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構建國際最大規模原子量子計算系統
央視新聞: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教授等與/研究員等同事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高度的并行性以及與陣列規模無關的常數時間消耗,在60毫秒內成功構建了多達2024個原子的無缺陷二維和三維原子陣列,刷新了中性原子體系無缺陷原子陣列規模的世界紀錄。該方法為大規模中性原子量子計算奠定了關鍵技術基礎。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中性原子體系因優異的擴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門、高并行性和任意的連接性,成為極具潛力的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平臺。該體系使用光鑷陣列囚禁中性原子,首先需要通過重排技術將初始隨機填充的原子陣列轉換成無缺陷原子陣列,在此基礎上進行量子邏輯門操作。傳統的重排方法受限于隨陣列規模增長的時間復雜度、原子丟失、計算速度等,陣列規模停留在幾百個原子的水平,難以進一步擴展。
我國主導制定兩項國際標準
科技日報消息:記者8月11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由該集團主導制定的兩項國際標準,近日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布。截至目前,由我國主導制定的航天領域ISO國際標準已發布30項,發布和在研標準總數累計達38項。據悉,此次發布的《航天系統一發射窗口估計與碰撞規避》(ISO 21740:2025 規定了發射窗口分析和安全發射時機識別程序的相關要求,以及碰撞規避風險評估矩陣(安全距離、碰撞概率)的相關約束和要求;適用于單次發射任務中新發射物體(含運載火箭級段、釋放分離的航天器及其他物體)與飛行路徑上任何空間物體(含航空器、在軌載人空間站和航天器)之間的碰撞風險分析,便于確定最優的發射窗口和時機。
我國對原產于加拿大的進口豌豆淀粉發起反傾銷調查
人民日報北京8月12日電商務部12日發布公告,決定自2025年8月12日起對原產于加拿大的進口豌豆淀粉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本次反傾銷調查是應中國國內產業申請發起的,被調查產品為豌豆淀粉。申請人提交的初步證據顯示,近年來,自加拿大傾銷進口豌豆淀粉的數量顯著增長,進口價格持續低于國內產品銷售價格,造成國內產業經營困難,處于虧損狀態。發言人說,調查機關收到中國國內產業申請后,根據中國有關法律法規并遵循世貿組織規則對申請書進行了審查,認為申請符合反傾銷調查立案條件,決定發起調查。調查機關將依法開展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客觀公正作出裁決。發言人強調,反傾銷調查是符合世貿組織規則,保護國內產業的正當貿易措施,中方對自加拿大進口豌豆淀粉發起反傾銷調查與加方近期對中方采取的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歧視性措施有本質區別。
前7個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同比保持兩位數增長
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1至7月,我國汽車產銷累計完成1823.5萬輛和1826.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12.7% 和 12% 產銷增速較1至6月分別擴大0.2個和0.6個百分點。7月單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9.1萬輛和259.3萬輛,環比分別下降 7.3% 和 10.7% ,同比分別增長 13.3% 和 14.7% 。對此,中汽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分析稱,7月,車市進入傳統淡季,部分廠家安排年度設備檢修,產銷節奏有所放緩,環比呈現季節性回落。
創新性突破!世界首臺,研制成功
科技日報消息:我國在智能育種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將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改造作物花型,使其便于機器人操作的同時,成功研制出世界首臺自動巡航雜交授粉育種機器人“吉兒”。這項突破解決了雜交育種的難題,可顯著降低育種成本、縮短育種周期、提升育種效率。相關研究成果8月11日在線發表于《細胞》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