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醫療衛生服務事業穩健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視角、醫院視角的經濟學評估矛盾受到了廣泛關注,如何化解矛盾,優選服務方案,合理調配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基于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推動醫療衛生服務事業可持續發展,需在社會視角和醫院視角下探究衛生經濟學評估內在矛盾及其協調機制。
衛生經濟學評估內容與視角
衛生經濟學評估內容衛生經濟學評估以經濟學原理為支撐,采用專門方法比較分析可解決相同醫療衛生服務問題的不同技術方案的成本費用與價值,在此基礎上根據分析結果選擇成本費用最低且綜合價值最高的技術方案,并在醫療衛生服務領域使用與推廣,達到優化配置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的效果。
因為成本費用與價值是衛生經濟學評估兩大主要內容,所以在評估時需關注投人與產出的關系,追求最高性價比。評估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方案性價比的前提是技術方案價格相對穩定,可采用經濟學評估手段判斷價格合理與否。若判斷結果反映價格合理,則表示技術方案有采納的意義,反之則表示技術方案有必要調整投人與產出的關系。
衛生經濟學評估有兩大視角社會視角從全局著眼評估醫療衛生服務技術
方案的綜合價值,評估主體主要為政府,綜合考慮隱性成本(如患者感到痛苦抑郁)、間接成本(如耽誤工時)、直接成本(如住院費)以及能否提高生命質量、能否規避并發癥、是否有較高的臨床療效、是否改善了醫療指標等,進而從投入與產出兩個角度出發得出全面評估結果,為確定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方案實施價格提供依據。
醫院視角從提升醫院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并推動醫院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切入評估技術方案的綜合價值,評估主體主要為醫院,綜合考慮直接成本、臨床安全、改善醫學指標等方面,確保評估結果能指導醫院定價,同時醫院能在滿足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條件下深化改革與穩健發展。
通過淺析衛生經濟學評估兩大視角可知,社會與醫院視角下的評估標準存在區別,這就得出了不同的評估結果,評估結果雖不同,但應用評估結果科學定價的目的卻相同,即面向大眾提供優質醫療衛生服務。因為社會、醫院衛生經濟學評估標準與結果不同,所以存在矛盾,而化解矛盾是高效利用兩大評估結果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關鍵。
社會視角和醫院視角下的衛生經濟學評估內在矛盾
創新性技術評估矛盾創新性技術是指以新理論、新設施、新舉措為核心所推出的新型醫療衛生服務技術,相關技術可拓寬醫療衛生服務渠道,并有療效更高、更為安全等技術優勢。社會、醫院兩方對創新性技術的評估存在矛盾。社會對新技術的了解不夠深入,而新技術被市場接納需要較長的時間,也需要在較長時間內印證其價值,如降低醫療成本、延長患者壽命、提高生命質量、防控并發癥等,因為短期無法用大量數據論證“新技術有價值”的觀點,所以社會對新技術的價格預期較低。通常醫院是創新性技術的研發者或參與研發并進行系統性研究的主體之一,可用科學理論、技術發展趨勢與規律、臨床經驗等預估新技術方案的價值,基于此醫院傾向于提高新技術方案的應用價格,醫院、社會有關創新性技術的評估矛盾隨之產生。
成熟性技術評估矛盾成熟性技術是指其價值在長期的醫療衛生服務活動中得到證實的技術,這類技術具有療效穩定、安全可靠、成本較低等優勢。社會、醫院兩方對成熟性技術的評估存在矛盾。社會對成熟性技術較為了解,既可根據受眾反饋評估技術價值,也可從滿足受眾享受成本較低且療效穩定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這一角度出發控制價格。醫院可依托技術全生命周期評估成熟性技術的價值,若技術處于衰退期,則醫院對技術價值的評估可能低于社會評估結果,若技術處于復蘇期,則醫院技術評估價值可能高于社會評估結果,進而引發社會、醫院成熟性技術價值評估的矛盾。
在社會視角和醫院視角下化解經濟學評估內在矛盾的協調機制
從社會角度出發構建控制醫療衛生服務成本費用的機制成本費用與價值是經濟學評估醫療衛生服務技術的主要內容,成本較高會影響價值效益,可通過控制成本費用追加技術價值。為了使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成本費用控制更具客觀性、全面性,可從社會角度出發構建成本費用控制機制。該機制構建總目標是保證醫院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成本費用在合理區間,加大醫藥改革、醫保完善、醫療規范等政策的聯動力度,保證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成本變革、經濟社會發展、醫保基金管理、大眾醫療衛生服務消費水平相協調,進而切實推動技術創新,維護群眾享受優質醫療衛生服務的權益,促進醫療衛生服務行業穩健發展。
