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機械化;農機社會化服務;綜合機械化率;中國鄉村振興綜合調查中圖分類號:F321.1;F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553(2025)10-0021-09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diferentiatedimpactsof high-standard farmlandconstructionondiffrentsourcesof machineryanddiferentlevelsof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forgrainproduction,thispaperconstructsatheoretical frameworkforanalyzingtheimpactofwel-facilitatedfarmlandconstructionon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andthenuses datacollected in 2O2Oand2O22 from the Chinarural revitalizationcomprehensivesurvey,toquantitativelyanalyze the impactmechanismandpolicyheterogeneityoftheimpactofwel-faclitated farmlandconstructionon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It shows that:wel-facilitated farmlandconstructionhas increasedthecomprehensivemechanizationrateof the three main grain crops by 5%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machinery sources,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has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service operation for thethree major grain crops (especiallywheatandcorn),butreducedtheproportionofself-operatedmachineryforwheat.Mechanismanalysisresults showthat thefarmlandconsolidationandfieldroad projectsunderwel-facilitatedfarmlandconstructiondirectlypromot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andenhance mechanization levels by increasing the scaleoffarmland leases,butthepolicy ffect is notachieved through thetransmisionpathof promotingoffarmemployment.Policy heterogeneityanalysis indicates thatwel-facilitatedfarmlandconstructioninareaswith stepertopographicslopescanmoreefectively increases the proportionof self-operated machineryfor grainproduction.In villages located further from township govermments and those withstablelandtenure,theconstructionof wel-facilitated farmlandcan increaseboth the proportionof mechanized Work and the proportion of mechanized services in grain production.
Keywords:wel-facilitatedfarmlandconstruction;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agriculturalsocializationservice;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rate;China rural revitalization survey
0 引言
近些年來,農地資源稟賦對農業機械化的影響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在工程建設內容方面,GB/T30600—2022《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提出,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實施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和農田地力提升工程,顯著提升了耕地質量1。那么,改變村莊農地資源稟賦格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多大程度上和何種現實情境下對農業生產機械化產生影響呢?基于2005—2017年31省宏觀省級統計數據的實證研究結果較為一致地表明,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了新增機耕面積[2]、新增農機總動力[3]、農業機械化綜合作業水平[4]農業機械總動力[5.6]。曾琳琳等[7指出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加了縣區農業機械總動力。趙宇[8]、王術坤[9等發現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了村莊和農戶農業機械化水平。Nguyen等[10]對越南的調查分析表明,農地整合促進了農戶使用農業機械作業。更進一步地,張夢玲[11]、孫學濤[12]等指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了農業(機)社會化服務水平。此外,趙京[13]、汪文雄[14]等認為農地整治并不會顯著影響農戶農業機械的資本投入。
需要指出的是,已有研究尚存3個方面的不足。(1)較少研究系統地厘清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生產機械化的作用機理。已有研究側重于從工程建設宜機化視角(如田塊整治工程和田間道路工程),分析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機械化產生的直接影響。鮮有研究從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兩個維度,構建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生產機械化影響的理論分析框架。(2)較少研究揭示出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不同機械來源、不同糧食作物機械作業的差異化影響。已有研究側重于關注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機械總動力的影響,鮮有研究進一步識別出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不同機械來源(如農業機械購置、農機社會化服務采納)不同糧食作物類型(如小麥、玉米和水稻)機械作業的差異化影響。(3)已有研究較多采用2005—2017年宏觀省級統計數據進行實證分析,較少定量研究提供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不同機械來源和不同作物機械作業影響的全國范圍微觀農戶調查證據。
