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高層建筑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志,其建設數量和規模持續增長。這些建筑不僅在城市天際線上占據顯著位置,還承載著大量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然而,高層建筑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建筑設計和施工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尤其給給排水及消防管道系統的設計和施工[]帶來了新問題。
高層建筑的給排水系統不僅需要滿足日常用水需求,還需要應對突發情況,如火災等緊急情況下的消防用水需求。由于高層建筑結構復雜、人員密集,火災一旦發生,其蔓延速度快、危害性大,因此給排水及消防管道系統的設計和施工顯得尤為重要。這些系統不僅需要具備高效、穩定的特點,還需要具備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以應對可能的改造和升級需求。
裝配式高層建筑作為新型建筑方式,其特點在于建筑構件的預制化和模塊化,可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工期,并減少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2]。然而這種建筑方式也對給排水及消防管道系統的設計和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在保證系統功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實現系統的預制化和模塊化,成為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為此本文根據GB/T51231—2016《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有關規定和工程實例,深入研究裝配式高層建筑給排水及消防管道施工技術。
1裝配式高層建筑給排水及消防管道施工技術1.1安裝管道托架
1.1.1 管道托架制作規格
在裝配式高層建筑給排水及消防管道安裝過程中,經常采用共用綜合支架和安裝管道托架。本文使用預制的金屬管道支撐裝置,不僅具備固定管道的基本功能,還能承受管道的重力、抵抗地震力、風荷載等外部作用力。根據給排水及消防管道的具體尺寸和質量,挑選最合適的托架進行安裝。采用角鋼或槽鋼等優質鋼材制作綜合支架。其制作規格如表1所示。
表1管道托架制作規格

1.1.2計算托架間距
根據表1制作給排水及消防管道托架。為確保管道的均衡支撐,將綜合支架均勻分布在整個管道系統中。各種管徑的管道對托架間距的需求有所不同,隨著管徑的逐漸增大,管道所需的支撐間距也相應地增加,這是因為更大的管徑意味著更大的質量和更高的結構要求。
在確定托架間距時,需考慮管道的具體尺寸、承載質量、實際的使用需求,以及支架本身的結構設計合理性等。托架間距可使用下列公式技術計算:

式中: H 表示托架間距; e 表示給排水及消防管道直徑; b 表示給排水及消防管道質量; F 表示托架材料彈性模量; u 表示托架長度[3]。
按照計算結果確定托架安裝間距。在安裝過程中,特別注意管道與托架之間的距離和角度,管道與托架的角度控制在 90° ,與管道之間的間距控制在 20~40mm ,確保安裝的牢固性和準確性。
1.2預留管道孔洞
1.2.1預留管道孔洞的必要性
考慮到裝配式高層建筑結構由預制混凝土構件組裝而成,因此在進行給排水及消防管道的安裝作業時,管道需要穿越裝配式建筑中的墻體、梁板等特殊結構部位。為確保管道能夠順利穿越這些區域,在施管道工前應預先留設好相應的孔洞,以便管道能夠順暢地通過這些部位[4]。
1.2.2預留管道孔洞的尺寸
不同類型的管道所需孔洞的預留尺寸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預留這些孔洞或安裝套管的過程中,對預留尺寸進行嚴格的控制,以確保其能夠滿足各自管道的實際需求。為了提升整體的施工質量和效果,根據具體的施工要求和管道類型,確定預留孔洞尺寸。給排水及消防管道穿越樓板預留孔尺寸如表2所示。
表2給排水及消防管道穿越樓板預留孔尺寸

1.3管道組對與布置
1.3.1管道與管件組對安裝
在預留管道孔的基礎上,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將裝配式高層建筑給排水及消防管道安裝在托架上,并對管道進行組對。采用專業的切割工具對管道進行切割,不僅要確保切割后的尺寸完全符合設計要求,還要盡可能將管材在切割過程中可能遭受的損傷降到最低程度,以此來維護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將切割后的管道使用鋼筋固定在托架上,將管道與管件進行組對操作,使管道與管件之間能夠連接在一起,最終形成一個堅固且統一的整體結構[5]。
1.3.2優先布設大口徑管道
給排水及消防管道的規格和型號繁多,尺寸和形狀也多種多樣。在進行管道布置時,應優先布設大口徑管道。以大口徑管道分布格局為基準,再緊湊地安排小口徑管道的走向,確保小徑管道能夠與大口徑管道在布局上保持協調一致,這樣既節省空間又便于維護。在安裝管道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管道的功能性,還要兼顧其美觀性、穩定性和可靠性[6]。
1.3.3提升管道布設效果
確保管道布設的位置準確無誤、連接穩固,同時在視覺上要達到整潔有序的效果。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安裝前,仔細確定管道上支管以及蝶閥的具體位置,使用水準儀測量支架和管道的標高。在頂部和墻面上,標記出安裝點,這些標記將成為后續安裝工作的基準。
1.4 管道安裝
1.4.1 管道安裝方法
依據點位布設情況,逐一安裝管道,確保每個部件都能嚴絲合縫地對接在一起,從而構建出一個既穩固又高效的管道系統。在選擇管道連接方式時,以管道的具體材質作為決定性因素。對于鍍鋅管道,可使用卡箍連接或是絲扣連接這兩種方法;而對于塑料管道,宜采用熱熔黏結或是涂抹膠粘劑來進行連接。
在進行管道連接的過程中,堅決避免發生任何形式的脫落、泄漏或是松動現象,從而保障整個管道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7]。在安裝管道時,仔細確定管道的最高點和最低點位置,并據此來布置自動排氣閥和泄水閥,確保其能夠單獨且有效地發揮作用。給排水及消防管道安裝示意如圖1所示。
圖1給排水及消防管道安裝示意

