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17-167-3-ZQ
前言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智能可穿戴設備成為人們日常鍛煉中不可或缺的設備,其不僅幫助人們進行健康管理,且在運動監測方面提供了便利。小學體育教學中也開始應用智能可穿戴設備,教師利用該設備獲取學生們的身體狀態監測數據,制定符合學生身體素養的體育訓練計劃,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體育運動建議,促使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訓練,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
1、智能可穿戴設備概述
所謂智能可穿戴設備主要指被用于監測設備使用者身體狀態,以及對應運動數據的技術設備,設備所獲取的數據可能會被直接反饋給設備使用者或者是傳輸給醫療工作人員,幫助人們對自身身體健康狀態進行監測。智能可穿戴設備主要借助一種或多種傳感器完成數據收集,且傳感器設備與智能手機或無線通信設備實現數據共享。智能可穿戴設備并不單純是用于身體數據監測的設備,也能夠在發現身體數據異常的情況下發出警報并提出個性化建議,促使用戶在獲取數據信息以后,改善自身生活習慣與運動狀態。
智能可穿戴設備因搭載的傳感器不同或者是應用場景的差別,其呈現出的技術特點也不同。首先,設備本身是多種傳感器融合在一起的,諸如心率傳感器、減速計等均能為智能可穿戴設備提供數據,設備將多源數據整合起來,能夠從全方位的角度監測佩戴者的運動狀態。其次,設備本身具備運動數據采集與分析的功能。將設備佩戴到身上以后,諸如步數、心率、時間、距離或運動軌跡等數據均被錄入到智能可穿戴設備當中,結合設備中的算法模型,為用戶提供關于運動強度、運動效率等方面的個性化運動指導。最后,智能可穿戴設備還具備通信與導航的特征,該特征呈現來源于這些設備本身在生產時內置了藍牙等通訊模塊,將設備與手機或者是其他的通信設備連接起來,就能夠實現運動數據的同步或是實現語音通話功能。同時,設備還能夠將佩戴者的運動路線記錄下來,因為設備中安裝了定位裝置,在其輔助下,智能可穿戴設備為佩戴者提供特定的運動導航服務,凸顯其導航特征。
2、小學體育教學中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應用現狀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小學將智能可穿戴設備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將之作為運動監管和維系運動安全的重要輔助工具。在智能可穿戴設備采集的數據支撐下,教師為學生制定的體育訓練方案更加合理,教師也能根據對學生運動狀態的分析,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如今,部分智能可穿戴設備還具備了識別動作的功能,佩戴者穿戴了該設備以后,設備能夠直接捕捉佩戴者的動作,佩戴者自身也能分析自已當時的運動動作。對于小學體育教學而言,教師開展新型教學方式會促使體育課堂的活力增加,學生也會覺得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增強。
很多小學生在學校引入智能可穿戴設備之前,并沒有接觸過這類設備,這些設備具備新穎的外觀和時尚前衛的功能,
運動裝備
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而小學生穿戴這些設備來參與體育課,設備將會采集到教師日常無法采集到的數據,教師因此了解學生的體能特征和身體素質,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學生在穿戴這些設備過程中,也能對自身的運動水平形成清晰的認知,即便是在體育課外也能做好自我診斷。因智能可穿戴設備具備社交功能,小學生將設備與自身社交軟件連接,可在社交軟件中展示自身每天運動成果,分享運動心得,不僅會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也能逐漸體會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傮w來說,智能可穿戴設備被引入小學體育教學以后,獲得了小學體育教師與學生的一致肯定與歡迎。同時,從健康的角度來講,智能可穿戴設備能夠為小學生提供實時健康監測服務。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主要憑借自身經驗來觀察學生的身體狀態,并判斷學生是否能夠繼續參與體育活動。但在穿戴智能可穿戴設備以后,設備能夠實時采集學生諸如心率、血壓等身體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超出了正常范圍,設備就會發出警報,提醒教師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態并能夠及時采取措施,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智能可穿戴設備能為學生的健康提供長期的監測服務,建立學生個人健康檔案,為教師提供學生健康數據支持,促使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夠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態,為學生制定符合其身體條件的體育教學計劃。
