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診與應急救援領域,時間緊迫性極高,快速有效的救治對挽救生命至關重要[1]。醫用黏性材料因其獨特黏附性、良好生物相容性以及多樣化應用場合,其在此領域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它能迅速封閉傷口、即時止血,固定醫療設備,確保急救措施的穩定性與及時性。在戰場、自然災害等復雜的救援環境中,醫用黏性材料更展現出便捷、高效、安全的特點[2]。近年來,材料科學的進步推動了醫用黏性材料的種類與性能提升。從傳統壓敏膠、可溶膠到新興導電黏合劑、生物膠及高分子凝膠,這些材料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寬,效果顯著。生物膠因其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止血效果,在戰場急救中得到廣泛應用;高分子凝膠則通過提供濕潤愈合環境,加速傷口愈合。然而,醫用黏性材料的應用仍面臨挑戰,包括提高黏附力、固化速度,降低成本,以及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等[3]。因此,深入研究醫用黏性材料在急診與應急救援中的應用,對推動技術發展、提升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綜述醫用黏性材料的分類、特性、應用效果,為未來研究與應用提供參考。
1黏性材料的分類
在急診與應急救援中,黏性材料因獨特黏附性和功能性而發揮作用,主要分為壓敏膠(PSA)、可溶膠、導電黏合劑、生物膠及高分子凝膠5類。
壓敏膠,由橡膠、丙烯酸酯等高分子材料構成,通過簡單壓力即可黏結,無需加熱或用溶劑,特別適用于皮膚繃帶快速固定[4]。其黏附強度和耐久性滿足急救需求,但在高溫下黏著力會下降,易老化。可溶膠能在特定條件下溶解或反應,適用于臨時固定或特殊環境傷口處理,如戰場急救[5]。它能快速固定并適時溶解,減少長期黏附傷害,安全性高,無飛濺風險,殘留物可溶于水。但其傾倒性較差,制造成本較高。導電黏合劑以優異導電性能在心電圖監測等醫療程序中發揮關鍵作用。它通常以薄膜或凝膠形式存在,便于應用,能穩定連接醫療傳感器和電極,簡化工藝[。但其成分復雜、制造成本高,需精確控制成分比例。生物膠由生物組織提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免疫原性,已廣泛應用于傷口黏合和止血。雖然固化時間較長,但一旦固化,封閉效果好,耐腐蝕、耐熱、耐濕[7]然而,其不適用于需要快速封閉傷口或承重場合。高分子凝膠以柔軟性和黏附性在燒傷、慢性傷口治療中表現出色。它能提供濕潤傷口愈合環境,加速愈合并減少疤痕。柔軟性使其緊密貼合傷口,提高舒適度,但制造成本高,在某些應用中成膠能力不如無機凝膠。盡管如此,其促進傷口愈合的獨特優勢,仍使其成為急診急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2黏性材料的應用效果
在急診與急救領域,醫用黏性材料因其獨特的特性和多樣化的功能,在快速止血、傷口黏合與修復、提高患者舒適度、簡化操作流程、輔助醫療設備固定,以及輔助診斷和治療等方面展現出顯著的應用效果。
在急診科,快速止血是挽救生命的關鍵步驟。醫用黏性材料,如殼聚糖基膠黏劑,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通常為2~6s)固化,形成一層與人體組織相似的薄膜,有效封閉傷口,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8]。這種材料的強黏附力和快速固化特性是其止血效果的重要支撐。臨床研究表明,使用殼聚糖基膠黏劑處理切割傷、撕裂傷等出血性傷口時,能夠顯著縮短止血時間,減少出血量,為后續的救治工作贏得寶貴時間。
與傳統的縫合方法相比,醫用黏性材料提供了一種無需縫針的傷口閉合方式,具有快速、便捷、減少感染風險等優勢。壓敏膠和可溶膠是2種常用的醫用黏性材料,它們能夠快速黏合傷口,促進組織修復。臨床數據表明,使用黏性材料黏合的傷口愈合速度與傳統縫合相當甚至更快,且感染率更低[9]。這主要得益于黏性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適當的黏性和彈性,它們能夠迅速封閉傷口,減少與外界的接觸,從而降低感染風險。同時,氰基丙烯酸酯膠等合成膠因其無色透明、高黏接力以及與組織相容性好的特點,不僅能夠快速黏合傷口,還能減少疤痕形成,有助于傷口美觀。
相較于傳統的縫合方法,使用醫用黏性材料進行傷口閉合能夠顯著減少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適感。這些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透氣性,能夠提供更好的穿著舒適度和傷口愈合環境,疼痛評分數據顯示,使用黏性材料的患者疼痛程度較低,恢復時間更短。此外,黏性材料的低刺激性也有助于減少患者的不適感,提高其對治療的接受度。
在急診急救環境下,時間就是生命。醫用黏性材料的使用可以大大簡化操作流程,減少傷口救治時間。醫護人員無需進行復雜的縫合操作,只需將膠黏劑涂抹在傷口上即可實現快速閉合。這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為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救治時間。特別是在處理多發性傷口或緊急情況時,醫用黏性材料的快速應用能夠顯著提升救治效率和質量。
醫用黏性材料還可用于輔助診斷和治療過程[10]。在心電圖檢查中,醫用導電膠能夠固定電極片,確保心電圖信號的準確傳輸;在超聲檢查或放射檢查時,醫用黏性材料可用于固定探頭或保持患者體位,提高檢查的準確性和效率。此外,一些特殊的醫用黏性材料還具有藥物緩釋功能,能夠在黏合傷口的同時釋放藥物,促進傷口愈合或緩解疼痛。這些多功能黏性材料的應用為急診與急救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和可能性。
3黏性材料特性與效果支撐
在急診與應急救援中,黏性材料的特性直接影響其應用效果。本文將從黏附力、固化時間、生物相容性、透氣性、抗菌性、安全性與無毒性等方面,詳細探討醫用黏性材料的特性如何支撐其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
黏附力是醫用黏性材料的核心性能,決定了材料能否緊密貼合傷口或醫療設備。高黏附力能確保傷口緊密閉合,減少血液和組織液流失,降低感染風險。在急診與急救中,高黏附力尤為重要,它能確保膠黏劑在動態環境下保持穩固,防止傷口開裂或設備脫落。氰基丙烯酸酯膠因其高黏接力被廣泛應用于傷口黏合,有效防止血液外滲和細菌侵入。
