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魂仍然愛著舊日居所”
我曾在最白的紙上給死去的人寫信:
很多人不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但堅持認為
死去的人有時會化為鬼魂回到我們中間。
每年除夕,父親都要為辭世的親人
擺好飯菜和座位
先人們也渴望一年中那個團聚的時刻,
我們安靜地站著,看他們圍坐在四方桌前。
人在世時的酒量會延續到其死后的鬼魂身上
父親一邊斟酒,一邊輕聲地勸著祖父:
多喝一點兒。
這酒不容易上頭,有回甘。
酒過三巡。依長幼之序,每個人
擊磬三下,磕頭三下
母親通常會一邊磕頭,一邊許愿:
請保佑家宅平安,子孫有出息。
科學家說,人是由原子構成的。
這意味著,人死后原子便隨風消散了。
我相信科學,也相信——
逝者會重返舊日居所,依舊愛著我們。
原載《揚子江詩刊》2025年第3期
夏午的這首詩描寫的是傳統祭祀場景。詩人在家族情感的深沉溫暖中以現代科學冷靜旁觀,兩種感受看似矛盾,卻在敬畏與理性之間構建了獨特的詩意平衡空間與邏輯。熟悉的儀式流程、熟悉的溫情細節、熟悉的絮叨堅信…愛成為庇佑生死離散的魔法,讓科學與鬼魂可以同路回家。這首帶有特有記憶的詩歌,期待“逝者會重返舊日居所,依舊愛著我們”,這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語境下顯得尤為可貴。“敬如在”,儀式雖不能消解死亡,但可以召喚回歸,因為當代人也需要古老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