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腸道菌群是什么?
腸道就像是一個熱鬧的“小社會”,里面居住著各種各樣的微生物, 主要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細菌的數量最為龐大。這些微生物并非各自為政,它們之間相互協作、相互制約,共同維持著腸道內的生態平衡。
根據對人體的作用, 腸道菌群大致可分為三類: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有益菌如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是腸道的“守護者”,它們能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合成維生素、增強免疫力;有害菌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一旦大量繁殖,就可能引發腸道疾病;中性菌則像墻頭草,在腸道環境穩定時保持中立,一旦環境改變,它們可能倒向有益菌或有害菌陣營。
2.腸道菌群有什么作用?
(1)幫助消化吸收。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有一部分是靠腸道菌群幫忙分解消化的。比如膳食纖維,人體自身的消化酶難以分解,但腸道中的有益菌可以將其發酵,轉化為短鏈脂肪酸等物質,為人體提供能量,同時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2)調節免疫系統。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菌群在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有益菌可以刺激腸道免疫系統的發育,幫助識別和抵御外來病原體。它們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時刻保護著腸道免受有害菌的入侵,維持身體的免疫平衡。
(3)合成維生素。部分腸道菌群能夠合成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如維生素K、B族維生素等。維生素K對于血液凝固至關重要,B族維生素則參與人體的多種代謝過程。如果腸道菌群失調,可能會影響這些維生素的合成,進而影響身體健康。
3.哪些因素會影響腸道菌群?
(1)飲食。長期高糖、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會使腸道內的有害菌增多,有益菌減少。
(2)抗生素。抗生素在殺死有害菌的同時,也會誤殺大量有益菌,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
(3)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腸道菌群的種類和數量會發生變化。老年人的腸道菌群多樣性往往較低,有益菌數量減少,有害菌相對增加,這也是老年人腸道功能較弱、容易生病的原因之一。
( 4 ) 生活方式。長期熬夜、精神壓力大、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會對腸道菌群產生負面影響。
4.如何維護腸道菌群平衡?
( 1 ) 合理飲食。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證飲食多樣化。每天至少攝入12種食物,每周至少25種。同時,減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飲料的攝入,避免給有害菌提供滋生的溫床。
(2)科學補充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菌是對腸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通過食用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泡菜、發酵豆制品等,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益生菌補充劑來增加腸道有益菌。益生元則是益生菌的“食物”,能促進益生菌的生長繁殖,常見的益生元有低聚果糖、菊粉等,可從洋蔥、大蒜、香蕉等食物中獲取。
( 3 ) 減少使用抗生素。非必要時,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如果因病情需要使用,要嚴格按照醫囑,控制劑量和療程,盡量減少對腸道菌群的損害。
(4)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運動,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促進腸道蠕動;學會調節情緒,減輕精神壓力,這些都有助于維護腸道菌群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