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惠,出版人,編審。居昆明。長期從事文藝、文化類圖書編輯出版工作。所編圖書獲中國圖書獎、魯迅文學獎、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中國女性文學獎、全國優秀暢銷書獎等全國性大獎,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云南十大好書等省級獎項。在《花城》《天津文學》《延河》《青海湖》《滇池》等刊發表大量詩歌、散文、小說。出版詩集《親密的抒情時代》。
一
法依哨①的詩學
可以從早晨的行走開始
從小巷走出的
是蒙著頭巾草帽、背籃筐的婦女
她們匆匆行走的背影很上鏡
是開著拖拉機奔向田間的男子
是在家門外聽著音樂劈柴的大媽
法依哨的詩學
可以從看見雙胞胎女孩兒那刻開始
她們貼著墻壁怯怯的身影
那樣專注,仿佛一個童話
當她們轉身,整個世界都在年輕
每一個動作,都想攝入我的影像
我注目的女孩兒的姿勢
石頭的紋理,房梁的陰影
墻壁的斑駁,光陰的故事
都在法依哨的早晨
成為我思緒中一天的主題
注:①法依哨是云南彌勒市西三鎮一個美麗的彝族村莊。
二
在法依哨
季節是最好的調色師
亟待收割的麥子
麥芒針尖一樣刺向天空
另一片麥田
已在收割者的背影中
堆積成垛
清晨的大地,天邊的云
在晨光中飄移
光芒灑在
裸露的紅土地
看麥芒中包裹的麥粒的構成
看花蕊的形狀如何貼在葉片上
看紅土地蜿蜒而去的那條小路
看柵欄的遠方隱現的白房子
在法依哨
季節是時光最好的呈現者
三
遠方迷霧隱約
濕露細細地灑下
豌豆苗搖晃著枝影
豆苗間穿插著苦菜的大葉片
有蟲洞在葉片閃現
大片的蓮花白展開身體
包心圓潤飽滿
麥苗纖細的腰肢低垂
玉米黃色的草垛還立在田間
田野樹枝上的喜鵲窩
飛出的那只精靈
在枝杈上跳來跳去
紅土地上裸露出礁石
從那條小路望過去
村莊的白房隱入霧中
大地上有冬的枯枝
又飽含綠的蔥郁
像季節隱約的腳步
春天,正悄悄走來
四
我總想
我總想在霧中
走進每條延伸進山野的路
我總想沿著那靜默的小巷
走到盡頭,看那兒是斑駁的石屋
長滿青苔的瓦礫
還是掛滿枝葉的墻頭
我想,無盡地走向條條小路
這種需要由來已久
就像我未竟的一種宿命
因此我走啊走,任由腳步
把一個個光陰打開
五
路旁的那條小路
引我獨自前行
松林還掛著滿目的雨霧
伸向天空的大樹,向下滴著露水
飛落的葉片,已覆蓋住泥土
蓬生的草叢中,有松果隱藏
掛滿黃果茄的枝頭,葉片已脫落
雨水經過的凹地,能照見
天空的云和搖曳的樹影
陽光的光束射下來時
森林之路,有暖意
在慢慢升騰,有明麗之光
在煥發生機
六
迷失,是一種怎樣的布局
大山以懸而未決的面目
引我穿過叢林,越過草木
藍天下的那朵白云,倏然間
已隱到遠方的事物身后
在離天空很近的開闊地
我的身影是一個點,不知道定位
左邊的路還是右邊的路
未收割的煙葉,它的粉紅色花朵
依舊飽滿,挺立地伸向天空
那是深秋未燃燒的一團火
苞谷稈堆碼在田地
仿佛一個火星,就能變成灰燼
另一片開耕后的土地
豌豆苗已綠油油一片
架著枝干的地方,伸出一個個
綠色或紅色的瘦長的辣椒
這是山巔的奇景
這是耕耘者出落的地方
但天空下,未見一個人影
七
那個老人,從法依哨的樹林中走出來
那個拾柴的老人,她的身影穿過草蔓
背簍里有柴火、松球
陽光透過樹杈,照在她的身上
輕風微微拂過她的皺紋
她眼眸中的微笑,清澈燦爛
像法依哨村邊的青山一樣明凈悠遠
像法依哨田野的稻穗一樣飽滿祥和
那個老人,她每天在家門口劈柴
劈柴時,她聽著歌聲
那時尚中的流行曲,伴隨她
忽上忽下的動作,自如流動
那個老人,穿過林間小路
背著她的一背簍柴火,向村莊走去
她的背影,像一道光
照亮我記憶中的法依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