本文的邊際貢獻和新嘗試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從直接效應(田塊整治工程、田間道路工程)和間接效應(擴大農地租入規模、促進非農就業參與)的維度,構建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生產機械化影響的理論分析框架;二是不僅將農業機械作業比例細分為農機服務作業比例和自家機械作業比例,而且從不同類型糧食作物的角度考察三大主糧作物的農業機械作業比例,并提供來自全國大樣本微觀農戶調查的證據。
1 理論分析
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通過實施田塊整治工程和田間道路工程為農田宜機化耕作創造客觀條件,而且通過擴大農地租入規模和促進非農就業參與對農業生產機械化發揮間接影響。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生產機械化的影響機理如圖1所示。

1.1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生產機械化的直接影響
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通過田塊整治工程將細碎化地塊實現成片連方格局,而且通過田間道路工程修建機耕道路,從而運用“以地適機\"模式滿足農業機械應用的客觀條件,從而促進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可見,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實現地塊集中連片格局和優化田間機耕道路布局來提升農業機械的使用率[15]。
1.2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生產機械化的間接影響
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擴大農地租入規模和促進非農就業參與的傳導途徑,對農業生產機械化產生間接影響。一方面,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提高耕地質量來發揮出農業生產的節本增收效應[1.16],從而促使農業經營者擴大農地租入規模[9.15-17],并促進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另一方面,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促進非農就業參與來增加農業生產機械作業。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地塊整合歸并來提升耕地連片性,促使農戶采用農業機械服務實現機械化替代人工勞動,從而降低家庭農業勞動強度,緩解家庭農業勞動力短缺困境[8.10],并促進農戶非農就業[7]。
2 研究設計
2.1 模型設定
依據理論分析,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估計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機械化的影響,模型如式(1)所示。
"(1)
式中: Mijt"1 第 i 個村莊第 j 個農戶第 Ψt"年農業生產的機械作業比例(包括農機服務作業比例和自家機械作業比例);
Hi(t-1). 截至上年第 i 個村莊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狀況;
Xiji"—其他控制變量,如農地資源稟賦特征、農戶家庭勞動力稟賦特征和村莊社會經濟特征;
(204號 hj"——家庭固定效應;
yi"L 時間固定效應;
α0"常數;
(204號 β1"y—待估系數;
εijinbsp;隨機誤差項。
2.2 數據來源
數據來自2020年和2022年實施的中國鄉村振興調查(分別采集截至2019年底和2021年底的村莊和農戶信息),樣本分布在10個省份(自治區)50個縣(市、區)、150個鄉鎮、300個行政村共4386個農戶。上述計量經濟模型的變量指標包括3個方面:村莊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比例;2019年和2021年不同糧食作物(小麥、玉米、水稻)的機械作業情況(包括農機服務作業和自家機械作業);農地資源稟賦、家庭勞動力稟賦和村莊社會經濟特征,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糧食作物、不同生產環節的機械作業效率情況 Tab.1 Mechanical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food crops and diferent production process

注:綜合機械化率"
"耕地機械作業效率 ×0.22+ 播種機械作業效率 ×0.20+ 施肥機械作業效率 ×0.18+ 打藥機械作業效率 ×0.18+ 收獲機械化程度 ×0.22 0
2.3變量選擇與描述性統計
依據2.1節模型設定,計量經濟模型的變量選擇包括因變量、核心自變量、控制變量和機制變量,具體如表2所示。
1)因變量:農業生產機械化。根據農業機械來源的差異化,農業生產機械化包括農機服務作業和自家機械作業兩個方面。借鑒薛超等18研究,根據不同生產環節機械作業(如耕地環節、播種環節、施肥環節、打藥環節、收獲環節)的權重,將農業生產機械作業折算為綜合機械化率。其中,耕地環節和收獲環節的權重均為0.22,播種環節的權重為0.20,施肥環節和打藥環節的權重均為0.18。
2)核心自變量:高標準農田建設。采用“截至上年村莊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比例”進行測度。截至2021年, 33.7% 的樣本村莊建設高標準農田,并且已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占村莊耕地總面積的比例為 34.66%[1,9]"。可見,已建設高標準農田的樣本村莊和建設面積都相對較少。
3)控制變量。借鑒已有研究[1.9],選取農地資源稟賦特征、家庭勞動力稟賦特征和村莊社會經濟特征作為計量經濟模型的控制變量。
4)機制變量。選取農地租入規模和非農就業參與作為機制變量,如表3所示,其中,農地租入規模采用“租入農地面積占承包地面積和租入地面積的比例”進行測度,非農就業參與采用“家中非農就業的勞動力占家庭勞動力總數的比例”進行測度。
表2變量選擇、定義和賦值
Tab.2Variable selection,definition,and assignment

注:人均可支配收入采用農村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折算為2019年的不變價。農戶面板數據的觀測值數量為2713個,已建設高標準農田村莊的農戶樣本數為437個,未建設高標準農田村莊的農戶樣本數為2276個。
表3機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Tab.3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mechanism variables

注:兩期農戶面板數據的觀測值數量為6028個,已建設高標準農田村莊 的農戶樣本數為1142個,未建設高標準農田村莊的農戶樣本數為4886個。
3 實證結果與分析
3.1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戶糧食生產綜合機械化率的影響:家庭層面
參考薛超等[18]研究,將不同生產環節的糧食生產機械作業折算為綜合機械化率。表4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戶糧食生產機械作業影響的回歸估計結果。
