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國務院批準新建黃巖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有關規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黃巖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面積、范圍及功能區劃。黃巖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3523.67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242.55公頃,實驗區面積2281.12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珊瑚礁生態系統。
該消息發布后,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一些分析將其與當前的黃巖島局勢和中菲關系聯系在了一起,認為中國正以設立保護區為名強化在黃巖島的存在。但事實上,這是中國依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重大舉措。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黃巖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建立黃巖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方主權范圍內的事,旨在保護黃巖島的生態環境,維護黃巖島自然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符合中國國內法和國際法,也充分體現中方作為負責任大國積極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使命擔當。
近十余年來,中國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牢牢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履行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承諾,堅定支持《巴黎協定》及其溫控目標;積極履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等規定的國際法律義務。黃巖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加強黃巖島的生態保護也是中國積極履行相關國際承諾的題中應有之義。
包括黃巖島在內的中沙環礁是一個典型的珊瑚礁構造,自然環境非常特殊,對維護南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黃巖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使其具備重要的資源價值、生態價值和科研價值。
然而,黃巖島的生態環境正面臨著嚴峻挑戰。一是菲律賓等國近些年來在黃巖島周圍的過度捕撈問題,引發了黃巖島的漁業種群危機。而菲律賓政府為了侵蝕中國在黃巖島的主權和控制,將漁業問題政治化,組織上百艘漁船常年在黃巖島周邊海域活動,這些人為活動帶來了嚴重的生活垃圾和其他污染問題。二是菲方漁民的毒魚、炸魚和震魚等捕魚方式,不僅造成了種群危機,還大面積地破壞了珊瑚礁。據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國媒體報道,菲方漁民在南海廣泛使用包括氰化鈉在內的氰化物毒魚,對南海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因此,設立黃巖島國家自然保護區已經迫在眉睫。
從政治和法律層面來看,黃巖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設立及實踐,會讓國內相關部門和機構有法可依,可以在黃巖島正式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黃巖島生態進行全面實時的跟蹤、監控和研究。開展這些活動本身就是主權范圍內的權利,而自然保護區的設立也會促使中國進一步加強黃巖島相關區域的管控。
部分國家對此顯然反應過度。菲律賓外交部已表示強烈抗議,要求中方取消該項目。美國、日本等部分西方國家就此事發表聲明,指責“中國采取了加劇地區緊張的舉動”。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菲律賓就對黃巖島長期覬覦,歷史上曾挑起多起事件,包括試圖復制仁愛礁的“坐灘”和2012年的黃巖島事件。這一輪侵權挑釁始于小馬科斯政府上臺后,黃巖島是菲方企圖控制其所謂整個“西菲律賓海”的重點,特別是自2024年7月仁愛礁局勢趨緩后,菲律賓更是加強了在黃巖島的挑釁。菲海警船和漁監船多次試圖侵闖,在黃巖島附近海域與中國船只發生摩擦甚至碰撞,菲軍機侵闖領空事件也不斷發生,引發空中中菲軍機近距離相遇。如今,針對中國黃巖島國家自然保護區,菲律賓很可能會采取加強黃巖島周邊力量存在、現場挑戰黃巖島自然保護區規定等行動,并可能導致黃巖島緊張局勢升級。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南海政策非常穩定且延續,中方希望維系南海的和平穩定,在黃巖島等問題上保持克制,此次保護區的區域也局限在礁盤及其周邊海域。在黃巖島,中國完全有能力做更多,也有權做更多。菲律賓等方如果試圖借機滋事和尋釁,必將會遭到中方的強烈反制。
(作者系“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