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15日,一段視頻在網上掀起了風浪。畫面中,影石創新的“90后”創始人兼董事長劉靖康站在二樓往下撒現金,樓下的員工跟搶紅包似的伸手接錢,現場氣氛十分熱烈。一位網友發文透露:“我朋友在影石擔任產品經理,確認老板確實撒了20萬。”
盡管具體撒錢的金額不得而知,但此事立刻引起了全網關注。
“老板撒錢”這事兒,看上去像是場大型行為藝術。這種充滿視覺沖擊力的激勵方式,與企業創始人的個人特質一脈相承。
但比起撒錢的姿勢,我們更該盯的是——錢從哪來,是從員工工資里摳出來的,還是從市場競爭里掙回來的?
我們也得看看——魔幻現實里的企業進化史,是老板想靠噱頭刷存在感,還是企業真的在從“老板獨贏”往“團隊分利”轉型?
撒出去的每一塊錢,都有它的邏輯。
撒錢場面之魔幻,讓圍觀群眾瞬間分成兩派。一派罵資本傲慢,一派高喊“請往我臉上砸”。
然而,站隊之前,我們先給不明真相的朋友補個課——在2025年8月14日21時,影石創新全景無人機品牌“影翎Antigravity”宣布產品開啟公測,并發布相應宣傳視頻。當晚,這個無人機項目團隊的百余名員工(以研發人員為主),在公司深圳辦公室內舉行了小規模團建活動。
老板親自下場撒錢,隔天,影石創新的股價就漲停了。截至8月15日收盤,該股20%漲停,報224.42元/股,市值達到900億元。
為了這件事,網友們討論得很激烈。反對者將此舉定義為“資本對勞動者的羞辱式恩賜”,支持者則反駁道,“比起那些畫餅充饑的老板,這些愿意真金白銀分享收益的企業家已經難能可貴”。
可以說,這場爭議的核心在于對“勞動價值”的不同理解,有評論就精準指出:“如果撒的是應得的工資,那是侮辱;若是額外的獎勵,倒不如多來幾次?!?/p>
那么,撒的錢究竟是工資,還是額外獎勵呢?
公開資料顯示,影石創新的這款全景無人機產品計劃在2026年1月正式發售,目前并未產生實際收入,也就是說,新產品還沒有幫公司實現現金回流。因此,在當晚以研發人員為主的團建活動過程中,公司董事長是以個人薪金通過現金紅包派發的方式參與互動。
按照這一信息,項目提前達標拿的績效獎金,屬于“超額完成KPI的紅利”,員工心里門兒清:這錢現在能提前分到自己手上,哪怕姿勢糙點,也比畫餅強百倍。
一場跨越國界、覆蓋全產業鏈的激烈角逐已拉開序幕。

影石創新也對此做了解釋和道歉,“是內部拍的視頻,活動現場片段流傳出去了,可能有被誤讀風險”,“我們確實是會給激勵的,但肯定是正兒八經,老老實實的”。
針對這一事件,影石創新還表示,已全面檢視內部管理行為規范漏洞,立即強化相關行為規范,維護上市公司的形象。
散錢,這種充滿視覺沖擊力的激勵方式,與創始人劉靖康的個人特質一脈相承。這位1991年出生的青年,早在南京大學就讀期間就因“聽按鍵音破譯周鴻祎手機號”的駭俗之舉聞名網絡。
劉靖康的事業起點是“大學生創業+ 硬件創業”,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事風格,在他24歲創立影石創新后愈發凸顯。比如,他會在年會上給員工發汽車,公司還為減肥的人設置了令人心動的獎勵。
創業三年后,影石創新就成為了全球全景相機出貨量第一,打敗了在影像產品上積累已久的韓國三星和日本理光。在運動相機領域,2024上半年,影石Insta360超越了老牌廠商GoPro,成為了運動相機品類的全球第一。
一個年輕的創業公司,在一個競爭激烈的賽道里摸索出一個優秀的品類,確實不容易。而這場撒錢的爭論背后,藏著一個更有意思的問題:為什么總是消費電子行業整出這種“金錢暴擊”名場面?
還記得去年,深圳另一家消費電子品牌安克創新就發出了8億年終獎,494個員工年收入破百萬,在當時也引發了諸多關注。“你必須把錢分給賺這個錢的人,不然他就不會持續幫你賺錢。”這是“80后”北大畢業生、安克創新創始人陽萌的想法。
那是因為,消費電子行業的競爭從來都是一場生死時速的角逐,必須“穩定軍心”。
影石創新選擇用“撒錢”這種原始卻高效的方式慶祝階段性勝利,是一種激勵方式,也是在向團隊傳遞一種緊迫感。