1)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加農戶糧食生產的機械作業比例。不管是否考慮其他控制變量,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機械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均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其系數估計值均為0.05,并且與零值在 5% 的統計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性(回歸1和回歸2)。
表4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戶農業生產機械化的影響(因變量:綜合機械化率)
Tab.4 Influence of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on farmers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dependent variable: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rate)

注:、**、***分別表示 10%.5% 和 1% 的顯著性水平;括號內數字為村莊層面的聚類穩健標準誤。下同。
2)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糧食生產的農機服務作業比例。不管是否加入其他控制變量,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機服務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其系數估計值均為0.07,并且與零值在 1% 的統計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性(回歸3和回歸4)。
3)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會影響糧食生產的自家機械作業比例。不管是否加人其他控制變量,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自家機械作業具有負向作用。其系數估計值均為一0.02,但在 10% 的統計水平上與零值沒有顯著差異性(回歸5和回歸6)。
綜上,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整體上提高糧食生產的機械作業比例,增加農機服務作業比例,但不會對自家農機作業比例產生統計意義上的顯著影響。回歸估計結果具有較好的穩健性。其原因是,農業機械屬于實物固定資產投資,不僅購置費用高昂,而且存在專用性資產貶值的難題。因此,農機社會化服務是更為經濟的選擇。
3.2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不同作物生產機械化的影響:糧食作物層面
3.2.1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不同糧食作物的機械作業比例的影響
不同糧食作物的生產環節數據的觀測值為25850個,已建設高標準農田村莊、未建設高標準農田村莊的不同糧食作物和生產環節數據的觀測值分別為4835個和21015個。限于篇幅未匯報模型設定、變量選擇與描述性統計。從不同糧食作物、不同生產環節機械作業比例的視角,得到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不同類型糧食生產機械作業比例影響的回歸估計結果,如表5所示。
表5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不同糧食作物機械作業的影響(因變量:機械作業比例) Tab.5 Effects of we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on mechanical operations of different food crops(dependent variable:proportion of mechanical operations)

注:回歸 1~ 回歸12中控制了生產環節,回歸 1~ 回歸3還控制了作物類型。
1)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加了三大主糧作物的農業機械作業比例和農機服務作業比例,但不會影響自家機械作業比例。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三大主糧的農業機械作業比例和農機服務作業比例具有正向作用。其系數估計值分別為0.06和0.10,并且與零值分別在 5% 和 1% 的統計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性(回歸1和回歸2)。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三大主糧的自家機械作業比例影響的系數估計值為一0.03,但在 10% 的統計水平上與零值沒有顯著差異性(回歸3)。可見,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整體上提高了糧食生產的機械作業比例(特別是農機服務作業比例),但不會影響自家農機作業比例。這與上述糧食作物層面的綜合機械化率的回歸估計結果一致。
2)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增加了小麥的農機服務作業比例,而且減少了小麥的自家機械作業比例,但不會對小麥的農業機械作業比例產生顯著影響。高標準農田建設對小麥農業機械作業具有正向影響。其系數估計值為0.05,但在 10% 的統計水平上與零值沒有顯著差異性(回歸4)。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對小麥農機服務作業和自家機械作業的系數估計值分別為0.11和一0.05,并且與零值分別在 1% 和 10% 的統計水平上具有顯著差異性(回歸5和回歸6)。
3)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加了玉米的農機服務作業比例,但不會影響玉米的農業機械作業比例和自家機械作業比例。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玉米農機服務作業比例發揮了正向作用。其系數估計值為0.08,并且與零值在 5% 的統計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性(回歸8)。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玉米農業機械作業比例和自家機械作業具有正向影響。其系數估計值分別為0.05和一0.03,但均在 10% 的統計水平上與零值沒有顯著差異性(回歸7和回歸9)。
4)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會影響水稻的農業機械作業比例、農機服務作業比例和自家機械作業比例。高標準農田建設對水稻的農業機械作業、農機服務作業和自家機械作業具有正向作用的系數估計值分別為0.05、0.01和0.04,但均在 10% 的統計水平上與零值沒有顯著差異性(回歸 10~ 回歸12)。
3.2.2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不同糧食作物的綜合機械化率的影響
參考薛超等18研究,將不同生產環節的糧食生產機械作業折算為綜合機械化率。從不同類型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率的視角,得到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不同類型糧食生產綜合機械化率影響的回歸估計結果,如表6所示。
