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17-143-3-YY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體育訓練在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輔助性專業器材作為體育訓練的重要工具,在提升訓練效果、預防運動損傷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當前高職體育訓練中輔助性專業器材的應用仍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高職體育訓練的質量和效果。因此,深入研究高職體育訓練中輔助性專業器材的應用策略,對于提高高職體育訓練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輔助性專業器材在高職體育訓練中的應用價值
1.1、提升訓練效果和效率
輔助性專業器材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精準的訓練體驗,以力量訓練為例,通過使用杠鈴架、啞鈴等器材,學生在穩定的環境下進行針對性的力量練習,相比徒手訓練,能夠更有效地刺激肌肉,促進肌肉力量的增長。輔助性器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巧。例如,在體操訓練中,平衡木、跳箱等器材為學生提供具體的訓練場景,學生可在反復練習中不斷調整姿勢和動作,從而更快地掌握復雜的體操技巧。
1.2、預防運動損傷
輔助性專業器材在預防運動損傷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許多輔助性器材能夠為學生提供必要的保護。例如,在進行高難度的跳躍動作訓練時,安全墊的使用有效緩沖落地時的沖擊力,減少學生受傷的風險。在力量訓練中,護腕、護膝等輔助器材能夠為關節提供額外的支撐,減少因過度用力而導致的關節損傷。另一方面,輔助性器材還能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熱身和放松活動。例如,借助拉伸帶等器材輔助學生進行全身肌肉的拉伸,以提高肌肉的柔韌性,減少肌肉拉傷的可能性。在訓練結束后,使用泡沫軸等器材進行肌肉放松,能夠促進肌肉的恢復,減少肌肉疲勞和酸痛,從而減少因疲勞累積導致的運動損傷風險。
1.3、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輔助性專業器材在高職體育訓練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提升訓練效果與效率、預防運動損傷,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身體素質方面來看,輔助性器材能夠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訓練方式。例如,通過使用跳繩、彈力球等器材,學生可在有氧運動中提高心肺功能;利用瑜伽墊進行瑜伽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和平衡能力。這些器材的使用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等方面得到均衡發展。從心理素質方面來看,輔助性器材的使用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當學生通過使用輔助器材成功完成某個高難度動作時,會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例如,在攀巖訓練中,攀巖墻和安全繩等器材為學生提供了安全保障,使學生能夠大膽嘗試,克服恐懼心理,培養勇敢、堅忍的意志品質。
2、輔助性專業器材的分類與功能
2.1、力量訓練類器材
力量訓練器材是高職體育訓練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核心作用在于幫助學生增強肌肉力量、爆發力和耐力,同時為不同水平的訓練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訓練環境。除了常見的杠鈴、啞鈴、史密斯架等基礎器材外,現代力量訓練還引入了更多智能化和多功能的設備,以滿足多樣化的訓練需求。
近年來,智能力量訓練設備逐漸普及,這些設備通過內置傳感器和數據分析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學生的訓練數據,如重量、次數、速度等,并提供個性化的訓練建議。例如,智能杠鈴可以記錄學生的舉重軌跡和速度變化,幫助教師判斷動作是否規范,從而及時調整訓練計劃。此外,智能力量訓練設備還能通過手機應用程序與學生互動,記錄訓練進度,激勵學生持續訓練。
針對不同訓練目標,力量訓練器材的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杠鈴和啞鈴適合全身肌群的基礎訓練,而史密斯架則因其固定的運動軌跡,更適合初學者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臥推架則主要用于胸部和肩部肌肉的專項訓練,通過調整角度和重量,可以實現從低強度到高強度的漸進式訓練。多功能綜合訓練器則集成了多種功能,能夠同時滿足多個肌群的訓練需求,尤其適合時間有限的學生高效完成全身訓練。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重量和訓練強度,避免過度訓練或錯誤動作導致運動損傷。例如,初學者應從較輕的重量開始,逐步增加負荷,同時注重動作的標準性和呼吸節奏的配合。通過科學合理的使用器材,力量訓練器材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訓練習慣和運動觀念,為長期的體育訓練奠定堅實基礎。
