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藥產業快速升級與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雙重背景下,“天然藥物化學”作為高職藥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正面臨著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錯位的嚴峻挑戰。傳統教學模式暴露出“重理論輕實踐”“內容與崗位脫節”“評價體系單一”等結構性問題,導致學生難以快速適應醫藥企業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皪徴n賽證”融通模式以產業崗位能力為導向,將課程體系、技能競賽、職業證書與崗位需求深度融合,旨在構建“教學-實踐-競賽-考證”四位一體的培養體系。本文結合在校期間的教學實踐經驗,探討如何通過課程重構、賽證融合、校企協同等手段,實現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的精準對接,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與職業競爭力。
(1)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脫節[1]。課程體系仍側重傳統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現代工業化提取工藝,如當前企業普遍用到的連續逆流萃取技術,學生在校期間很少有機會接觸和學習這些技術。
(2)實踐教學環節與職業標準脫節。實驗項目往往是基礎驗證性實驗,且僅對某一實驗環節進行驗證,沒有綜合實驗的任務設計,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對所需操作技能及解題能力的掌握存在一定的難度。
(3)評價體系不健全??己朔绞狡貙碚撚洃浀目己耍雎粤藢W生實驗方案設計、異常問題處理等過程性能力的評價,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只能培養會考試而不會解決問題的學生。
1教學改革背景的剖析
1.1 行業需求的不斷升級
醫藥企業對藥學人才的要求在逐漸提高,從單一技能型轉向“技術 + 素養”復合型。例如,中藥提取崗位,既要求掌握大孔樹脂吸附法等黃酮類化合物分離純化技術,又要有操作規范的意識,以確?!吨袊幍洹窐藴蕦嶒灥耐暾浴H欢?,當前職業教育所培養的畢業生在儀器操作的規范性和工藝優化的能力上都略顯不足。
1.2傳統教學模式的體制弊端
目前,“天然藥物化學”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2“崗課賽證”融通模式的內涵及“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改革的意義
2.1“崗課賽證”融通模式內涵
“崗課賽證”融通模式是將崗位需求、課程體系、技能競賽、職業證書等有機地融合進職業教育綜合育人模式中[2]。它以產業崗位能力標準為指導,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圍繞實際工作需求進行教學。
2.2“天然藥物化學\"教改意義
“崗課賽證”融通模式對打破傳統教學與行業需求之間的壁壘有著重要意義。以崗位實際工作任務和技能要求為依據,對課程內容、授課方式等進行優化。在“天然藥物化學”教學中,增加企業實際生產中的提取、分離和鑒定技術,讓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更符合行業實際需求,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技巧比賽為學生提供平臺,讓學生展示自己,鍛煉自己的能力。相關競賽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將證書標準融人教學評價體系,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升自身專業素養。例如,在“ 1+X′′ 藥品檢驗職業技能證書考核中,涉及“天然藥物化學”的檢測標準,將其融入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標行業要求,增強就業競爭力。
在教學中,企業可提供實際生產案例和項目,學校為企業輸送專業人才,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有機銜接,進而推動醫藥產業的發展。
3基于“崗課賽證”融通模式的“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實施方案
結合崗位需求、課程教學、技能競賽和職業證書(如\" 1+X′′ 證書)進行一體化設計,旨在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人才。
3.1 崗位需求分析(崗)
3.1.1 明確目標崗位
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可在藥企從事藥物分析檢測員、中藥炮制員、藥品質量管理員、藥品生產工藝員等崗位的工作。這些崗位要求從業者具有以下能力:
能從天然藥物(植物、動物、礦物等)中提取、分離、純化有效成分(黃酮、生物堿、萜類等),操作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等儀器并進行質量檢測,以及熟悉天然藥物提取工藝優化、生產流程控制等。
3.1.2對接職業標準
參考《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中“藥物分析工”“中藥制藥工”等標準,以及“ 1+X′ ”證書(如“藥物制劑生產\"“藥品質量檢驗”)的技能要求,明確課程需培養的核心能力。
3.2課程重構與設計(課)
3.2.1基于崗位能力的課程內容整合
