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程思政的背景與意義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和價值觀念變得更加復雜多樣。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多以思政課為主,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說教化”和“形式化”等問題,難以深入學生心靈,真正起到引領作用,且僅靠其一門課程難以全面覆蓋和解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各類專業課程都要承擔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專業課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未來職業緊密相關,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內容。將思政教育融入各類專業課程,能夠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融合,達成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潤物細無聲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更大的育人效能。
“Linux系統管理與服務器配置”作為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本文將探索基于OBE理念的“Linux系統管理與服務器配置”思政教學與實踐。
2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思政教學思路
OBE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成果為導向,持續進行改進”的一種教育理念,關鍵在于反向設計、正向實施。基于OBE理念的\"Linux系統管理與服務器配置\"課程思政總體思路[2],如圖1所示。(1)根據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的學生需達到的能力要求,確定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2)在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基礎上,根據素質要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策略,適時融入思政元素以達到思政育人目標的要求。在考核評價環節,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機制,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綜合考察學生的思想認識、學習態度、學習進展、學習效果。在本課程教學活動結束后,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重點評估是否達到課程的知識、能力和思政目標。(3)通過反思教學過程,更好地改進教學策略,提升思政教學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3]
圖1思政教學思路

3“Linux系統管理與服務器配置”的課程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4]。結合專業課程內容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設定明確的課程目標,這些目標應包括專業知識、技能培養和思想政治素養等多個維度。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1)知識目標。學生能夠部署Linux操作系統,熟悉Linux常用命令的使用。掌握通過命令方式管理用戶和組賬號,掌握設置和修改文件的權限、Linux系統下的磁盤管理及常用的網絡配置命令,學會配置與管理DHCP服務器、DNS服務器、web服務器、samba服務器、ftp服務器及防火墻等。
(2)能力目標。以“理論夠用,實踐為主”為原則,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使學生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獨立完成服務器的配置與維護,提升系統故障排查與優化的能力。
(3)素質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使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追求卓越。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理解技術對社會進步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結合國家在信息技術領域的發展戰略和成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激勵他們為國家的信息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4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4.1思政教學實施策略
將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確保思政內容自然融人教學過程。通過項目教學和案例分析,鼓勵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專業技能,還能在實踐中體會解決問題帶來的成就感,激發創新精神。
結合時事熱點和科技發展趨勢,探討Linux系統和服務器配置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對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的關注,使他們認識到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4.2教學內容設計與思政元素融入
“Linux系統管理與服務器配置”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掌握Linux系統部署、常用命令的使用及各服務器的安全與配置[5]。理論講解偏少,動手實踐較多,對這種特點的專業基礎課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融入課程思政元素,課前、課中、課后全方位、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6。課前,通過云班課發布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或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課中,圍繞某個問題展開討論;課后,了解思政教學對學生情感價值的影響[7
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融入的典型案例:
(1)講解Linux歷史,融入合作意識和愛國情感。課前通過云班課發布關于Linux的發展過程和開源社區歷史的視頻,讓學生了解Linux的發展過程及LinusTorvalds的勵志故事,理解開源精神。課堂上,引入美國對華為的芯片制裁事件,讓學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從而萌生科技報國的使命感。隨后,引入國產華為鴻蒙系統,讓學生自主去了解鴻蒙系統的特點及技術,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讓學生明白國產操作系統與國際水平的差距,思考在這一方面未來是否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
(2)教授用戶和權限管理,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權限使用觀念。課前發布問題,讓學生通過網絡搜索因權限分配不當造成安全事故的案件,增強安全意識。課中,讓學生進行案例分享,進一步認識到合理設置權限對于系統安全和穩定運行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權限使用觀念,強調職業道德和責任感。通過項目案例,分配不同的權限給團隊成員,模擬企業中的權限管理,使團隊成員深刻掌握權限分配的規則。
(3)防火墻配置管理實驗提升學生安全、法律意識,以及社會責任和愛國情感。課前,發布一些防火墻產品介紹,了解防火墻的歷史,樹立網絡安全意識。課中,在演示防火墻配置與管理實驗的過程中,舉例說明網絡攻擊對國家安全的威脅,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在國內網絡與國外互聯網之間架起了一道中國防火墻,明白中國防火墻的重要意義。同時,介紹與信息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讓學生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
4.3課程思政考核評價機制
在課程考核評價上,應將思政內容納人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8],既要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要關注其思想變化和實際表現。評價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
(1)多元化評價方式。理論考試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全面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與實際操作能力。在教學內容融入思政元素過程中,考察學生的參與度,是否積極思考與表達、思政教育后學生是否有思想認識的提升及學習態度的改變。
(2)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通過平時作業、課堂表現、實驗項自完成情況等過程性評價,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期中階段性測試和期末綜合測試,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5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反饋
為確保課程思政的效果,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對課程的思政元素融人情況、學生的接受度和反映進行評估,及時反饋和改進。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學生的反饋,及時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確保課程思政的效果。
(1)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認同感。從學生反饋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對在專業課程中融人思政教育表示認同和支持。他們認為,這不僅豐富了課程內容,也提升了自己的思想認識和社會責任感。
(2)學生參與度和互動性。通過互動教學和項目教學,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有了明顯提升。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討論和項自實踐,思考和討論與課程相關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6思政教學不足與改進方向
在課程結束后的反饋中,學生普遍認為思政元素的融入使課程更加豐富且有意義。大部分學生表示,通過學習不僅掌握了專業知識,還提升了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對思政內容的興趣不高,認為這些內容與專業技術學習關系不大。對此,需進一步思考如何通過更加生動和實際的案例,以及更具吸引力的教學方式,例如利用視頻、動畫等多媒體資源,生動展示思政內容,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對思政內容的興趣和重視程度。引入更多與專業知識密切相關的實際案例,使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術的同時,更加自然地接受思政教育,通過參加思政教育培訓,加強自身思政教育能力建設,提升在課程中融入思政內容的水平。多與其他教師開展教學研討,汲取優秀教師思政教育的經驗和方法,不斷改進教學策略。
7結語
課程思政的實施,是新時代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專業課程教學,能夠培養出既有專業能力,又具備良好思想品德和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展型人才。總體來說,“Linux系統管理與服務器配置”課程的思政教育已經初見成效,但仍有提升空間。未來,需要進一步深化課程內容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思政教育意識和能力,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通過這些努力,能夠更好地實現課程思政的目標。思政教育任重而道遠,課程思政要求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肩負起思政教育的責任,將育人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為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標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3):64-69
[2]曹瑩瑩,于建江,盧東祥.思政教育融入“Linux基礎”課程的探索[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1(4):95-97.
[3]黃茹,王春梅,王小銀,等.Linux編程技術課程思政教學探索[J].計算機教育,2023(6):46-51.
[4]桂小林,吳福英,易玉根,等.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以Linux基礎課程為例[J].計算機教育,2021(9) :1-5.
[5]周麗華,周俊華,肖清.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思政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22(2):37-40.
[6]吳杰,葉青娣,田錦,等.“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1):138-139
[7]田敬軍.計算機網絡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與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21(6):107-111.
[8]龍諾春.課程思政理念下的“Linux操作系統”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2(5):85-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