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25年媒體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
2025年,錢塘江岸,西子湖畔,“杭州六小龍”(游戲科學、深度求索、宇樹科技、云深處科技、強腦科技、群核科技)接連掀起了科創颶風——
DeepSeek火爆出圈,開啟AI嶄新紀元;
人形機器人登上春晚,“零幀起手”扭起“賽博秧歌”;
《黑神話:悟空》橫空出世,書寫國產3A游戲奇跡;
智能仿生手驚艷亮相,“意念”控制讓無礙生活成為可能;
“酷家樂”革新技術,顛覆傳統家居出圖模式;
……
杭州,這個以雅致、詩意和悠然聞名天下的“人間天堂”,猛然展現出了“創新核爆”的姿態,這不禁讓世人發出靈魂之問:為什么是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語,是杭州的千年廣告詞,無數人因這一語開啟了杭州游。那么,需要集齊多少標簽,才能讓一座城市被稱為“人間天堂”?
杭州的靈魂——西湖。
一年有四季,而西湖可以整整美四季:春看“花滿蘇堤柳滿煙”,夏有“紅衣綠扇映清波”,秋賞“一色湖光萬頃秋”,冬則“白堤一痕青花墨”。
在杭州當地,還有這么個說法:“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雪西湖?!彼?,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陰晴雨雪,西湖都會有不一樣的風韻。
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鐘……“西湖十景”向人們展示了什么叫“半城堆金積玉地,半城清風明月鄉”。
杭州的母親河——錢塘江
如果說西湖代表著安逸與寧靜,那么錢塘江則象征著拼搏與奮斗。
錢塘江,因其獨特的大潮奇觀而聲名遠揚。錢塘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古人曾以詩句描繪其雄偉氣勢:“乍起悶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萬人退卻如兵潰,濁浪高于閱景壇。”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不過,若僅僅只有美景,那杭州還稱不上“人間天堂”,也犯不著讓白居易一憶再憶,這里還必須有與美景相匹配的人文。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焙苌儆幸蛔鞘邢窈贾?,文化名人如此薈萃。
不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的楊萬里,不說“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李清照,單說“杭州若無白與蘇,風光一半減西湖”的白居易與蘇軾:白居易為西湖寫了200余首詩,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也有“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然而,他對杭州的最大貢獻,還不是詩詞,而是形成“留俸養湖”傳統和引入“歲修”制度,杭州這座城也因此千余年未曾因水而禍;而蘇軾,是杭州的首席推薦人,他在杭州留下的詩詞超過320首,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人人傳誦,且他還成就了蘇堤春曉、三潭印月之美。
此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林逋在西湖孤山植梅養鶴,寫下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陸游在杭州孩兒巷小紅樓寫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于廟山塢面世……這些人每一個單拎出來,好像都能代表杭州,但又好像言之未盡。
單單錢塘江詩路上的富陽,就有600余位名士文人,或生于此,或游于此,或隱于此。
“文人騷客及他們盛產的詩詞書畫,潛移默化地浸潤著他們生活過的城市,最終融為一體,形成杭州兼容并蓄、文以致用的獨特文化性格。”而文化是一座城市不變的底色,也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IP,基于文化的優勢是最根本的、最難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競爭優勢。
“西湖之水,滋養的不只是文人墨客,更有編程代碼?!?/p>
杭州的這種文化影響一直持續至今:
《黑神話:悟空》團隊初創時,杭州為其空置兩棟樓三年,靜待其破繭成蝶。這種“留白”的背后,是對文化根脈的敬畏。此外,杭州市政府不僅助其申領獎補與版號,更以“文化守護者”的姿態,讓游戲中的陜北說書、敦煌壁畫成為連接古今的橋梁。
2025年,杭州在全國高校間掀起一股新穎獨特的“城市展示熱潮”時,也將古城底蘊與現代技術相結合:“西湖之水,滋養的不只是文人墨客,更有編程代碼?!?/p>
此外,杭州這種兼容并蓄的文化性格也滋養了杭州的包容心態:能容下岳飛的怒發沖冠,辛棄疾的懷才不遇,秋瑾的大義凜然;也能容下西施、蘇小小、柳如是等美女的婀娜多姿;還能讓司徒雷登安息于此——唯獨容不下秦檜。
