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記錄著地球過往痕跡與未來跡象,對調節氣候和維系棲息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不僅可能深刻改變山區、極地的景觀,還會對旅游、農業、畜牧業、水電生產等人類活動產生顯著影響。守護冰川,迫在眉睫。

冰川常被稱為“世界水塔”,因為高山冰雪融水和冰川補給的江河流域為全球半數以上的人口提供淡水。冰川融化短期內會加劇滑坡、雪崩、洪水與干旱,長期則威脅數十億人的水資源安全。為此,聯合國宣布,2025年為“國際冰川保護年”,并將每年3月21日設立為“世界冰川日”。通過為期一年的活動,力圖吸引政策制定者、科學家、民間社會和公眾共同關注冰川保護的緊迫性,同時分享實踐和相關知識,探討如何應對冰川加速融化及其后果等議題。

意大利MUSE科學博物館(以下簡稱MUSE)是意大利訪問量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在環境文化的交流以及科學傳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該館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戰略重點,用自然與科學、過去與未來、藝術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故事網, 將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傳統方法與最現代的科學中心相結合。
研究型展覽
冰川就像一個大型檔案庫,每一層冰都是一張講述過去人類活動和自然現象故事的書頁。十年來,MUSE的研究人員一直在與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研究和監測冰川的健康狀況。展覽《從冰到我們:人類世冰川的MUSE研究》,通過文字、實物、多媒體視頻等內容,展示了MUSE在高地的科學研究結果及其與冰凍圈的關系。與此同時,觀眾還可以在展覽中了解進行研究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

除此之外,MUSE還邀請了專家和記者進行討論,通過科學研究、環境新聞等最新成果,帶領公眾了解和反思冰川的近況。如冰和人類進化史之間的聯系、氣候變化如何重塑淡水的可用性等豐富議題,涵蓋了冰川學、考古學、歷史學、生態學和環境政策等諸多方面。
攝影類展覽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冰川數量與面積持續縮減,甚至部分已經消失。這造成了珍貴的文化景觀不斷受損,而壯麗的冰川曾吸引眾多的旅行者、藝術家與詩人;同時,冰川作為水文循環及氣候調節的關鍵要素,維系著數十億人的飲用水供應及全球三分之二的灌溉農業,嚴重影響著人類生活。

《再見,冰川。永遠?》是關于冰川退縮的巡回攝影展。展覽將歷史圖像與當代照片進行對比, 記錄了過去160年冰川的退縮,并且首次講述了尤里吉奧地區的冰川學監測活動。除了圖像外, 展覽還展示了冰川測量儀器, 以及冰融化產生的發現。
不僅如此,為紀念著名藝術家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MUSE博物館和MART博物館舉辦了展覽《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冰川》,呼應了特倫托電影節的內容。近年來, 薩爾加多拍攝了數百張照片,用自己的鏡頭講述深刻的社會、環境和經濟變化。從南極半島到加拿大, 從巴塔哥尼亞到喜馬拉雅山脈……穿越偏遠而宏偉的景觀,冰川呈現了一個黑白相間的空間。展覽用超過60張大型攝影照片捕捉了冰川的柔和威嚴, 展示了一個強大而無聲的瀕危美景,使地球上一些最壯觀的冰川永垂不朽。


冰川消融加速,影響立竿見影。自19世紀中葉,全球冰川持續縮減,2022-2024年為有記錄以來冰川損失最大的三年。其融化嚴重影響經濟、生態及社區,加劇災害風險,還將導致氣候環境破壞與生物多樣性不可逆轉的消失。
漫步博物館大廳,從山脈到海洋,從生物多樣性到人類歷史,我們共同探尋氣候變化的全球影響。入口處漂浮的“美杜莎”水母,既展現夢幻的美感,亦象征與全球升溫相關現象的復雜性,更提醒公眾持續追問,關注冰川融化的緊迫態勢。
(本欄目合作單位:中國科學技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