1.4.2預留管道安裝空間
在裝配式高層建筑管道施工過程中,若遇到建筑結構完成面之間存在大約 100mm 的空間間隔時,為確保各類管道的順利安裝以及后續功能的正常發揮,特別是針對空調冷凝管與雨水排放管道,需采取特定的預留措施。
具體而言,在墻體結構完成面上預先開設孔洞位置,為這些管道的外側邊緣預留出足夠的安裝空間。該空間范圍一般設定在 150~160mm 之間。無論是空調冷凝管還是雨水排放管,都需在不受到任何物理限制的情況下順暢安裝,避免出現因空間不足而導致管道彎曲、堵塞或功能失效等問題。
1.4.3檢查管道安裝質量
完成管道安裝后,對管道的穩定性、標高以及位置進行嚴格的檢查,確保安裝的管道均符合相關規范標準和技術要求。同時,關注管道外壁的完整性,確保其沒有受到任何形式的污染或是變形,從而保持其良好的運行狀態[8]。同時需要對管道的橫向和縱向彎曲程度進行嚴格的檢測,確保其滿足相關規范標準和技術要求,從而確保整個管道系統能夠長期穩定運行。
表3管道漏水測試結果

道經過漏水測試結果。當排水及消防管道注滿水之后15mim時,液面僅發生輕微下降,但不超過 2mm 。這可能是因管道材料吸收所導致。當再次注滿水5min后,液面未發生下降,給排水及消防管道也未發生滲漏現象。上述數據說明,按照本文所述施工技術進行給排水及消防管道后,管道的密封性和施工質量良好。
2應用效果與分析
2.1工程概況
某裝配式高層建筑工程的樓層數量為16層,建筑高度為 65.42m ,總建筑面積為 5626.35m2 ,預制構件數量為156件。該裝配式高層建筑工程涉及的給排水管道及消防管道總長度為 2451.62m ,其中給排水管道長度為1562.35m ,消防管道長度為 889.32m 。給排水管道直徑范圍為 60~100mm ,消防管道直徑范圍為 100~120mm 。兩種管道的材質均為鋼材。
2.2 管道漏水測試
2.2.1 測試方法
按照本文所述裝配式高層建筑給排水及消防管道施工技術,對該裝配式高層建筑工程的所有給排水管道及消防管道進行安裝施工。施工完成后,選取該工程部分給排水管道和消防管道進行漏水測試。該測試需遵循相關行業規范標準和設計要求開展測試。
進行管道漏水測試時先向管道中注滿水,注水高度達到或超過底層樓板的上邊緣,或者至少達到底層地面的高度,以確保試驗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滿水狀態下保持15min,隨后觀察液面下降情況,并在液面下降后再次灌滿水,繼續觀察5min。若液面在此期間保持穩定,且管道及接口處未出現任何滲漏現象,則可判定該段管道為合格。
2.2.2 測試結果
按照上述測試方法,選取該工程4段給排水管道和4段消防管道,其長度均為 5m 。對選取的8段管道進行漏水測試,測試結果如表3所示。
2.2.3對測試結果的分析
從表3可知,該裝配式高層建筑給排水及消防管
3結束語
本文從裝配式建筑的特性出發,研究了給排水及消防管道系統在設計與施工中的特殊要求,探討了當前技術的優勢與局限。在研究過程中,不僅關注了技術創新的重要性,也深刻認識到施工管理水平、環保措施對于整體施工質量的深遠影響。技術創新是推動行業發展的動力,但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執行力,再先進的技術也難以發揮最大效用。因此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加強施工人員培訓,完善環保措施,是確保施工技術持續進步、保障工程質量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許龍輝.建筑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策略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4(30):52-54.
[2]王雷,李康.市政給排水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道施工工藝研究[J].混凝土世界,2024(10):52-55.
[3]何文權.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長距離頂管施工技術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4(19):93-95.
[4]崔澤天.淺論工業廠區給排水管道的施工策略和后期的維護管理[J].建材發展導向,2024,22(19):59-61.
[5]王海朋.高層建筑給排水施工中管道支架間距優化與固定技術研究[J].中國高新科技,2024(17):149-151.
[6]陳朝寶.給排水及消防管道安裝關鍵施工技術研究[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4,23(2):85-87.
[7]林毅恒.高層民用建筑的消防給排水施工關鍵技術探討[J].居業,2022(10):55-57.
[8]賀永哲.基于三維數字技術的建筑給排水消防管道安裝[J].安裝,2021(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