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生病, 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從中醫角度看,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肺、脾、腎三臟相對不足。肺主皮毛, 就像人體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線,孩子的肺臟較為嬌嫩,衛外功能不健全,一旦遇到天氣變化、寒熱交替,外邪就容易乘虛而入,導致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再看脾胃, 它是后天之本,負責運化食物,為身體提供營養。但孩子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善,飲食稍有不慎,比如吃多了、吃雜了, 就容易出現積食、消化不良、腹瀉等問題。長期脾胃虛弱還會影響孩子營養的吸收,導致生長發育遲緩。
腎為先天之本,對孩子的生長發育起著關鍵作用。如果孩子先天腎氣不足,或者后天養護不當,就可能出現遺尿、免疫力低下等情況。
面對這些問題, 中醫未病干預有很多實用的方法。首先是飲食調理,中醫講究“食養”,合理的飲食搭配能為孩子提供充足營養,增強體質。對于脾胃虛弱的孩子,可適當多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藥、芡實、小米、南瓜等。其中,山藥粥是將山藥去皮切成小塊,與大米一起煮成粥,易于消化, 有很好的健脾功效。但要注意,孩子飲食需適量,避免過食肥甘厚味、生冷油膩食物。很多家長心疼孩子,覺得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殊不知過度喂養反而會加重脾胃負擔。油炸食品、巧克力、冰激凌等,雖然孩子愛吃,但要嚴格控制量。一般來說,孩子每餐七八分飽即可, 遵循“胃喜為補”原則,讓脾胃輕松工作。
生活起居也至關重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是增強免疫力的基礎。中醫認為,夜晚陰氣盛,睡眠有助于孩子養精蓄銳。孩子年齡不同,所需睡眠時間也有差異,嬰幼兒每天需睡12~16小時,學齡前兒童需10~12小時,學齡兒童則需9~11小時。要給孩子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適當的戶外活動對孩子健康有益,讓孩子多接觸陽光、新鮮空氣能增強體質,促進氣血流通。每天安排1~2小時戶外活動時間,如散步、跳繩、踢球等運動,都能讓孩子身體更健壯。但要注意根據天氣變化為孩子增減衣物,避免孩子出汗后吹風著涼。
中醫推拿按摩也是未病干預的好方法,通過按摩特定穴位可調節孩子臟腑功能,增強免疫力。常見的有補脾經,脾經位于大拇指橈側緣,從指尖推向指根,每次100~300次,能健脾和胃、補氣血。還有摩腹,讓孩子仰臥,家長用手掌在孩子腹部順時針輕柔按摩,每次 5~10分鐘,可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捏脊也很有效,讓孩子俯臥,家長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從尾椎骨開始,自下而上捏起脊柱兩側皮膚,邊捏邊向上推進, 一直捏到頸部, 每天捏 3 ~ 5 遍, 能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
此外, 中醫還注重情志對孩子健康的影響,應保持孩子心情舒暢,避免過度驚嚇、焦慮等不良情緒。家長要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足夠關愛,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比如,晚上睡覺前給孩子講個小故事, 周末陪孩子一起做游戲,都能讓孩子心情愉悅,有利于身心健康。
中醫未病干預理念源遠流長,在呵護孩子健康方面有著獨特優勢。通過飲食調理、規律起居、推拿按摩以及關注情志等多方面措施,為孩子構筑起一道堅固的健康防線。家長們不妨多了解一些中醫知識,運用這些未病干預方法,陪伴孩子健康成長,讓孩子遠離疾病困擾,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