當今社會應在增強頂層設計意識的基礎上構建醫療衛生服務成本費用控制機制,頂層設計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以分析。第一,政策指導,明確方向。各地區需積極踐行《關于落實國家醫療服務價格規范治理(第一批)的通知》,進而明確治理范圍與治理辦法,同時從源頭著手化解社會、醫院經濟學評估內在矛盾。第二,因地制宜。結合各地醫療衛生服務技術發展情況設置成本費用調控標準,同時分類設置與量化指標,確保地域性費用控制標準統一,用以規避各地創新性技術推廣速度不一以及成熟性技術處于不同發展時期而引發的經濟學評估矛盾。為了更好地化解經濟學評估矛盾,各地可將創新性技術視為單獨收費項目,并制定配套的費用調控機制,亦可獲得醫保給付,有效調和社會、醫院兩大視角下的創新性技術成本費用評估矛盾。第三,問題驅動。各地需在了解醫療衛生服務技術發展實況的條件下,歸納總結主要問題,找準從社會視角切人調控成本費用的著力點,提高各項技術成本費用管控的針對性,保證社會、醫院衛生經濟學評估矛盾調解有的放矢。例如,各地可從解決技術成本費用控制指標細化問題的角度出發,以費用變化(如門診病人次均費用與增幅)、居民負擔(如醫保目錄外費用比例)、醫療衛生服務整體效率(如醫院普通門診就診人次占比)、醫院收入結構(如檢驗化驗收人)等為抓手定量、定性列明控制指標,使各地可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成本費用精細化調控水平。
從醫院角度出發構建醫療衛生服務科學決策機制醫院通過規劃設計與實施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方案面向大眾提供多元服務,并優化配置服務資源,實現集約化發展目標,進而協調社會、醫院與衛生經濟學評估有關的矛盾。為了達成集約化發展目標,科學控制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成本并追加技術價值,醫院需要構建醫療衛生服務科學決策機制。該機制由以下三部分構成。第一,決策部分。醫院需從宏觀著眼解析政策,從中觀著眼關注運營成效,并從微觀著眼探究服務對象的多元需求,在此基礎上以法規與政策為支撐、以現有實力為保障、以滿足服務需求為動力做出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應用決策,保證投人(成本費用)、產出(方案價值)成正比,尤其可調節服務決策中創新性技術、成熟性技術的應用占比。在制定醫療衛生服務決策時,醫院還需考慮“六力”,即醫保引力、基層助力、技術推力、增值動力、降耗動力以及收益動力,達到多舉措控制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方案實施成本費用的效果。第二,預算部分。預算部分是保證醫院在社會成本費用管控機制制約下優化配置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并落實服務決策的重要舉措。醫院需強化全面預算思想,基于“業預融合”制定預算方案,因為業務端是距離醫療衛生服務市場與受眾最近的醫院運營環節,可為醫院獲取最新市場與受眾需求相關信息編制預算方案提供支持,保證預算有客觀性、人本性與科學性。在醫療衛生服務科學決策實施期間做好全面預算調控工作,一方面保證科學決策依照預定計劃按部就班貫徹落實,另一方面關注決策實施期間可能引發的成本風險并加以調控,繼而保證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成本始終最低、價值始終最高且能發揮作用。第三,考核部分。考核是反饋醫院醫療衛生服務科學決策實施效果的主要方法,不僅能指出社會、醫院視角下衛生經濟學評估矛盾,為醫院改進服務決策指明突破口,還能引領參與服務決策與全面預算的部門自省反思,在績效考核成績驅動下調整部門運營理念與方法,進而使醫院能優化內部價值鏈,增強部門協同運營效益。一方面將創新性技術成本費用控制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延長成熟性技術生命周期,確保成熟性技術可創造更高價值,使醫院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應用決策的經濟學評估結果可接近社會評估結果。
從部門聯動角度出發構建醫療衛生服務監督機制社會控制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成本費用的目的是減輕人們就醫的壓力,保障人們享受醫療衛生服務的權益,醫院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制定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應用方案(決策)的目的是提升服務水平,助力服務對象恢復健康。雖然社會、醫院兩大視角下的衛生經濟學評估存在矛盾,但兩者殊途同歸,都強調以人為本,基于此可從多維保障大眾權益的角度出發構建有部門聯動屬性的醫療衛生服務監督機制,追求服務成本可控、服務價值較高的監督效果,進而科學定價,使醫療衛生服務行業可穩健發展。
審計、物價、醫務、政府、患者代表等主體可共建監督小組,共同制定監督制度,并壓實責任制,例如審計部門的責任是審查收費流程、內控制度以及有無不合理收費情況等,同時采用不定期抽檢、定期檢查、線上自動化監控等手段及時解決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如創造性技術定價過高、成熟性技術服務預算控制力度較小等,使各部門能攜手化解醫院、社會衛生經濟學評估矛盾。
因為社會、醫院對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成本與價值的分析視角不同,所以在衛生經濟學評估層面上存在矛盾。為了調節衛生經濟學評估內在矛盾,社會需注重構建控制醫療衛生服務成本費用的機制,醫院需構建醫療衛生服務科學決策機制,而物價、審計等部門需聯合構建醫療衛生服務監督機制,進而利用上述三大機制化解衛生經濟學評估矛盾,助推我國醫療衛生服務事業穩健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注: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中醫藥文化與管理研究項目“基于價值導向的中醫診療技術衛生經濟學評價研究—以扁桃體啄治療法為例”(項目編號:TCM2024024)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