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5月,福州楊橋路雙拋橋的一間辦公室里,27歲的謝林晨指尖劃過剛獲批的保安服務許可證,長長舒了口氣。奔波于公安廳、工商局的半年時光終于畫上句點,掌心那紙泛著油墨香的文件,正是福建中晟恒保安服務有限公司叩開行業大門的“許可證”。彼時這個眼神明亮的年輕人不會料到,自已將在福州安防領域掀起一場不動聲色的革新。

破冰:一張許可證背后的生死時速
“中國安保服務行業直到2012年才對外開放,在那之前,整個行業一直是國有企業主導的格局。”謝林晨在采訪中回憶起剛人行時的行業環境。作為國家嚴格監管的特種行業,其審批壁壘遠超想象:為滿足公司注冊的硬性指標,他走訪行業前輩,以謙卑的姿態請教申辦的要求、流程,在前輩的經驗分享中拼湊出合規運營的路徑。從2017年底啟動籌備,到2018年5月公司正式成立,這段被他稱作“非常非常難”的半年,成了他商業版圖的第一塊基石。
新公司一沒市場根基,二缺行業聲量,還面臨著資金短缺的窘迫,為了打開局面,他帶著團隊在58同城上逐條篩選需求,硬是在三個月里創下了300萬的營業額。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2019年3月,公司終于拿下首個招標項目的中標資格。
曾幾何時,在這個需要“到處借材料,用訂書釘裝訂標書”的領域,謝林晨帶領團隊最終憑借一份200多頁的專業方案實現了突破。
火線:90人防護服下的商業邏輯
2022年3月,一通緊急電話打到謝林晨手機上。福州南高速口一全省車流量最高的防疫卡點需要90名安保人員,彼時全市正處于封控狀態,人員流動按下“暫停鍵”,這通電話像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瞬間激起層層難題。面對這一緊急任務,難題接踵而至。人員調配方面,從封閉式項目中抽調骨干力量,并緊急開展招聘工作。為緩解隊員們的恐懼心理,聯合業主共同開展崗前防護培訓。同時,為解決后勤保障問題,安排專車接送隊員到臨時住所。
這支在48小時內火速組建的隊伍,像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立在車流中。15個日夜,他們在寒風里抬手查驗健康碼數十萬次,橡膠手套里的雙手泡得發白,護目鏡上的水汽凝結了又擦掉。最終,卡點未漏放一例高風險人員。
代碼:巡邏系統里的未雨綢繆
走進中晟恒的辦公室,“保安智能巡邏遠程監控系統?1.0n 等四塊軟件著作權證書格外醒目。回溯到2019年,謝林晨帶領團隊首次開展研發時,在福州,既擁有軟著又能將其應用到實際服務中的安防企業還微乎其微。
“人防主動性不夠,必須用技術監督。”謝林晨的構想十分具體:讓巡邏隊員攜帶設備,后臺實時監控其路線軌跡與工作時長。這套涵蓋智能安防聯動報警平臺、安保指揮調度系統的數字化矩陣,源于他親身經歷的行業痛點。為了提升管理精度,他自費前往廣州、上海等多地考察,發現發達地區的安保模式已轉向“技防 + 數據驅動”。對此,他的布局相當清晰:通過數據賦能安防流程,讓安防服務更精準、高效、智能。
密鑰:業務增長的隱性引擎
談及業務拓展的秘訣,謝林晨給出了一組驚人數據:“我們有一半的業務來自老客戶推薦。”與福建省100強集團一—福建省金福集團事業發展部(金福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作案例,生動詮釋了這種客戶信任的由來:臺風天里,公司保安員及時上報臺風防御過程中出現的安全隱患,企業特地送來表揚信;閩侯縣祥謙鎮卜洲村發生突發事件時,應急小隊十分鐘內抵達現場,攻克現場難關,村委會為此頒發了榮譽證書。
基于這樣的服務積淀,謝林晨提出“業主提出問題,24小時內必須整改”的服務理念,并建立“三級督查”制度形成管理閉環一項目管理員每日自查、安保經理每周專項檢查、總經理每月兩次突擊巡查。這套“三級督查”管理模式,助力公司在2023年高峰期實現近800人團隊、20余個項目的規模,年營業額成功突破千萬元。即便近年來面臨政府項目回款困難的行業共性問題,企業仍憑借過硬口碑穩居福州安防企業前列。
藍海:年輕力量掀起的行業革新
“公司團隊成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我算是這里最‘年長’的了。”謝林晨笑著說。這支年輕團隊孕育出行業內少見的“應急處置小組”機制:各項目遇突發任務時,總部能在1小時內集結應急力量進行跨區域支援。福州市倉山鎮建新鎮政府城管辦在服務評價中就特別提及:“凌晨防汛調度時,中晟恒的隊伍比大部分其他工作人員到得還要早。”
團隊年輕化的優勢更體現在對技術的敏銳嗅覺上,當同行還依賴“人海戰術”時,謝林晨已規劃出清晰的技術升級路徑:“未來,我們將與高校合作開發智能巡檢設備,同時安排骨干赴北上廣學習智慧安防技術。”他既清楚行業現存的差距,也明確了突圍的方向。企業在2022年至2024年連續三年獲得納稅信用A級(最高信用等級)的榮譽,讓他有底氣在行業寒冬中儲備技術“彈藥”。這個曾在金融與安防領域徘徊的年輕人,正悄然推動著行業的變革。而這片由年輕力量開拓的“藍海”,不僅是企業的成長賽道,更預示著安防服務行業向智能化、精細化轉型的全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