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軟土在我國有著廣泛分布,具有高壓縮性、低強度、低滲透性及高靈敏度等特點,若不進行必要的地基處理,將無法滿足工程建設的需求。傳統的換填、預壓、樁基等軟基加固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地基性能,但是存在施工周期長、成本高、加固效果有限等問題。
復合地基加固處理技術通過將散體、柔性或剛性的砂石樁、水泥土樁、灰土樁、鋼筋混凝土樁等作為豎向增強體,充分利用其周圍土體共同承擔荷載,可有效提高軟土地基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成為當前軟基處理中廣泛采用的加固方法[1-2]。同時,其通過散柔、散剛、柔剛等增強體的組合,形成不同類型的復合地基,適配不同的地質條件及工程需求,以達到最佳的加固效果[3]。本文以某火力發電廠灰堆場地基處理項目為例,通過深厚軟土區地基加固處理方案的比選與分析,深入研究了多樁型復合地基在軟土地基加固處理技術。
1工程概況和地質情況
1.1 工程概況
某火力發電廠灰堆場工程項目位于海堤南側,紅線內規劃用地面積為 36648m2 ,用于堆放該火力發電廠煤渣灰。該工程項目投入使用后,計劃堆放煤渣灰 270000m3 以上。為滿足煤渣灰的運輸要求,沿紅線四周預留寬度為15.0m的運輸通道。
經測算,將規劃紅線分為S1、S2及S3區域,S1區域作為堆場的運輸通道,沿紅線內部分,寬度 15.0m 區域面積為 10468m2 ;S2區域作為煤渣灰堆場,堆放高度為 8.0~10.0m ,區域面積為 13573m2 ,預計可堆放煤渣灰 108584~135730m3 ;S3區域作為煤渣灰堆場,堆放高度為 13.0~15.0m ,區域面積為 12607m2 ,預計可堆放煤渣灰163891~189105m。S2及S3區域預計可堆放煤渣灰總計約 272475~324835m3 ,滿足計劃堆放 270000m3 的要求。灰堆場區域分布如圖1所示。
圖1灰堆場區域分布

根據灰堆場整體規劃,煤渣灰容重按 18kN/m3 計算,S2區域內單位面積荷載為 144~180kPa ,S3區域內單位面積荷載為 234~270kPa ,S1區域內滿足貨車運輸要求,單位面積荷載為 100kPa/m2 。由于場地位于濱海區域,上部土層主要以淤泥質粉質黏土為主,地基承載力無法滿足貨車運輸及煤渣灰堆放要求,需要進行地基處理。
1.2地質情況
根據區域地質資料,本工程項目場地位于長三角沖積平原地貌,勘探深度范圍內主要為濱海相沉積物,場地內的平均高程為 3.50m ,地勢較為平坦。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在鉆孔深度 20.0m 范圍內主要土層以淤泥質粉質黏土、粉質黏土、粉土、粉砂為主。根據地基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的差異,將勘探深度內的土層分為5個工程地質層,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如表1所示。
表1各土層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場地內除了上部分布有較厚的填土層外,第 ② 層淤泥質粉質黏土層的平均厚度為5.4m,含水量達到 38.9% 0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僅為65kPa,屬于典型的軟弱土層,無法滿足灰堆場承載力的要求,需要進行地基處理。參考周邊建筑物地基處理方案,本工程項目擬將水泥土攪拌樁和PHC管樁(預應力高強度混凝土管樁)2種方案進行比選。
2地基處理方案比選
2.1水泥土攪拌樁
本工程項目中,S1、S2、S3區域內的地基承載力要求分別為100kPa、180kPa及 270kPa ,若采用水泥土攪拌樁加固地基,其樁徑為 0.50m ,樁身截面積為 0.196m2 樁身周長為 1.57m 。以土層 ③ 粉質黏土為樁端持力層,樁頂高程為 3.50m ,樁底高程為 -4.00m ,有效樁長為7.50m ,正方形布樁,樁間土承載力取值 65kPa 0
根據 JGJ79—201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4],樁身水泥土標準養護條件下90d齡期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平均值取 2.2MPa ,水泥土攪拌樁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105kNo 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承載力參數如表2所示。根據表2計算,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方案S1、S2、S3區域內樁基數量分別為7270根、19237根、30778根,共計57285根,總長度為429637.5m。
2.2 PHC管樁
本工程項目若采用PHC管樁加固地基,其樁徑為0.50m ,以王層 ⑤ 為樁端持力層,樁頂高程為 3.50m ,樁底高程為 -11.50m ,有效樁長為 15.0m 。根據JGJ94—
表2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承載力參數

200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計算,PHC管樁單樁承載力極限值為 1100kN ,單樁承載力特征值Ra取值 550kNo 根據JGJ79—201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計算,樁間土的發揮系數為1.0,樁身截面積為 0.196m2 。
PHC管樁復合地基承載力參數如表3所示。根據表3計算,PHC管樁復合地基方案S1、S2、S3區域內樁基數量分別為1245根、3570根、5604根,共計10419根,總長度為 156285m 。
表3PHC管樁復合地基承載力參數