(1)模塊化課程體系:將“天然藥物化學”分為不同的模塊,從化學成分的基礎認知,到提取、鑒定、質量把控及工藝管理,各模塊明確核心知識技能,精準對接研發、生產、質檢等崗位能力需求,形成專業人才培養的知識技能架構。
(2)融入“ 1+X′′ 證書內容?!?1+X′ 證書中與“天然藥物化學”相關的考點主要體現在藥物制劑生產和藥品質量檢驗兩個方向。明確考點后,可將證書考核知識點(如藥品檢驗操作規范、儀器校準流程)嵌入對應模塊[3],例如在“質量檢測\"模塊中增加“ 1+X′′ 證書模擬考核項目。
3.2.2教學方法與手段創新
(1)校內實訓。建設“天然藥物提取-分離-檢測”一體化實訓室,配備旋轉蒸發儀、液相色譜儀等設備,開展\"真實樣品分析”項目(如從中藥材中提取黃連素并測定含量)。
(2)企業實踐。與藥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學生參與企業真實項目(如某中藥復方的成分優化),由企業導師和教師共同指導。
(3)信息化教學工具。利用虛擬仿真軟件(如“天然藥物化學虛擬實驗室”)模擬復雜提取工藝或昂貴儀器操作(如核磁共振儀),突破實訓條件限制。
3.3技能競賽融入(賽)
3.3.1課賽融合的教學實施
(1)全員參與初級賽。在課程實訓環節設置“班級技能比賽”,如“薄層色譜分離操作競賽”“HPLC儀器參數設置競賽”,將競賽成績納入課程過程性考核(占比 20% )[4]
(2)選拔參賽進階賽。從班級競賽中選拔優秀學生,組建“技能競賽小組”,針對國家級/省級職業技能大賽(如“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藥品質量檢測賽項”)進行強化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大賽指定項目(如某天然藥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或者綜合能力考核(如實驗方案設計、數據處理、職業素養)。
3.3.2以賽促教的資源轉化
將大賽真題(如歷年藥品檢測賽項試題)轉化為課程實訓項目,例如,“某中藥材中黃曲霉毒素的檢測”(對接大賽“藥品安全性檢測”任務),要求學生設計檢測方案、操作儀器并撰寫檢測報告。
3.4 職業證書銜接(證)
3.4.1\" 1+X′′ 證書與課程學分互認
(1)證書選擇。重點對接“藥物制劑生產”“藥品質量檢驗”等“ 1+X′ 證書,明確證書考核內容與
課程模塊的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
表1證書考核內容與課程模塊的對應關系

(2)考證培訓嵌入教學。在課程后期設置“考證沖刺周”,針對證書重難點(如藥品注冊申報流程)進行集中輔導,避免“課證分離”。
3.4.2職業資格與就業銜接
鼓勵學生在畢業前取得“藥物分析工”“中藥炮制工”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將證書獲取情況納入畢業要求(如至少持有1項相關證書)。聯合企業開展“證書 + 就業”雙選會,優先推薦持證學生進入合作企業實習就業。
3.5考核評價體系重構
建立多元化評價維度,如表2所示。
表2多元化評價維度

3.6 保障措施
(1)選派教師到藥企掛職鍛煉,提升“雙師”能力;聘請企業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參與課程開發與授課。
(2)與本地藥企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崗課賽證\"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訓崗位和競賽備賽場地。聯合申報產學研項目(如天然藥物新產品研發),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案例。
(3)開發“天然藥物化學崗課賽證資源庫”,包含教學視頻、競賽真題、證書考試題庫等,供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利用學習管理系統(LMS)跟蹤學生學習進度,分析“課-賽-證”能力提升數據,優化教學策略。
4結語
“崗課賽證”融通模式為高職高專“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改革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推動教學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建構”轉型。通過對接崗位需求重構課程體系、融入技能競賽優化教學過程、銜接職業證書完善評價機制,有效解決了傳統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內容與崗位脫節”“評價體系單一”等核心問題。
未來,將邀請企業技術骨干全程參與課程開發、實訓指導與競賽評審,同時鼓勵學生參與企業真實項目,為學生提供從課程學習到就業上崗的全鏈條培養。整合教學視頻、競賽真題、證書題庫等數字化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推動“線上 + 線下”混合式教學常態化??偨Y“崗課賽證”融通模式的實踐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教學改革范式,提升高職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Z].北京:教育部,2020.
[2]王芳,李華.高職藥學專業“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5):89-92.
[3]陳志強,張偉.“天然藥物化學”課程中“ 1+X ”證書制度的融入策略研究[J].藥學教育,2023,39(3):45-49.
[4]劉敏,趙亮.職業技能競賽對高職藥學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影響[J].教育與職業,2021(24):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