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
作為明清傳承至今非遺傳承人,繼承了中國針灸的精髓,在中醫理論指導下,融合了藏醫學及道家醫學優秀成分,創新形成了現代劉氏玄義針古法密灸醫學體系,以下對該體系的基本原理及治療方法進行簡要的介紹。
(1)基本原理
長期致力于研究云南野生中草藥與食藥同源綠色自然療法,結合營養醫學,承續家傳營養養病方案,建立以針灸加道地食藥同源藥材治療方法,并結合“清、調、潤(化)、補”的醫學調控理念。創立了一種新的相對立體的治療體系。“清”,是清除體內“垃圾”;“調”,是要調體內營養物質、陰陽、心理心態的平衡;“潤”和“化”是補益、轉化,的調節方式;“補”,就是補營養、補元氣。以針灸作為引導技術,通過局部的活血化瘀和中遠程神經內分泌網絡的活血化瘀的調控功效,以“活”化中草藥,提升中草藥“清、調、潤(化)、補”之作用。而中草藥又以“清、調、潤(化)、補”之功效,鞏固以針灸的“活”為核心的調控體系。
劉宏彬30余年臨床實踐經驗表明,以肝臟作為治療或調控慢性病與疑難雜癥的最為優良的靶點,值得同業人員重視。肝臟功能十分復雜,肝臟功能失調影響多個系統,表現為多種疾病,特別是一些慢性病及疑難雜癥,通過以調節肝功能失調為主,采用針灸疏通、中草藥及臧藥酒敷調理和恢復肝臟功能,配合服用蜂王漿、蟲草、鐵皮石斛等天然營養食療佳品,輔以按摩及情志療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其中,調理和恢復肝臟功能是治療多種疾病及疑難雜癥的核心,而營養食療則是保證疾病不易復發的關鍵基礎。既解決了一些西藥的副作用所帶來的不利的影響,又能夠解決肝功失調給人們帶來的病痛。
(2)治療方法
采用針灸的“快針”手法,輔以藥食同源中藥材等以達到快速緩解疾病癥狀,降低藥物治療的副作用,緩解或治愈多種疑難雜癥及慢性病的目的。針灸作用和功效包括:(1)疏通經絡;(2)調和陰陽;(3)扶正祛邪,雙向調理作用;(4)調和氣血通暢。(5)促進代謝,調節臟腑功能,達到美容減肥的效果。
針灸可起到快速緩解組織細胞中毒素堆積、缺營養等不利因素,使得疾病的癥狀得到了緩解,但其根本病因還未完全消除,因而,還應輔以藥食同源中藥材、營養食品等內服外用,起到促進毒素的排出,營養組織細胞,改善組織細胞缺水缺氧的狀態,調和氣血,加快組織細胞的修復,鞏固針灸的治療效果,加快疾病的恢復。
對于不同的慢性病、氣血虧損狀態及虧損原因,需采用不同的藥膳食療方案。比如:是氣虧為主,還是血虧為主,還是氣血兩虧?所采用的食藥品種必然不同。氣虛者以人參、西洋參、黃芪、甘草、山藥等為主,根據便利性選擇合適品種。血虛以枸杞、當歸、熟地黃、阿膠等為主。而氣血兩虧則兩者適當搭配,最好輔以活血等相關藥物如紅花等為好。針對不同疾病及病人身體情況,輔以天然食品進行食補食療,起到滋補強壯、補益氣血、激活肝腎潛能等多種療效;此外,針對病人的病情,了解病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以提出個性化的防病治病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