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企業并購,指的是指企業通過產權或控制權的轉移重組,實現資源整合與優化配置的過程。于當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并購已成為許多企業實現快速擴張、優化資源配置、增強綜合實力的重要手段。而資產評估作為企業并購活動中的關鍵環節,其質量高低直接關系到并購是否能夠順利達成。目前我國資產評估行業仍處于發展階段,在企業并購實踐中資產評估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值此背景下,本文將嘗試在分析企業并購中資產評估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對策建議,期望能夠為企業并購實踐提供有益參考。
企業并購過程中資產評估面臨的問題
從目前情況來看,企業并購過程中資產評估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問題。具體而言,由于被并購企業資產類型繁多、分布廣泛,評估對象的界定往往不夠明確和全面,容易出現遺漏或重復評估的現象,影響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并且部分企業對不同資產特點了解不足,簡單套用單一評估方法,忽視了不同資產的價值內涵和評估目的要求,導致評估結果失真。與此同時,一些企業沒有全面考慮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發展趨勢、自身經營狀況等因素,主觀臆斷設定評估參數,缺乏必要的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使得評估結果與實際情況脫節。而且評估人員專業素質往往也是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資產評估工作的規范有序開展。最后,企業并購過程中資產評估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流程規范、操作指引和監管問責機制,使得評估過程不受控、評估結果不準確的問題時有發生。倘若上述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會影響到企業并購資產評估工作質量,進而影響并購決策的科學性,甚至可能導致并購失敗,值得企業高度重視。
企業并購過程中資產評估問題的應對策略
明確界定資產評估對象面對著并購過程中資產評估對象界定不清的問題,企業應該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全面梳理和準確界定評估對象。企業要立足并購目的和發展戰略,從全局和長遠角度出發,對目標企業的各類資產進行系統盤點和分類。要特別關注那些容易被忽視但對目標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具有重要影響的無形資產,如專利、商標、特許經營權、研發能力等。同時也要重點關注能與本企業產生明顯協同效應、產生‘ ?1+1gt;2n 價值創造的特定資產。在全面盤點的基礎上,企業要利用各種合法渠道,如盡職調查、審計、市場調研等手段,深人分析目標企業的資產狀況,做到心中有數。既要掌握賬面資產的真實狀況,也要充分挖掘賬外資產的隱藏價值,如市場份額、客戶關系、品牌美譽度等,不放過每一項有價值的資產。最后為確保不遺漏、不重復,企業可以編制一份詳盡的資產評估清單,從資產類別、權屬狀況、賬面價值等方面進行條分縷析,明確列示評估對象,為后續評估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科學選擇資產評估方法毋庸置疑,啟動并購資產評估工作時,需要企業選擇合理的評估方法。一方面,企業要根據并購的具體目的,因地制宜地選擇評估方法。通常情況下,并購的主要目的可概括為獲取目標企業的現金流、獲得目標企業的某項關鍵資產或能力、獲得目標企業的市場地位等幾種類型。針對不同目的,評估方法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若是看重目標企業現金創造能力的,可重點采用收益現值法;若是為獲取某項核心專利或品牌的,則可選擇市場比較法或成本法;若是看重整體市場份額地位的,則需兼顧各種方法。靈活采用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及其變形,才能真正匹配并購需求。另一方面,針對不同資產的特點,評估方法也要有的放矢。譬如,針對房屋、設備等有形資產,可優先考慮成本法;針對專利、商標、特許權、版權等無形資產,可側重采用收益法或市場法;針對股權等權益性資產,市場法和收益法都可以運用。特別是對整體價值評估時,更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方法,相互印證,以提高評估的科學性。選擇評估方法時還要考慮數據來源的可獲得性、可比案例的相似程度等操作層面的因素,力求簡便、可行、精準。
合理設定資產評估參數資產評估作為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評估參數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評估結果的合理性。這就要求企業在設定評估參數時要做到科學、審慎、周全。具體來說,企業要密切關注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及時獲取相關行業發展動態、重大經濟政策、利率、匯率波動等信息,結合評估對象的行業屬性,分析外部因素對評估參數的影響,及時優化調整評估模型中的相關參數,增強評估的前瞻性。評估參數的設定還要立足企業自身實際,全面考慮企業自身的資產狀況、盈利水平、管理能力、人力資源等要素。要通過對企業歷史財務數據進行趨勢分析、比率分析,剔除非經常性損益等非持續因素的影響,合理預測企業的收人增長、成本控制、費用率、凈利潤等指標,確保預測參數的可實現性。并且要考慮資產的成新率、折舊年限、去化周期、增值潛力等因素對評估值的影響。要綜合運用多種參數測算模型,在情景分析的基礎上優選最優參數組合方案,提高評估結果的穩健性。
切實提高評估人員專業水平對于資產評估來說,評估人員作為專業技術工作者,其專業能力和職業操守是確保資產評估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企業在構建高素質評估團隊方面大有可為。一方面,企業要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將評估人員培養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實抓好。要針對評估業務的專業特點,有計劃地組織各類繼續教育培訓,幫助評估人員全面掌握評估理論前沿動態,熟練運用評估方法、模型和工具,提升評估方案設計、現場勘查、數據測算、報告撰寫等環節的實務技能。要創新培訓形式,通過專題講座、案例研討、經驗分享、學術交流等活動,拓寬評估人員的知識視野,提高其應變能力和創新意識。要著眼評估行業未來發展方向,超前培養資產定價、風險評估、價值管理等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企業要主動走出去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在社會上廣泛物色有豐富實戰經驗、精通業務、熟悉行業的優秀評估師,以競爭性薪酬吸引他們加盟,為公司輸送“源頭活水”。要完善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為評估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健全資產評估質量控制體系事實上,評估行為的規范性與評估結果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質量控制體系的健全性。為此,企業要高度重視資產評估業務流程的系統設計和嚴格執行。一則,企業要根據評估業務的一般規律,制定可操作的管理辦法和工作規程,明確界定項目立項、資料收集、評定估算、內部復核、出具報告等各環節的操作準則、評估方法選用規則和報告編制標準,用制度規范和工具指引評估行為。二則,企業要建立覆蓋事前預防、事中監控、事后評價的全流程質量監管機制。評估項目實施過程中,質控人員要及時介人,嚴把質量關,及時發現和糾正各類違規操作。特別是對于重大、疑難、復雜項目,還可成立專門的項目質量控制小組,對評估全過程實施動態跟蹤管理。與此同時,企業還要明確各參與主體的崗位職責、工作要求和行為規范,將質量責任落實到人。對資產評估中出現的弄虛作假、敷衍了事、徇私舞弊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嚴格依法依規查處,決不姑息遷就。最后,企業應定期開展“回頭看”,采取案卷復核、滿意度測評等方式,客觀總結評估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查找薄弱環節,持續優化評估模式,推動評估質量不斷提升。
(作者單位:青島習遠土地房地產資產評估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