盡管智能可穿戴設備已經具備較好的發展前景,但其在被運用于小學體育教學中時也面臨諸多挑戰:首先,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種類繁多且品質復雜。這些產品所采用的技術比較類似,均包含了陀螺儀、傳感器或者是定位系統,采集的數據主要被用于監測佩戴者的運動速度、運動心率、運動軌跡等方面。但是,智能可穿戴設備多與健身品牌展開合作,生產出的產品超脫于基礎的數據獲取。其次,正如前文分析中提到的,市面上可見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呈現出的功能比較單一,采集的數據流于表面,分析的數據比較基礎,只能夠客觀地展示出佩戴者的身體基本技能。再次,佩戴者本身的動作技術信息也是影響其體育運動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智能可穿戴設備無法捕捉佩戴者的動作技術信息,那么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就較為一般。事實上,很多一線的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中會對學生的運動技巧進行指導,幫助學生糾正體育運動的動作,如果智能可穿戴設備具備該項功能,其在課堂中發揮的作用將會更大。最后,盡管設備的佩戴者佩戴設備的主要目的是監測自身運動狀態,且設備收集到的佩戴者健康狀況并沒有明顯的商業價值。但在智能可穿戴設備越來越先進的情況下,設備與網絡傳輸技術的連接,使佩戴者的這些信息也可能會在網絡中公開。在缺乏對應法律途徑保護的情況下,佩戴者的身份信息可能被泄露,其運動狀態以及身體健康狀態也可能被一些不良數據采集公司販賣給對應的機構用于商用。佩戴者的位置信息、身體健康信息被泄露以后,可能會遭遇欺詐,甚至人身安全因此受到負面影響。
3、小學體育教學中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應用策略
智能可穿戴設備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應從實際情況入手,不斷調整教學方案與策略,具體方法如下所示:
3.1、加快產品更新換代速度
當前情況下,在諸多智能可穿戴設備還未具備動作捕捉功能的情況下,尋找可達成動作捕捉目標的技術成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生產商的關注重點。在人們越來越看重身體健康的時代,動作捕捉成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用戶追求的深層次需求,生產商需要繼續加大力度研發產品的新功能,定期開展市場調研工作,了解市場上的用戶對于智能可穿戴設備產品的需求。例如,生產商需要關注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需求,探究一線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中的教學反饋情況,了解其在開展教學工作中對于智能可穿戴設備提出的關于動作捕捉精度或者是運動數據實時反饋等需求。為此,生產商可以選擇與小學體育教師展開合作,共同研發適合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體育教師將自身專業體育教學知識與生產商的生產技術結合起來,共同推進產品更新換代進程。為迎合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商還需要不斷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生產中引入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不斷提升設備的智能化水平,促使設備被生產出來后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小學體育教學,充分滿足小學體育教師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需求,也滿足學生運動健康的需求。
3.2、突出設備中可滿足體育教學的核心功能
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生產商除了要考慮產品的升級換代以外,也需要重視突出設備的核心功能,尤其是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所展現出的功能,如此才能確保設備與小學體育教學理念契合,充分滿足小學體育教學的多元需求。后續生產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需要具備精準捕捉和分析學生運動動作的功能,該功能可以將學生的動作幅度、運動軌跡等信息記錄下來,為體育教師提供詳細的教學數據,教師對學生的運動表現評估更加科學,學生也會因此調節自身運動計劃,改進自身體育動作技巧,提升體育運動效果。為滿足小學體育教學需求,智能可穿戴設備還需呈現出趣味性和互動性的特征,確保自身核心功能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吸引更多的小學生參與體育運動。例如,在設備中設置游戲設施,這些游戲設施主要是通過組織體育游戲的方式來為學生設置運動挑戰,學生佩戴設備后,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設備中的游戲任務,享受玩游戲帶來的快樂的同時,也能掌握體育運動技巧。教師還可將設備與自身教學平臺連接起來,設備將學生們的運動數據共享到教學平臺當中,教師因此了解到學生的運動狀態,對自身教學策略進行調整,以順利達成小學體育教學目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3.3、構建智能可穿戴設備與體育教學融合的平臺
