及等問題。
2、高校羽毛球運動現狀
高校普遍開設有羽毛球選項課、學生羽毛球社團活動和相關賽事。羽毛球課程是最熱門的大學體育選項課之一,常規羽毛球教學以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練習為主,教學活動多集中于基本技術教學與實踐練習,從基礎發球、擊高球,進階到吊球、殺球等擊球技術,以及墊步、跨步等移動步法,引導學生通過對動作領悟和反復練習從而掌握羽毛球的基本技巧與戰術運用。羽毛球教學內容集中在基本技術、基本戰術和教學比賽,但對于高難度技術(如扣殺球、吊球)和復雜戰術的安排并不合理。由于大學生羽毛球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體能狀況較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組織教學,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較難滿足學生需求。調查發現,高校羽毛球教學普遍存在教學內容較為單一、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
高校羽毛球學生社團是廣大羽毛球愛好者進行健身運動的社團。以學校為主要活動基地,定期組織會員進行技術訓練、競賽、技術分享、公益交流等活動。
社團會安排固定的時間和場地進行羽毛球技術的學習和提高,包括基本步伐、發球、接球、高遠球、扣殺、網前技術等,也會邀請專業的教練或高水平運動員進行技術指導,組織成員間的經驗分享會,提高整體技術水平。社團還會定期舉辦內部比賽,以增進成員間的交流和技術切磋,同時也會組織成員參加校內外的大型羽毛球賽事,如“新生杯”“院系杯”等賽事,以“單項賽”“團體賽”和“邀請賽”等形式組織。但在開展活動時遇到一些現實困境,如賽事籌備期間場地緊張、活動內容單一,教練員水平不足,導致社團會員體驗不佳。
羽毛球技術看似簡單,實則技術含量高且動作復雜多變,它對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也有極高要求。因此,需不斷地優化教學方法手段、評價方式等以促進高校羽毛球運動發展。
3、體育信息技術應用于高校羽毛球教學的挑戰
體育信息技術為教學帶來了新思路,羽毛球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是必然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在線視頻資源、微課及交互式教學平臺等資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技術動作。信息技術的融合既豐富了教學內容,還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為教練員和運動員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通過運動數據分析和可穿戴設備等,教練能實時監測技術動作、運動強度、心率變化等生理指標,可以精確記錄和分析學生的技術動作,提高了訓練效率和運動員的競技水平,也為教練提供了更為科學和全面的訓練手段。
雖然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動作要領的體現可以更加生動、形象、直觀。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僅將多媒體設備作為展示教學資料的一種工具,沒有清晰的教學目標,學生僅沉浸在視頻中卻無法將所學應用到實踐中。加之,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參差不齊,部分教師缺乏必要的技術操作和數據分析能力,不能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工作;設備和軟件的成本較高,高校經費投入不足,限制了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等。這些都是高校羽毛球運動在應用體育信息技術方面面臨的挑戰。
4、體育信息技術應用于高校羽毛球教學的意義
將體育信息技術應用于高校羽毛球教學,不僅是信息時代下教學的必然選擇,更是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4.1、順應信息時代對體育教學的要求
信息時代,慕課、微課、虛擬仿真等新型教學形態層出不窮,混合式教學、智慧課堂等信息教學方式不斷涌現。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正推動教學模式、形態加速變革。高校體育教學應順應時代的發展,主動求變應變,以體育信息技術為支撐推進高校羽毛球教學發展。在傳統羽毛球教學的基礎上,利用體育信息技術設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技術要領,以滿足不同技術水平學生的需求。
4.2、滿足提高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
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必須主動適應信息社會發展需求,不斷更新教學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信息時代,數字化、網絡化正在改變教學空間和時間,突破了傳統師生交往的時空界限,為豐富師生交流渠道、拓展交往內容、創新互動方式提供了新的機遇。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拓展教學空間和時間,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學習需求和能力,借助信息技術和媒介的輔助效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預習和復習,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同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整合網絡上的優質教學視頻、比賽錄像等,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教學效率。
4.3、響應建設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現實需求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建設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傳統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而信息化教學模式能夠滿足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信息化教學模式通過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提供互動學習平臺和數據分析工具,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管理,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