202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大熱詞——“投資于人”,即更重視人力資本,而杭州自古以來的容人之風正與此契合。于是,我們在杭州的發展中,可以看到杭州是如何憑借全方位的人才規劃重塑城市競爭優勢的:
2000年,“天堂硅谷”藍圖初現,匯聚首批信息技術精英;2015年,“杭州人才新政27條”出臺,引領海外人才回流浪潮;2023年,“先落戶后就業”措施全面施行,人才戰略始終與都市進步緊密相連。
以上是杭州在人才策略上歷經的三次重要轉變。2025年,杭州市政府摒棄了以往的人才界定模式,邁進了人才發展戰略4.0新階段:全日制大專學歷者落戶年齡上限從35周歲提升至45周歲(不含本數,下同),但需在杭州市繳納1個月社保;全日制本科生落戶年齡上限保持45周歲,但畢業兩年內申請者可免除社保要求;碩士研究生落戶年齡上限從45周歲延至50周歲,45周歲以下申請者免除社保要求……
正所謂:“江南e,最e是杭州!”有網友援引MBTI“人格標簽”,表達出了杭州這座“e”型城市,以包容開放的性格,為“i”人提供既能安放心靈又能開闊眼界的理想之地,讓每一個靈魂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成長路徑與生命意義。
“過去與未來從未割裂,詩意與野心始終共生?!?/p>
杭州的崛起,絕非偶然。早在2003年,杭州就確立了“硅谷天堂、高科技天堂”的發展目標;2018年,這座城市就喊出了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口號。
這20多年間,杭州穩穩踩中風口乘“云”一路騰飛:
“杭州是創新活力之城,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在杭州點擊鼠標,聯通的是整個世界。”從阿里巴巴誕生,杭州成為國內電子商務產業的先行者,到如今成為全球電商交易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的城市,數字經濟讓這座城市從鏈接全國到鏈接全球。
不僅如此,以“電商之都”聞名全球的杭州,細看之下,其版圖其實一直在不斷地延展,在游戲、動漫、網絡文學、音樂等細分行業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形成了較好的發展優勢:
骨干龍頭企業有以中國傳統民族藝術文化為動畫風格的玄機科技,因3D動畫電影技術而獲國際大獎的博采傳媒,以獨特的定格動畫創作位居全國前列的蒸汽工場,以動漫原創作為發展根本的中南卡通,以培養優秀漫畫家創作團隊、孵化精品漫畫內容為核心的翻翻動漫……在全球數字經濟的競技舞臺上,杭州不斷以一種令人矚目的姿態重新展現自身形象。
而正當社會輿論擔憂有著“電商之都”“動漫之都”等稱號、“網紅”遍地的杭州產業偏“軟”,制造業相對弱勢時,似乎眨眼間,在大家還沒反應過來時,“杭州六小龍”便火遍了大江南北,杭州以一系列新銳科技企業的誕生晉升為一個“創新之城”。
從“電商之都”到“創新之城”,杭州一步步完成了蛻變。有人因此想到了南宋時的杭州:
那時的杭州,已是全球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之一。御街十里,商鋪林立,“便錢會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的流通更是讓杭州成了金融創新的搖籃。而這種骨子里的商業基因,在21世紀演變為支付寶的刷臉支付、盒馬的“線上+線下”新零售模式……吳曉波教授因此感慨:“杭州的創新,本質上是南宋商脈的數字化重生?!?/p>
然而,這只能說明杭州的崛起,是歷史積淀的必然結果,“南宋商脈的數字化重生”并不能將杭州一步步蛻變的原因囊括完全。
宇樹科技從初創到機器人扭秧歌驚艷世界,背后是政府“鏈長制”的全程護航:專利預審提速、科技特派員駐點、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落地。企業無須“跑斷腿”,政務服務的“一次都不用跑”已成常態。正如創業者感慨,在杭州,政策不是文件上的文字,而是觸手可及的風。
30個概念驗證中心、全國首個顛覆性技術轉化孵化中心、環大學大科創平臺創新生態圈……這些“無形之手”構建的,是一個“書架連貨架”的自循環系統。當極弱磁大科學裝置催生千億級產業,當“智者大模型”匹配70萬項科技成果與企業需求,杭州證明,最好的支持,是讓市場與科技自由對話。
“無事不擾,有求必應。”這才是“阿里巴巴一開始是在上海,后來回了杭州;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上大學前的成長軌跡都在廣東;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的事業起步于廣東;馮驥的游戲科學最初在深圳注冊,卻在杭州開發出了《黑神話:悟空》……”的真正原因。
“為什么是杭州”?也許答案就藏在錢塘江的潮汐中——潮水有進退,而江流永不止息。杭州的西湖水與代碼海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座城市想要不斷地發展,需以文化自信為底色、以制度創新為杠桿、以生態思維為框架、以智慧之手搭建舞臺、以包容之心等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