固化時間是另一個關鍵指標。在急診中,時間緊迫,因此黏性材料需具備快速固化特性。某些醫用膠能在數秒內固化,顯著縮短救治時間,減少出血和感染風險。快速固化的黏合劑能迅速穩定傷情,為后續治療贏得寶貴時間,如殼聚糖基膠黏劑能迅速形成保護層,阻止血液流失和細菌入侵[3]
生物相容性是醫用黏性材料必須具備的特性,它確保材料在使用過程中不引發排異反應或感染。通過全面評估材料的無毒性、無刺激性、無致敏性等方面,可確保其與生物體的相容性。使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黏性材料能減少傷口炎癥反應,促進傷口愈合。某些醫用壓敏膠帶采用天然橡膠或丙烯酸共聚物,減少皮膚刺激和過敏反應。
透氣性對保持傷口干燥、促進傷口愈合同樣重要。醫用黏性材料應具備一定的透氣性能,允許傷口周圍的水分和氣體交換,防止潮濕和感染。透氣性好的材料能降低細菌滋生風險,有利于傷口呼吸和愈合。微孔設計的無紡布膠帶既保持黏附性,又確保空氣流通,促進傷口快速愈合[]
部分醫用黏性材料還含有抗菌成分,能進一步降低感染風險。抗菌性通過釋放抗菌物質或改變細菌生長環境實現,減少傷口感染機會,提高治療效果。添加銀離子的醫用敷料能有效殺滅傷口周圍的細菌。
4結論
醫用黏性材料在急診與應急救援中展現出顯著優勢。壓敏膠、可溶膠、導電黏合劑、生物膠及高分子凝膠等不同類型的材料,在止血、傷口黏合、提高患者舒適度、簡化操作及輔助診斷治療等方面均發揮重要作用。在急診環境下,醫用黏性材料憑借快速固化、強黏附力等特性,能迅速封閉傷口并止血,顯著提高救治效率。同時,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透氣性有助于減少感染,促進傷口愈合。此外,這些材料還能減輕患者疼痛,提升患者接受度和滿意度。展望未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急診需求量的增長,醫用黏性材料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有望在急診與應急救援領域發揮更大作用,為挽救生命和減少傷殘貢獻更多力量。
參考文獻:
[1]BRUNS T B,WORTHINGTON J M.Using tissue adhesive for wound repair:a practical guide to dermabond [J].AmericanFamilyPhysician,200O,61(5):1383- 1388.
[2]FUKUSHIMA K.Poly(trimethylenecarbonate)-based polymers engineered forbiodegradable functional biomaterials [J].Biomaterials Science,2016,4:9-24.
[3]MONTAZERIANH,DAVOODIE,BAIDYAA,etal. Bio-macromoleculardesignroadmaptowardstough bioadhesives[J].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22,51 (21):9127-9173.
[4]REECE TB,MAXEYTS,KRONIL.A prospectus on tissue adhesive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2001,182(增2):40-44.
[5]GUO B,DONGR,LIANG Y,et al.Prospectus on tissue adhesives[J]. NatureReviews Chemistry,2021,5:773- 791.
[6]CHAROENLUXP,UTOOMPRURKPORNN,SERESIRIKACHORN K. Cyanoacrylate tissue adhesives compared with sutures on facial and neck wounds:a meta-analysis [J].Oto Open,2023,7(3):e73.
[7]PEREZ-KOHLER B,BENITO-MARTINEZ S,GARCIAMORENO F,et al.Antibacterial biopolymer gel coating on meshes used for abdominal hernia repair promotes effective wound repair in the presence of infection[J]. Surgery,2021,13(14):2371.
[8]LISD,CHENN,LIXP,et al.Bioinspired doubledynamic-bond crosslinked bioadhesive enables post-wound closure care[J].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0, 30(17):2000130.
[9] ZHENG K,GU Q,ZHOU D,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surgical adhesiv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J].Smart MaterialsinMedicine,2022,3:41-56.
[10]CHENJC,LI PL,ZHANG TL,et al.Review on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ies for exosom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J].Frontiersin Bioengineeringand Biotechnology,2022,9,881971.
[11]BALCIOGLU S,PARLAKPINARH,VARDI N,etal. Design of xylose-based semisynthetic polyurethane tissue adhesives with enhanced bioactivity properties[J].Acs Applied Materialsamp; Interfaces,2016,8:4456-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