2.2、靈活性與柔韌性訓練器材
常見的靈活性與柔韌性訓練器材有瑜伽墊、拉伸繩、泡沫軸、彈力帶等。瑜伽墊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舒適的訓練環境,使其能夠在墊子上進行各種伸展和平衡動作,如瑜伽體式、普拉提訓練等。這些動作能夠有效拉伸肌肉和韌帶,提高身體的柔韌性。拉伸繩則是一種輔助拉伸的工具,通過將繩子固定在身體的某個部位,利用繩子的拉力幫助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拉伸,比如腿部拉伸、肩部拉伸等,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肌肉的伸展,提升拉伸效果。泡沫軸是一種自我肌筋膜放松工具,學生可通過在泡沫軸上滾動身體,對肌肉進行按摩和放松,緩解肌肉緊張和疲勞,同時也有助于提高肌肉的靈活性。彈力帶則是一種多功能的訓練器材,通過不同的阻力級別,幫助學生進行動態拉伸和力量訓練,如彈力帶側抬腿、彈力帶擴胸等,既增強肌肉力量,又提高關節的靈活性。
2.3、平衡與協調性訓練器材
平衡與協調性訓練器材主要包括平衡木、平衡球、平衡墊、博速板等。平衡木是一種傳統的平衡訓練器材,要求學生在行走過程中保持身體平衡,從而鍛煉其腿部、腰部和核心肌群的協調能力。平衡球則是一種多功能的訓練器材,它不僅可用于平衡訓練,還可用于力量訓練和柔韌性訓練。在平衡訓練方面,學生坐在平衡球上進行單腳支撐、雙手拋接球等動作,通過不斷調整身體來保持平衡,從而鍛煉核心肌群的穩定性和協調性。平衡墊則是一種柔軟的訓練器材,其表面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能夠有效刺激學生的本體感覺系統。學生可在平衡墊上進行單腳站立、雙腳跳躍、蹲起等動作,從而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和協調性。博速板是一種由多個不同高度和形狀的模塊組成的訓練器材,學生在上面進行各種跳躍、平衡和協調動作,以增加訓練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2.4、速度與耐力訓練器材
速度與耐力訓練器材主要包括跑步機、自行車訓練器、阻力傘、變速跑訓練帶等。跑步機是一種室內有氧訓練器材,通過調節速度和坡度,模擬不同的跑步場景,幫助學生進行速度和耐力訓練。自行車訓練器則是一種模擬自行車騎行的訓練器材,學生通過調整阻力和騎行速度,進行有氧耐力訓練,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腿部肌肉力量,還能提高心肺功能。阻力傘則是一種用于速度訓練的輔助器材,學生在跑步或沖刺時佩戴阻力傘,通過增加阻力傘的阻力來增加訓練強度,從而提高爆發力和速度。變速跑訓練帶則是一種通過控制跑步速度來提高速度和耐力的器材,學生在訓練帶上進行變速跑訓練,能提高速度控制能力和耐力水平。
3、輔助性專業器材在高職體育訓練中的應用策略
3.1、根據訓練目標合理選擇器材
在高職體育訓練中,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器材的需求各不相同,比如針對田徑項目的訓練,可能需要使用助跑器、阻力傘、彈力帶等器材來增強運動員的速度、爆發力和耐力;而對于籃球項目,訓練重點則可能集中在力量、靈活性和協調性上,此時啞鈴、平衡球、敏捷梯等器材則更為適用。因此,在選擇器材時,必須充分考慮運動項目的特性,確保器材能夠精準地服務于訓練目標。
高職學生在身體素質、運動技能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對于身體素質相對較弱的學生,應選擇低強度、易操作的器材,如輕量級的啞鈴、彈力帶等,以幫助他們逐步提升身體機能;而對于運動技能水平較高的學生,則應提供更具挑戰性的器材,如專業級的跳箱、力量訓練器械等,以滿足他們進一步提升技能的需求。此外,學生的興趣愛好也會影響器材的選擇。如果學生對某項運動充滿熱情,那么提供與之相關的器材,將更有利于激發他們的訓練積極性。
3.2、加強對教師使用器材的培訓
教師是高職體育訓練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不僅包括對各種器材功能的了解,如了解不同種類的彈力帶在訓練中所對應的力量訓練級別,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彈力帶來實現不同強度的訓練;還包括掌握正確的器材使用方法和教學技巧。例如,在使用瑜伽球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時,教師需要能夠準確地示范如何在球上保持平衡、如何進行有效的腹部肌肉收縮等動作,同時還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避免因錯誤使用器材而導致運動損傷。
隨著體育訓練理念的不斷發展和學生需求的多樣化,僅僅依靠傳統的器材使用方法已經難以滿足現代高職體育訓練的需求。教師需要具備創新思維,能夠根據訓練目標和學生特點,對器材進行創新應用。例如,將普通的跳繩與音樂節奏相結合,設計出具有趣味性和節奏感的跳繩訓練課程,既能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又能激發他們的訓練興趣;或者將平衡木訓練與體能訓練相結合,創造出一系列既考驗學生平衡能力又增強其核心力量的訓練項目。
3.3、制定科學的器材使用計劃
教學大綱是高職體育教學的基本指導文件,明確了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訓練計劃則是根據教學大綱制定的具體實施方案,詳細規定了訓練的時間、內容、方法和強度等。因此,器材使用計劃必須與之相匹配,確保器材的使用能夠有效地服務于教學和訓練目標。例如,在一個學期的教學大綱中,如果規定了要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那么在訓練計劃中就安排使用跑步機、自行車訓練器等器材進行耐力訓練,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訓練的時間和強度。