為進一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智能可穿戴設備,教師需要配合設備搭建集數據收集、數據分析、教學指導為一體的融合性教學平臺,平臺中將智能可穿戴設備與體育教師的教學管理系統無縫對接起來,數據可以在平臺中即時傳輸。在該平臺的輔助下,學生不僅可以實時查看自己的運動數據,教師也可以通過該平臺將教學任務下達到學生們的智能可穿戴設備中。融合平臺本身的數據分析功能將支持學生對自身運動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學生將自身運動成果展示給家長,家長將與教師之間形成交流互動。例如,家長可以通過學生的設備端查看教師的教學狀態,了解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基本情況,判斷教師是否在用心教授學生運動技巧,將自身意見反饋直接傳遞給教師。融合平臺還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學生在該融合平臺中分享自身日常訓練的成果與心得,教師則可以直接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如果學生在日常訓練中面臨困難,可直接通過平臺與教師溝通,打破了只有在上體育課的時候才能與體育教師溝通的限制。融合平臺所提供的互動渠道既能促使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性增強,也能提升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3.4、強化教師培訓與設備應用能力
為充分發揮出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作用,小學體育教學不能單純依賴設備本身的先進性,還要求教師具備使用設備的能力,教師對于設備的運用更加熟練,且了解在哪些教學關鍵環節應用智能可穿戴設備,才能充分發揮出設備的教學輔助效果。為此,教師需要接受對應的專業培訓,包括設備操作、數據解讀等培訓,每位體育教師均能熟練掌握設備的使用方法,且具備將其運用到體育教學實踐中的能力。學??梢远ㄆ诮M織小學體育教師參與經驗交流會,鼓勵教師將自身應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教學過程分享出來,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經過不斷地學習和教學經驗積累,體育教師能夠更好地發揮智能可穿戴設備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以提升教學效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支持。
4、結語
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大量應用,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體驗發生明顯變化。智能設備精準監測學生運動數據,為教師帶來精準教學反饋,使教學過程更科學化、個性化。學生利用設備獲取自身運動狀態信息,及時調整訓練方法,強化學習效率。但是,智能可穿戴設備運用也面臨相應挑戰。設備成本、數據隱私保護、技術穩定性等問題仍需解決。高校在設備選型、數據管理、技術支持等方面制定完善方案,保證設備在教學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智能可穿戴設備運用將持續深化,與體育教學融合更為緊密。高校積極探索設備功能創新應用方法,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推動體育教學向智能化、精準化方向發展。技術持續進步將為高校體育教學注入更多元素,助力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施玉婷.基于可穿戴設備的小學趣味田徑課教學效果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9,40(5).
[2]謝佳輝,林萌,汪焱.可穿戴設備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科學研究,2018(1).
[3]劉智慧,張泉靈.大數據技術研究綜述[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4,48(6).
[4]翟紅藝,王春民,張晶,等.基于織物電極的心電監測系統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2,30(2).
[5]陳立龍,宋建文,王穎,等.基于可穿戴設備的體育運動可視化管理[].系統仿真學報,2014,26(9).
[6]陳詩茵,施依嫻,李婷楓.可穿戴設備在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研究[].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9,18(11).
[7]朱梓瑩.可穿戴設備輔助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研究[].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19).
[8]佘如辰,封又民.“互聯網 + ”背景下智能可穿戴設備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潛力探析[J].運動精品,2020,39(10).
[9]陳財鑫.可穿戴設備對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積極影響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管理分會.2023年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管理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成都體育學院,2023
[10]趙汝盛,鐘冰,蘇慧榮,等.基于可穿戴設備的小學體能課教學效果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三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墻報交流(運動訓練學分會)(三).肇慶市第一小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