5、體育信息技術在高校羽毛球運動中的具體應用
5.1、教學
體育信息技術為傳統的羽毛球課堂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手段與模式。通過高清攝像、慢動作回放與動畫演示等技術,教師能夠對學生的擊球動作進行分解,并與標準動作進行對比,從而幫助學生更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擊球動作要領。羽毛球技術動作較為復雜,如高遠球、劈吊、殺球等,往往難以通過口頭講解或單純示范被學生完全掌握。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師可將這些抽象的技術動作進行多維度拆解,通過高清視頻、三維動畫和特寫鏡頭等方式展示每個技術環節的關鍵點,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動作要點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同時,學習管理平臺的應用可實現課前資源推送、課堂實時互動和課后反饋與評價,形成完整的學習閉環。在戰術教學中,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技術,可模擬雙打輪轉站位、攻防轉換等戰術場景,讓學生置身于虛擬比賽場景中,進行臨場模擬與戰術演練,從而增強其應變能力和戰術意識。由此可見,體育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使羽毛球教學更加科學化與現代化。
5.2、訓練
在訓練環節,體育信息技術能夠實現個性化、數據化和科學化的訓練管理。借助智能穿戴設備和動作捕捉系統,教師可實時采集學生的心率、步法頻率、擊球速度和移動軌跡等關鍵指標,進而形成全面、客觀的訓練數據。結合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評估,教師能準確識別學生在動作執行、體能分配和戰術運用方面的不足,從而制定更具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移動應用來記錄個人訓練數據,進行縱向對比與反思,不斷優化自身的運動表現。如得分情況、球路分布、擊球次數和失誤率等數據,經分析軟件處理后可生成圖表、圖形或視頻等可視化結果,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比賽過程中的技戰術運用與不足,從而及時調整訓練目標與戰術策略。信息化訓練方式不僅提高了羽毛球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為學生提供了科學的自我提升路徑。
5.3、校園賽事活動
在校園羽毛球賽事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賽事組織管理、比賽公正性和傳播影響力等方面,為賽事運行提供了高效、便捷和多維度的支持。首先,在賽事組織環節,信息技術平臺能夠實現賽程編排、報名管理、成績統計與實時發布等功能,極大提升賽事組織的規范性和運行效率。其次,智能計分系統與鷹眼回放技術的引入,有助于保障比賽判罰的公平與透明,減少了人為誤判等問題。再次,借助賽事直播與網絡互動平臺,參賽者和觀眾不僅可以通過手機等設備隨時查看比賽信息或直播功能,還能通過彈幕、評論與社交媒體互動等方式,擴大賽事影響力,營造更為濃厚的校園體育氛圍,并豐富觀眾的觀賽體驗。由此可見,體育信息技術的融入不僅提升了校園羽毛球賽事的科學化與專業發展,也增強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認同感,對提升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6、體育信息技術在高校羽毛球運動中的應用要求
6.1、強化體育教師信息化意識和技術能力
體育教師增強信息化意識是實現教學現代化的前提。當前,高校體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理念和技術應用能力處于初級階段,需通過系統化培訓提升其信息素養。教師需強化自身信息化意識,積極參與信息技術培訓,深入學習并掌握多媒體教學軟件、在線學習平臺、運動數據分析軟件、動作捕捉分析軟件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礎上,推動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收集并整合教學案例庫。幫助教師理解并應用信息技術下的教學場景化。
6.2、推動學生學習方式轉型
信息技術應用要求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探索者,這一轉變需依托多維度學習支持體系的構建。教師應從學生角度出發,運用信息技術及相關教學內容,引領學生借助信息技術創新學習方式,主動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加深對羽毛球技戰術的理解。推動學習方式向“以數據為驅動、以需求為導向”轉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可通過交互式學習平臺(如虛擬現實系統)沉浸式體驗羽毛球比賽場景,利用第一視角觀察專業運動員的擊球節奏與戰術選擇,從而深化對運動規律的理解。
6.3、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整合
課程資源開發需遵循“結構化、動態化、個性化”原則,構建覆蓋全教學鏈的信息化資源矩陣。體育信息技術的融入,為高校羽毛球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支撐。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整理線上的羽毛球教學資源,如整合羽毛球技術動作庫、經典賽事案例庫與運動生理學數據庫,制作標準動作的慢放視頻庫,根據學生訓練表現自動推送針對性訓練方案。教師應重點關注對各類信息技術教輔工具、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以專項技術、戰術和裁判規則等內容為基礎,開發符合羽毛球學生技術水平和學習需求的多樣化課程資源,創造培養學生各項學習能力的機會,使信息技術切實融入高校羽毛球教學。
7、體育信息技術在高校羽毛球運動中的應用策略
7.1、頂層規劃與戰略定位
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推動體育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首要任務是強化頂層設計,形成系統的戰略定位。高校應將羽毛球課程納入整體體育信息化發展的框架之中,明確其在人才培養體系和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體而言,應制定兼顧長期目標與短期成效的實施方案,涵蓋課程目標設定、資源配置優化、平臺建設及師資培訓等多個方面,確保信息化建設的系統性與可持續性。同時,應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或工作小組,統籌推進羽毛球教學信息化的推進與監督,避免資源重復投入或管理真空。此外,還應建立考核與激勵機制,將教師和學生在信息化教學中的參與度與實際成果納入評價體系,以激發教學改革積極性。通過完善頂層規劃與戰略定位,羽毛球課程才能在體育信息化戰略中獲得清晰定位,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發展路徑的科學規劃。