2.3地基加固方案對比分析
在對水泥土攪拌樁與PHC管樁復合地基方案進行比較后,再從施工難度、施工周期和工程造價等3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2.3.1 施工難度對比分析
在施工難度方面,這兩種樁型在軟土加固場地中均具備較好的適用性。S1區域地基承載力要求較低,水泥土攪拌樁的樁間距適中,可以充分發揮樁間土的承載力。PHC管樁的樁間距較大,無法充分利用樁間土的承載力,雖然預制的PHC管樁沉降小,但是其樁間土沉降大,差異沉降難以控制。S2區域地基承載力要求一般,水泥土攪拌樁樁間距較小,單位面積樁基密度較大,影響樁體的成樁質量,從而影響加固效果。PHC管樁的樁間距適中,可以發揮樁間土承載力,但樁基數量較多,密集的沉樁將會出現顯著的樁土擠密效應,從而影響沉樁質量。S3區域地基承載力要求較高,水泥土攪拌樁和PHC管樁方案的樁間距均較小,對于水泥土攪拌樁而言,基本無法施工。然而PHC管樁將產生極為顯著的擠土效應。
2.3.2施工周期對比分析
在施工周期方面,水泥土攪拌樁數量多于PHC管樁,且水泥土攪拌樁在現場施工,施工后需滿足水泥土強度的齡期要求方可進行檢測。而PHC管樁可以通過工廠預制,運至施工現場后進行沉樁,同時以粉砂為樁端持力層時,休止期為7~10d后便可進行檢測。因此在施工周期方面,PHC管樁具備顯著的優勢。
2.3.3工程造價對比分析
在工程造價方面,根據當地市場報價,水泥土攪拌樁單價為65元/m,S1、S2、S3區域造價分別為354.4萬元、937.8萬元、1500.4萬元,總造價為2792.6萬元。PHC管樁單價為215元/m,S1、S2、S3區域造價分別為401.5萬元、1151.3萬元、1807.3萬元,總造價為3360.1萬元。
2.3.4對比結果
通過綜合比較可知:S1區域采用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具備較好的可行性,而S2、S3區域水泥土攪拌樁的可行性較差;S2、S3區域采用PHC管樁經濟性較好,但樁間距過小將嚴重影響現場的沉樁質量,需要對S2、S3區域的復合地基布置方案進行優化設計。
3多樁型復合地基優化設計與質量檢驗3.1多樁型復合地基優化設計
3.1.1承載力計算結果
根據JGJ79一201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參考相關研究成果[5-6],采用水泥土攪拌樁與PHC管樁等組合樁復合地基,并按正方形布樁,對S2、S3區域進行優化設計。多樁型復合地基承載力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計算結果可知,多樁型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以滿足堆場使用要求。
3.1.2多樁型復合地基布置方案
S2和S3區域多樁型復合地基布置方案示意如圖2所示。S2區域內水泥土攪拌樁及PHC管樁的數量均為2348根,總長度分別為17610m、35220m;S3區域內水泥土攪拌樁及PHC管樁的數量均為4605根,總長度分別為34537.5m、 69075m ;S2區域的綜合造價為871.7萬元,S3區域的綜合造價為1709.6萬元,本工程項目總的綜合造價為3183.7萬元。由圖2可知,S2、S3區域內PHC管樁、水泥土攪拌樁的實際間距分別為 3.00m , 2.34m 擠土效應較小,現場施工難度顯著減小,有利于保障樁體的沉樁質量。將多樁型復合地基布置方案優化后,S2、S3區域內復合地基的造價均顯著降低,樁間距適中,可以充分利用樁間土承載力和樁側摩阻力,保障樁間土傳遞有效應力,有效控制地基沉降。
3.2多樁型復合地基質量檢測
在完成多樁型復合地基施工后,分別對S1、S2、S3區域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多樁型復合地基進行單樁和

表4多樁型復合地基承載力計算

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進行了質量檢測,檢測結果如下:S1區域水泥土攪拌樁單樁承載力最大加載量為 210kN 對應的極限位移值為 9.65~13.25mm ,復合地基最大加載量為 200kPa ,對應的極限位移值為 14.51~16.57mm S2區域水泥土攪拌樁單樁承載力最大加載量為 210kN 對應的極限位移值為8.79~14.11mm;PHC管樁單樁承載力最大加載量為 1100kN ,對應的極限位移值為6.58~14.32mm ;復合地基最大加載量為360kPa,對應的極限位移值為 17.51~21.57mm ;S3區域水泥土攪拌樁單樁承載力最大加載量為210kN,對應的極限位移值為 9.32~13.95mm ;PHC管樁單樁承載力最大加載量為 1100kN ,對應的極限位移值為 7.68~13.24mm 復合地基最大加載量為540kPa,對應的極限位移值為16.97~23.12mm。上述質量檢測結果表明,這3個區域的承載力均符合地基處理規范要求。
4結束語
基于某火力發電廠灰堆場地基處理工程項目,通過地基處理方案比選,對S2、S3區域的復合地基方案進行優化。采用水泥土攪拌樁與PHC管樁組合的多樁型復合地基處理技術,對深厚軟土區域地基進行了加固施工。施工結果表明,多樁型復合地基處理技術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基承載力,降低地基處理施工難度及工程造價,而且可以控制地基沉降量,減小差異沉降,具有顯著的經濟和技術優勢。
參考文獻
[1]彭良泉.芻議多樁型復合地基的設計方法[J].土工基礎,2023,37(5):802-806+815.
[2]侯先雨.多樁型復合地基在厚層軟基加固中的應用[J].江淮水利科技,2023(2):33-36.
[3]劉天翔,黨昱敬,程少振.多樁型復合地基承載力檢驗方法探討[J].建筑結構,2021,51(S2):1668-1671.
[4]楊明雨,劉寶.高速鐵路多樁型硅藻土地基處理試驗方案研究[J].路基工程,2021(5):85-91.
[5]李鑫.局部軟弱地層條件下CFG 樁復合地基特性分析[J].廣東土木與建筑,2021,28(5):54-58.
[6]李繼魁,許漢華,劉啟玉,等.組合樁型復合地基在軟土地基加固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21,(4):85-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