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制圖與CAD是針對化工及其相關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核心課程[1],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存在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脫節、實踐教學環節薄弱、教材建設滯后和教學方法有待改進等問題[2]。隨著2020 年“崗課賽證”融合理念的提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專業課程紛紛深挖企業崗位需求,結合技能大賽和職業證書需求,重構課程體系與知識框架。如何將“崗課賽證”融通理念應用于化工制圖與CAD課程,成為當前應用化工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立足于貴州省工業經濟發展特點,提出通過優化教學模式、創新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教學,結合職業認證標準等方法綜合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將磷化工、煤化工生產實際融入教學內容,重新打造了化工制圖與CAD課程。
1“崗課賽證”融合的內涵與意義
“崗課賽證需求導向”是指以市場需求和崗位能力要求為核心,將崗位實踐、課程教學、技能競賽和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綜合育人模式,旨在培養適應現代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近年來,對“崗課賽證”融通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葉茜等[3]從人才培養的落腳點 ?1+X 證書制度的切人點和專業建設及教學改革的關鍵點等方面研究了“崗課賽證\"的基本特征。潘書才等4闡述了“崗課賽證\"融通混合教學面臨的各種挑戰。李健龍等[5則以具體課程為例,探究了以“崗課賽證”為導向的課程改革的方法與要點。曾天山等從培養目標、教學效果、多維評價體系等方面研究了高職院校“崗課賽證”的實施方法。以下是其主要內容和實施路徑:
(1)崗位需求導向。崗位需求是“崗課賽證”融合的起點,通過深入調研行業企業,精準把握各崗位所需的知識結構、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并將其融入人才培養方案。馬東霄等7提出崗位需求應該緊扣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特點,它是教學改革的依據和方向。
(2)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置需緊密結合崗位需求,采用模塊化設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構建從基礎到進階的完整知識體系。楊濤等[8]提出職業院校應增強課程、教學及實訓環節的科技性,開展豐富的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實現人才培養的科技化轉向。
(3)技能競賽驅動。通過技能競賽,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提升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職業素養。盧宇等認為“賽”是學生技術技能學習的升華與延伸,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是培養和遴選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的有效途徑。
(4)職業資格證書認證。職業資格證書是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認可,也是就業的重要憑證。通過將證書培訓內容融人課程體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即可考取相關證書,增強就業競爭力[10]。職業資格證書作為綜合育人的最終目標,是合格的職業教育應該完成的內容之一。
2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2.1 優化教學內容
(1)崗位需求調研。貴州省是全國重要的“三磷”聚集地,磷肥和磷石膏產量均位居全國第三。近年來,貴州省積極引入大型企業,推動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發展,這些項目不僅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也為相關技術人才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實際崗位對制圖與CAD技能的需求如表1所示。
表1實際崗位制圖技能需求

(2)模塊化課程設計。將課程分為基礎繪圖模塊、化工設備圖繪制模塊、化工流程圖繪制模塊、CAD高級應用模塊等,每個模塊對應不同的崗位能力和競賽項目。
(3)融入職業標準。結合“ 1+X ”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將職業認證要求融入日常教學。
2.2 創新教學方法
2.2.1項目驅動教學
課程通過項目驅動教學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以化工項自為載體,設計多個實際任務,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逐漸掌握化工制圖的基本知識和CAD繪圖技能。教學內容與項目設計如表2所示。
表2課程內容結構