表6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不同糧食作物機械作業的影響(因變量:綜合機械化率)Tab.6 Effects of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on mechanical operations ofdifferent food crops(dependentvariable:comprehensivemechanizationrate)

注:回歸1~回歸3還控制了作物類型。
1)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了三大主糧農機服務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三大主糧農機服務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具有正向作用。其系數估計值為0.09,并且與零值在 1% 的統計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性(回歸2)。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三大主糧農業機械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自家機械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影響的系數估計值分別為0.05和一0.04,但在 10% 的統計水平上與零值沒有顯著差異性(回歸1和回歸3)。
2)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加了小麥農機服務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高標準農田建設對小麥農機服務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具有正向影響。其系數估計值為0.10,并且與零值在 10% 的統計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性(回歸5)。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對小麥農業機械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自家機械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影響的系數估計值分別為0.05和一0.06,但在 10% 的統計水平上與零值沒有顯著差異性(回歸4和回歸6)。
3)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會影響玉米和水稻的綜合機械化率。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玉米和水稻的農業機械作業、農機服務作業和自家機械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影響的系數估計值,均在 10% 的統計水平上與零值沒有顯著差異性(回歸7~回歸12)。
3.3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戶農業生產機械化影響的作用機制
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實施田塊整治工程和田間道路工程的“以地適機”模式,為農田的宜機化應用創造了客觀條件。除此之外,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擴大農地租入規模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但未能通過促進非農就業的傳導途徑發揮政策效應。表7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生產機械化的影響機制的回歸估計結果。
1)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擴大農地租入規模來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如果不考慮其他控制變量,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地租入規模具有正向作用。其系數估計值為0.04,并且與零值在 5% 的統計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性(回歸1)。如果考慮其他控制變量,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地租人規模影響的系數估計值增至0.05,并且同樣與零值在 5% 的統計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性(回歸2)。
2)高標準農田建設尚未能通過農戶非農就業的渠道來對農業生產機械化產生間接影響。如果不考慮其他控制變量,高標準農田建設對非農就業參與影響的系數估計值為0.01(回歸3)。如果考慮其他控制變量,高標準農田建設對非農就業參與影響的系數估計值上升至0.03(回歸4),但上述2個系數估計值均與零值在 10% 的水平上沒有統計意義上的顯著差異性。其原因在于,雖然高標準農田建設降低了農戶農業勞動力強度8,但農戶參與非農就業還取決于城鄉工資差異和農戶找到非農就業崗位的可能性。
表7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生產機械化影響的作用機制 Tab.7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3.4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綜合機械化率的政策異質性效應
1)地勢坡度較大地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更能提高農戶糧食生產自家機械作業比例,而平原地勢村莊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更能增加農戶糧食生產農機服務作業比例。由表8可知,高標準農田建設與地形坡度的交互項(高標準農田建設 x 地形坡度)對自家機械作業影響的系數估計值為0.08,且在 5%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不為零(回歸3)。
2)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村莊平原地勢的交互項(高標準農田建設 x 村莊平原地勢)對農機服務作業影響的系數估計值為0.07,且在 5%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不為零(回歸5)。其原因可能在于,平原地區大型農業機械化操作的潛在市場容量相對較大,從而農機服務市場發育較為完善。相反,地勢坡度較大地區的農機服務市場發展相對較為緩慢,農業經營者更多地依靠自購農機來滿足農業機械需求。
3)地理位置偏遠村莊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更能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由表9可知,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村委會和鄉鎮政府距離的交互項(高標準農田建設 x 村委會和鄉鎮政府距離)對農業機械作業和農機服務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影響的系數估計值均為0.01,并且與零值均在 5% 的統計水平上具有顯著差異性(回歸1和回歸2)。其原因可能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田間道路工程通過修建機耕道路和田間道路的方式,促使地理位置偏遠村莊生產機械化,提高了農業機械的宜機化程度。
表8不同地勢地貌情境下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戶農業生產機械化的差異化影響