7.2、硬件投入與平臺搭建
硬件條件是羽毛球教學信息化實施的物質基礎。傳統的羽毛球館和教學環境普遍缺乏信息化基礎設施,難以滿足現代化教學需求。因此,高校應加大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建設智慧羽毛球館和高效的信息化教學平臺。智慧羽毛球館應配備高清攝像系統、動作捕捉儀、心率監測儀、智能羽毛球拍等設備,實現技術動作和體能指標的實時采集與反饋。在此基礎上,建立智能數據分析系統,將采集到的訓練與比賽數據進行處理與可視化展示,為教師教學決策與學生自我提升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信息化教學平臺應支持課程資源推送、課堂實時互動、在線評價和數據追蹤等功能,形成“課前一課中一課后”一體化的閉環式教學流程。通過硬件設施與平臺系統的雙向建設,不僅能夠有效提升羽毛球教學的科學化與精準化水平,還能促進資源共享,為高校體育教育信息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7.3、師資培養與技術支持
教師是推動高校羽毛球信息化教學的核心力量,其信息素養與應用能力直接決定了教學改革的深度與成效。目前,高校教師在信息技術的理解和實踐應用方面存在不足,限制了信息化手段的廣泛推廣。因此,應著力構建系統的師資培養與技術支持機制。首先,應定期組織專項培訓,內容涵蓋視頻分析、大數據解讀、虛擬現實教學應用等前沿技術的教學實踐,幫助教師熟練掌握并應用于課堂。其次,應搭建教學交流與合作平臺,推動校際之間、學科之間的經驗互鑒與方法創新,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通過持續培養與多元支持,高校羽毛球教師能夠逐步實現由“技術接受者、使用者”向“創新教學引領者”的轉變,為羽毛球信息化教學提供有力保障。
7.4、鼓勵跨學科合作,探索新型羽毛球教學方法
單一的體育學科力量往往難以挖掘信息技術的潛力,而信息工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學科的融入,則為羽毛球教學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高校應積極推動跨學科研究團隊的建設,將人工智能應用于學生動作識別與糾錯,大數據技術用于訓練規律與發展趨勢的深度分析,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用于戰術模擬與沉浸式學習場景的構建。這種跨學科融合不僅能增強羽毛球教學的科學性與趣味性,還能促進新型教學方法與資源的開發。同時,高校還可與企業合作,推動科研成果的實踐轉化,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應用模式。跨學科合作不僅有助于推動羽毛球教學向智能化、現代化方向發展,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創新能力。通過不斷探索融合與創新,高校羽毛球教學將在信息化背景下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8、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羽毛球教學、訓練和賽事活動管理中應用體育信息技術,不僅顯著提升了教學質量和訓練效果,還有效優化了賽事組織與管理。借助多媒體教學、數據分析等信息技術手段,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參與度得以增強,提升了學習成效。在教育信息時代背景下,高校亟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積極探索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教育資源的整合。未來,應持續加強教師信息化素養培養,完善羽毛球課程的數字化資源體系,并通過科學的應用策略推動羽毛球教學的高質量發展。這不僅有助于提升高校體育教育的整體水平,也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運動能力與信息化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藏.數字體育在大學生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與推廣[D]西安:西安工業大學,2024.
[2]陳彥澤.三位一體復合型羽毛球教學模式研究[].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4,32(11).
[3]張衛杰.體育信息技術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價值與實踐探索[].文體用品與科技,2025(4).
[4]梁瑛.信息技術時代高校休閑體育教學創新研究—評《體育信息技術》D].中國科技論文,2022,17(9).
[5]崔玉霞.江蘇省青少年田徑競賽信息技術應用與發展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23.
[6]梁松.高職院校羽毛球智慧課堂的構建及應用研究[D].:體育學院,2023
[7]葉宇,唐婉瑩.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羽毛球教學現狀及對策[].西部素質教育,2024,10(8).
[8]周正.我國高校羽毛球俱樂部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困境及優化路徑[].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
[9]林誠.高校羽毛球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實踐研究[].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9(1).
[10]麥碧紅,朱健文.信息技術在羽毛球訓練中的應用[].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6).
[11]趙立新.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羽毛球教學改革創新研究]體育世界,2024(05).
[12]郭帥,馮曉麗.信息技術時代高校體育的教與學:理念與證據[J].體育學刊,2021,28(1).
[13]于灝媛.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評《信息技術教學應用》[J].中國高校科技,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