越來越多企業成為了能拿出核心技術、敢跟全球巨頭掰手腕的創新者。
這不是夸張。從內部發展來看,影石創新想要突破全景相機單一品類依賴,將無人機業務發展成它的第二增長曲線。初期資源投入大,公司的短期利潤肯定會承壓。招股書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影石創新營收為13.55億元,同比增加40.70% ;歸母凈利潤1.76億元,同比減少2.50%,主要在持續推進全新產品線開發、關鍵技術升級及技術版圖拓展,研發投入持續加大。
從外部競爭來看,全景無人機是全景相機和無人機的交叉,大疆近期也進入全景相機賽道。劉靖康在7月29日發布朋友圈,稱“做無人機的起心動念主要是有市場增量空間”,并稱“無比尊重大疆”。這兩家企業都是瞄準全球市場的。
一場跨越國界、覆蓋全產業鏈的激烈角逐已拉開序幕。所以,當有些老板還在空談“奉獻精神”時,影石創新已經在用“高調撒錢”的方式激勵員工。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既是給員工的定心丸,也可能是給競爭對手的隱性示威。
稱撒錢有些侮辱人的,也沒必要上綱上線。進一步講,其實這是現在職場的新邏輯。
不同于老一代工人對“鐵飯碗”的執念,也有別于互聯網企業的“996福報論”,新一批年輕企業的年輕員工的職場邏輯,是建立在清晰價值交換基礎上的職業尊嚴。
他們不看你辦公室多豪華,也不在乎老板會不會講雞湯,只關心答應的錢什么時候能兌現。看得見摸得著的激勵,比任何企業文化宣講都更有說服力。

有意思的是,影石創新為了鼓勵員工關注自身健康,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推出了“百萬減重”挑戰賽。規則很簡單:全體員工都可報名,報名成功者每減重一斤,即可獲得500元的現金獎勵。
數據顯示,2022年至今,影石“百萬減重”挑戰賽已經連續舉辦了七期,累計發放獎金近200萬元。近一年來,共有99 名影石員工報名參加,共計減重1900斤,瓜分了100萬元現金獎勵。
安克創新的陽萌也把這套玩得很明白。比如,安克創新會拿出相當比例的股份,給到新興業務的團隊。一些創新的業務會被單獨裝載到一個子公司,由上市公司安克創新和員工持股平臺共同持股。
這個新業務一旦做出利潤了,安克創新的員工不僅可以得到工資、獎金和經營成果的分享,還可能收到更大的驚喜—上市公司可以按倍數回購,可是能給團隊帶來幾十億的回報。這并不是在“畫餅”,2022年,安克創新已經按照10倍以上估值回購了公司早期孵化盈利的項目。
也有人說這是“資本的糖衣炮彈”,但換個角度想:比起那些賺了錢偷偷往國外轉移資產,對員工哭窮的老板,愿意把錢拿出來分給干活的人,算不算一種進步?
中國制造業憋了太多年的氣了。以前我們只能做代工,賺點辛苦錢,老板們也習慣了“摳門文化”。但現在不一樣了,影石創新的產品在全球賣得好,安克的充電寶出現在特朗普手上,這些都不是靠廉價勞動力換來的,是靠產品技術和企業制度創新一點一點啃下來的陣地。
在影石創新的撒錢事件背后,也隱藏著中國企業家群體的代際更替密碼。“60后”企業家常以“家長”自居,習慣用“兄弟情義”維系團隊;“70后”創業者成長于市場經濟,擅長制度設計,KPI考核體系是他們的管理利器;而“80后”“90后”的企業掌舵者,是在互聯網浪潮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更懂得如何激發知識型員工的創造力。
從過往的訪談中可以看到,劉靖康是被喬布斯這類企業家所影響的一代。劉靖康就曾表示:“我覺得蘋果和索尼有一類特質是我們非常向往的,也希望在非常長遠的未來可以一直保持的,就是自己去原創一個東西、原創一個品類?!?/p>
在他看來,索尼歷史上創造的數碼相機,包括蘋果創造的iPhone,這些都是歷史上別人沒有創造過的東西。但他感到比較遺憾的是:“今天當一個公司長大之后,會更多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追隨者,等一個新東西長到差不多之后再入場,大家都知道互聯網公司和手機公司都屬于這類公司。海外也是這樣。”
從他的判斷來看,智能硬件領域在2020 年之后的四五年,相比于2015年到2020年,全新品類的誕生明顯少了很多。“我們希望可以保持初心,雖然我們不得不找現成的釘子,但我們還是希望可以一直保持一顆造一把錘子再去找釘子的心。”
劉靖康可能自己都沒想到,他這隨手一撒錢,撒出了這么多的討論。在這背后還有硬件產品的新敘事——越來越多企業成為了能拿出核心技術、敢跟全球巨頭掰手腕的創新者。
更重要的是,當越來越多的老板學會“高調給錢”,而不是“高調畫餅”,中國誕生喬布斯式的企業家可能真的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