Tab.8Differentiated impactof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on farmers′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underdifferent terrain and landform situations

注:由于“地勢坡度”的變量取值不隨時間變化,因此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的回歸結果中自動刪失。
表9不同地理位置情境下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戶農業生產機械化的差異化影響
Tab.9Differentiated impactof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on farmers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under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ituations

4)對于農地產權較為穩定的村莊,高標準農田建設更能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由表10可知,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地調整的交互項(高標準農田建設 x 農地調整)對農業機械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農機服務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都具有統計意義上顯著的負向作用。其系數估計值分別為—1.97和—1.38,并且與零值分別在 1% 和5% 的統計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性(回歸1和回歸2)。
表10不同農地調整情境下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戶農業生產機械化的差異化影響
Tab.1o Differentiated impact of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on farmers′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under different farmland adjustment situations

注:STATA軟件未報告 F 值。
4結論與政策啟示
4.1結論
1)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三大主糧作物的機械作業比例。從不同機械來源的視角,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加三大主糧作物(特別是小麥和玉米)的農機服務作業比例,其系數估計值為0.10,并且與零值在 1% 的統計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但是,高標準農田建設減少小麥的自家機械作業比例,其估計系數為一0.05,在10%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
2)在作用機制方面,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通過田塊整治工程和田間道路工程實現“以地適機\"的宜機化改造,而且通過擴大農地租入規模來提高糧食生產的農業機械化程度,其估計系數為0.05,在 5% 的水平上顯著。
3)對于地形坡度較大的村莊,高標準農田建設更能提高農戶糧食生產自家機械作業比例,系數估計值為0.08,且在 5%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不為零。同時,對于離鄉鎮政府較遠的村莊,高標準農田建設更能提高農戶糧食生產的機械作業比例和農機服務作業比例,系數估計值均為0.01,并且與零值均在 5% 的統計水平上具有顯著差異。相反,農地調整弱化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農業生產機械化的政策效應,其對農業機械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農機服務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的系數估計值分別為 -1.97、-1.38 ,并且與零值分別在 1%.5% 的統計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
4.2 政策啟示
1)嚴格保障田塊整治工程和田間道路工程質量。高標準農田建設能否直接促進農業生產機械化依賴于田塊整治(如土地平整)和田間道路(如機耕路)。因此高質量建設田塊整治工程和田間道路工程是推廣農業機械應用的重要前提。
2)促進農地流轉市場化轉型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市場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能否有效發揮出提升農業生產機械化的政策效應,嚴重依賴于農地市場化流轉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市場的傳導作用。對此,地方政府應當因勢利導,推動農地流轉市場化轉型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市場發展。
3)保障農地產權的長期穩定。農地調整將弱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生產機械作業的促進作用,因此應當保障農村土地產權穩定性。
4)加大對水稻生產機械化服務的政策支持力度。相比于小麥和玉米農機服務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分別為 64.83%.38.06% ),水稻農機服務作業的綜合機械化率相對較低 (30.75% )。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三大主糧作物(特別是小麥和玉米)的農機服務作業比例,但不會對水稻的農機服務作業比例產生顯著影響。因此,農業機械服務的支持政策向水稻生產傾斜,更加具有提高三大主糧作物農業機械化率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王術坤,林文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農地流轉市場轉型效應[J].中國農村經濟,2023(12):23-43.WangShukun, LinWengsheng.Theeffectof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on farmland rentalmarket transformation [J]. Chinese Rural Economy,2023(12):23-43.
[2]梁志會,張露,張俊飚.土地整治與化肥減量一 一來自中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政策的準自然實驗證據[J].中國農村經濟,2021(4):123—144.Liang Zhihui,ZhangLu,ZhangJunbiao.Landconsolidationandfertilizerreduction:Quasi-natural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China's well-facilitated capitalfarmland construction [J]. Chinese Rural Economy,2021(4):123—144.