例如,對于力量訓練,一般建議每周進行2一3次,每次訓練的強度根據學生的身體反應和訓練進度及時調整;而對于柔韌性訓練,每周安排3一4次,每次訓練的強度相對較低。還需要根據學生的身體適應情況,適時調整器材使用的頻率和強度。如果學生在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出現疲勞或過度訓練的跡象,應及時降低訓練強度或減少訓練頻率,避免對學生身體造成損傷。
3.4、激發學生使用器材的興趣與積極性
在傳統的體育訓練中,學生可能會對單調的訓練方式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影響訓練效果。而將趣味性活動與器材使用相結合,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進行力量訓練時,可設計“力量接力賽”活動,學生需要使用啞鈴、杠鈴等器材完成一系列力量挑戰,然后將接力棒傳遞給下一個同學,這種活動形式不僅增加了訓練的趣味性,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又如,在進行柔韌性訓練時,組織“瑜伽挑戰賽”,讓學生使用瑜伽墊、瑜伽磚等器材完成各種瑜伽姿勢,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柔韌性。
每位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學習風格,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索空間,讓他們在實踐中發現器材的多種用途和使用方法。例如,在使用平衡球進行訓練時,教師先向學生介紹平衡球的基本功能和常見使用方法,然后鼓勵學生自己嘗試在平衡球上進行各種動作,如單腳站立、雙手拋接球等。通過自主探索,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握器材的使用方法,還能在探索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分享探索成果,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互相啟發,進一步激發他們對體育器材的興趣和對體育訓練的熱情。
3.5、建立器材管理與維護制度
體育器材在使用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頻繁的使用、惡劣的天氣條件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器材出現損壞或安全隱患。制定嚴格的管理與維護制度,對器材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能夠及時發現并修復潛在的問題,確保器材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例如,對于一些戶外器材,如籃球架、單雙杠等,需要定期檢查其結構是否牢固、表面是否有銹蝕等,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維修或更換,以防止因器材損壞而導致學生受傷。對于一些精密的器材,如心率監測儀、電子計時器等,也需要安排專人進行管理和維護,確保其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合理的管理和維護能夠有效減少器材的損耗,降低學校的器材采購成本。例如,通過制定器材使用規范,要求學生在使用器材前進行簡單的檢查和清潔,使用后及時歸位并妥善存放,減少因不當使用而造成的器材損壞。對器材進行定期的保養和維護,如對金屬器材進行防銹處理、對橡膠器材進行定期清潔和保養等,延長器材的使用壽命。此外,建立器材管理與維護制度還能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通過合理安排器材的使用時間和順序,避免器材的閑置和浪費,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需要時使用到合適的器材。
4、結語
綜上所述,輔助性專業器材在高職體育訓練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通過合理選擇器材、加強教師培訓、制定科學的器材使用計劃、激發學生興趣及建立完善的器材管理與維護制度,能夠有效提升高職體育訓練的效果與效率,預防運動損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未來,高職體育訓練應進一步重視輔助性專業器材的應用,結合現代科技手段,不斷創新器材使用方法和訓練模式,為高職學生提供更加科學、高效、安全的體育訓練環境,助力高職教育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廖韶偉.淺析體育輔助器材在青少年體能訓練中的應用]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2).
[2]石瑛,王飛,高曉雪.體育器材在武術套路訓練中的輔助作用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2).
[3]韓勤.體育器材的使用訓練策略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0).
[4]黃銀忠.器材輔助在青少年體育訓練中的應用[].拳擊與格斗,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