續表

2.2.2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1)線上資源建設。利用貴州省級精品課程資源,整合化工制圖與CAD的教學資源,包括微課視頻、課件、題庫等,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2)線下課堂教學。教學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結合化工設備圖、工藝流程圖等實際案例,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
(3)課后鞏固與反饋。利用線上平臺發布課后作業、小測驗,并提供詳細的解題思路和動畫演示,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通過平臺的統計功能,教師可以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2.2.3校企合作教學
邀請企業工程師擔任兼職教師,講授實際工程案例,如化工總平面布置設計、化工工藝流程關系等。另外,邀請企業工程師參與學生的畢業設計和學科競賽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2.3強化實踐教學
2.3.1實踐平臺建設
(1)硬件設施。配備高性能計算機,滿足CAD軟件運行需求,如處理器、內存、顯卡等配置需較高。配置高精度繪圖儀、掃描儀等,方便圖紙輸出和資料錄人。
(2)軟件資源。選擇適合化工領域的專業CAD軟件,如AutoCADPlant3D,該軟件廣泛應用于化工圖紙設計與管理,包括二維繪圖、三維建模、工藝流程圖(Pamp;ID)設計等功能。開發或引入教學輔助軟件,如虛擬仿真軟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工設備和工藝流程。
2.3.2競賽與實踐結合
定期組織校內競賽,讓學生分組完成化工設備圖、工藝流程圖等繪圖任務,并通過網絡投票、現場答辯等方式進行評比。這種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補充了課堂教學所缺失的競賽精神。
2.3.3課證融合實踐
課程證書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認可,也是其專業技能的證明。通過課程考核和實踐項目,學生可以獲得化工制圖與CAD相關的證書。課程證書的引入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標準化的技能認證,增強其就業競爭力。
3教學改革的實踐效果
以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3級應用化學技術專業學生實際學習數據為分析對象,考察了學生學習能力、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能力3個維度。
3.1學生學習能力提升
學生學習能力將從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專業技能、崗位認知和職業素養5個方面進行評價,每個評價指標評分分為5個等級,分別是1、2、3、4,5等級,如表3所示。綜合繪制雷達圖測評學生學習能力的變化,統計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3級應用化工技術全專業302名學生的能力變化雷達圖可知,以 25% 為一個層級進行提升程度分類, 97.68% 的學生在以上5個方面的學習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不同提升程度的具體占比見表4。
表3雷達圖等級含義

表4學生能力提升層級

3.2 教學質量提升
2020年,課程實行“制圖員\"職業資格證考核以來,通過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特別是2022年之后,通過率大幅度提升,從 69.88% 躍至 83.45% 。學生從項目制繪圖中獲取成就感,激發學習興趣,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3.3教師教學能力提升
教師通過參與教學改革,將實際化工生產案例引入課堂,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一起成長,更新教學方法,提升了專業知識與技能。
4結語
“崗課賽證\"融通模式為化工制圖與CAD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崗位需求調研、課程優化、競賽驅動和職業認證銜接,課程教學質量和學生職業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未來,應進一步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在課程體系中,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使課堂實現虛實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體驗現代化工生產,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內容,將前沿的課程知識與專業技能展示給學生,提升教學質量,深入完善“崗課賽證”融合體系,為化工行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武毛妮,葛媛,朱艷芳.化工制圖與CAD課程教學反思與改革[J].廣州化工,2021,49(18):183-184.
[2]吳澤亮.“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研究[J].天津航海,2024(3):54-55,61.
[3]葉茜,丁健,商進,等.“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4(7):79-84.
[4]潘書才,張愛芳,陳麗娜.高職院校“崗課賽證訓創”綜合育人教學改革研究[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89-92.
[5]李健龍,賴德鵬.高職院校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的內涵與實現路徑[J].教育觀察,2024,13(22):88-91.
[6]曾天山,徐曄.職業教育在建設教育強國中的發展方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5(1):67-77.
[7]馬東霄,王學東,馬曉琨.職業本科教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理論框架與實施路徑[J].職業教育,2024,23(36):43-48.
[8]楊濤,于振江.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的構建路徑探索[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5,54(1) :207-209.
[9]盧宇,孫長坪,曾鳴,等.職業教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教學改革:價值意涵、運行邏輯與實施路徑[J].教育科學論壇,2024(24):40-47.
[10]廖素清,伍芹之,閆娟,等.高職商務英語專業 1+X 課證融通課程體系的條件支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4(10) :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