[3]宋羽,劉偉平,謝臻.高標準農田建設政策對種植結構影響的模型評估[J].農業工程學報,2023,39(17):227—235.Song Yu,Liu Weiping,Xie Zhen. Model evaluation of theimpact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policy onplanting structure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23,39(17):227-235.
[4]龔燕玲,張應良.“趨糧化\"抑或\"非糧化”: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政策效應[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6):68—83.GongYanling,ZhangYingliang.“Grain-oriented”or“non-grain-oriented”:The policy effect of high-standardfarmland construction [J].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Finance and Economics,2023(6): 68-83.
[5]錢龍,劉聰,鄭淋議,等.高標準農田建設如何影響農地流轉[J].中國土地科學,2023,37(2):62—70.Qian Long,Liu Cong,Zheng Linyi,et al.How doeshigh-standardfarmlandconstructionaffectfarmlandtransfer[J].China Land Science,2023,37(2):62-70.
[6]錢龍,楊光,鐘鈺.有土斯有糧: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了糧食單產嗎?[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4(1):132—143.Qian Long,Yang Guang,Zhong Yu. Land is the motherof grain:Does high-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increasegrain yield per unitarea?[J].Journal of Nanjing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24,24(1):132—143.
[7]曾琳琳,李曉云,張安錄,等.高標準農田建設政策對化肥減量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22,38(20):229-238.Zeng Linlin,Li Xiaoyun,Zhang Anlu,et al.Effect ofhigh-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policy on chemicalfertilizer reduction[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22,38(20) : 229-238.
[8]趙宇,孫學濤.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否有助于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來自村莊的證據[J].農村經濟,2022(4):135—144.
[9]王術坤,林文聲,楊國蕾.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種植結構調整效應[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4(3):125-136Wang Shukun,Lin Wensheng,Yang Guolei. The impactof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on adjustment ofgraincroppingstructure[J].Journal ofNanjing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24,24(3):125-136
[10]Nguyen H Q,Warr P. Land consolidation as technicalchange:Economic impacts in rural Vietnam[J].WorldDevelopment,2020,127:104750.
[11]改林玲盆貞林宣雪萍宣標準宏田建設宏業計△化服查數據[J].中國土地科學,2023,37(9):106—116.Zhang Mengling,Weng Zhenlin,Gao Xueping.Researchon the impact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and socializedagricultural services on pesticide inputs: Based on thesurvey data of 6O5 rice farmers in Jiangxi Province [J].China Land Science,2023,37(9):106-116.
[12]孫學濤,張麗娟,王振華.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基于農業要素彈性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視角[J].中國農村觀察,2023(4):89—108.Sun Xuetao,Zhang Lijuan,Wang Zhenhua. The impact ofwell-facilitatedfarmlandconstructiononagricultralprod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gricultural factorelasticity and agricultur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J].China Rural Survey,2023(4):89-108.
[13]趙京,楊鋼橋,徐玉婷.農地整理對農戶農地固定資本投入的影響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6):103—108.
[14]汪文雄,朱欣,余利紅,等.不同模式下農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效率的比較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15,30(7): 1104—1117.WangWenxiong, ZhuXin, Yu Lihong, etal.Comparative study on land use efficiency before and after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different modes[J].Journal ofNatural Resources,2015,30(7): 1104-1117.
[15]陳江華,洪煒杰.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了農地流轉嗎?[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2(4):108-117.Chen Jianghua,Hong Weijie. Does the construction ofhighstandard farmlandpromotethetransferoffarmland?[J].Journal of 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 and Law,2022(4):108-117.
[16]王鵬,趙微.土地整治對農戶耕地流轉的影響研究-基于斷點回歸的實證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21,30(12):2992-3003.Wang Peng,Zhao Wei. Influence of land consolidation onfarmers'cultivated land transfer: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on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in the Yangtze Basin,2021,30(12): 2992—3003.
[17]汪箭,楊鋼橋.農地整治對農戶耕地流轉行為決策的影響研究——基于武漢和咸寧部分農戶調查的實證[J].中國土地科學,2016,30(8):63—71.
[18]薛超,史雪陽,周宏.農業機械化對種植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影響路徑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20(10):87-102.Xue Chao, Shi Xueyang, Zhou Hong. Influence path of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rowth in planting industry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Economics,2020(10):8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