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管理是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關鍵一環。事業單位要依托內控框架構建起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以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成效。本文分析了內控視角下事業單位開展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基于內控視角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思路,包括優化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環境,完善固定資產風險評估機制,強化固定資產關鍵活動控制,推進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以及實施固定資產內部監督評價,旨在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控水平和管理效率。
事業單位是從事社會公共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其固定資產在保障公共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中起著重要作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具有種類多、價值高、使用期限長、流程復雜的特點,增加了固定資產管理難度。為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保障固定資產安全完整,有必要在內控視角下構建起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以確保固定資產管控目標順利實現。
內控視角下事業單位開展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
內部控制是事業單位對經濟活動實施管控措施和風險防范的重要手段。當前,事業單位已經構建起相對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在內控視角下開展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對提高固定資產管控水平有著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有助于保障固定資產安全在內控體系下,事業單位通過對固定資產采購、驗收、使用、核算、報廢等環節實施內控措施,能夠規范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各項管理活動合法合規開展,有效杜絕重復購置、賬實不符、資產浪費、資產流失等問題,從而保障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安全。
有助于落實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在內控制度約束下,事業單位強化把控固定資產預算執行、采購決策、清查盤點、賬務處理等關鍵環節,能夠實現對固定資產的精細化管理,全面掌握固定資產數量、分布、價值、使用狀況等信息,根據信息優化配置資產,作出正確的固定資產管理決策,從而減少資產浪費現象,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有助于強化固定資產風險防控在內控體系下,事業單位將固定資產風險防控納人風險管理體系中,通過識別、評估、監控和應對與固定資產相關的風險,能夠及時處理風險隱患,彌補管理漏洞,有效避免固定資產損失,進而保障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完整性。
基于內控視角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思路
優化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環境在內控視角下,事業單位要重視固定資產內控環境優化,夯實固定資產管理基礎,確保各項管理工作全面落實。
具體思路如下:一是明確責任部門。事業單位要設立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落實部門責任,要求部門按照單位整體工作要求開展管理工作。事業單位財務部門要積極參與到固定資產管理中,與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協調配合落實管控措施。二是完善管控制度。事業單位要開展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覆蓋固定資產采購、驗收、維護保養、資產核算、盤點清查、報廢處置等各個環節的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以確保固定資產安全完整。三是提高人員素質。事業單位要配備專業能力強的人員負責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加強管理人員培訓,使管理人員掌握內控管理知識與方法,不斷提高固定資產管控效果。
完善固定資產風險評估機制風險評估是實現內控目標的重要手段,基于內控視角下的固定資產管理應建立起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增強固定資產風險管理意識,采取有效措施規避資產各類風險。具體思路如下:一是風險識別。事業單位要從采購、使用、處置等環節識別固定資產管理潛在的風險點,細化分類風險,分析各類風險成因,全面掌握風險點的具體情況。二是風險評估。事業單位要根據風險識別情況進行風險評估,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評估各種風險因素,利用完善的風險評估指標衡量風險影響程度,確定風險等級,為固定資產風險應對提供依據。三是落實風險應對措施。事業單位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采取必要的固定資產管控措施,如建立固定資產風險預警機制、規范固定資產采購流程、加強固定資產安全管理、落實固定資產報廢處置審批制度等,從而強化對風險點的有效防控。
強化固定資產關鍵活動控制事業單位要將固定資產關鍵活動作為內控管理的重點,確保關鍵活動始終處于可控狀態,促進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規范開展,從而保障固定資產安全完整。關鍵活動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強化資產預算控制。在預算編制環節,要將固定資產購置、使用、維護等各環節的費用支出都納入到預算范圍內,根據本單位實際需求編制合理的固定資產預算,并且加強預算執行控制,有效避免固定資產浪費,提高資產使用效率。二是強化資產購置環節控制。事業單位要嚴格執行固定資產購置審批流程,對資產購置方案進行充分調研和論證,避免盲目購置資產。在資產購置過程中,要公開購置活動細節,對重大固定資產購置實施招投標制度,增強資產采購的透明度,遏制采購中的違規操作行為。三是強化資產清查盤點環節控制。由財務部門、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組建成資產清查小組,定期開展資產清查盤點工作,檢查賬實是否相符,分析資產是否存在閑置、流失或低效等問題,在清查后出具資產清查報告,確定資產盤盈盤虧。當出現資產盤虧時,則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四是強化資產處置環節控制。事業單位要明確固定資產處置審批流程、處置方式以及處置收人上繳的相關規定,保證固定資產處置環節合理、合法。尤其在資產處置收人管控中,要將固定資產因出租出借產生的收入按照非稅收人扣除相關稅費后上繳國庫,不得出現賬外賬現象。
推進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在內控視角下,事業單位應引人信息化技術手段,建設功能齊全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平臺,借助信息化平臺實現信息傳遞與共享,為資產內部控制提供可靠依據,大幅度提升資產信息化管理水平。具體思路如下:一是構建信息化管理系統。事業單位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設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開發資產登記、查詢、核算、統計、分析、風險預警等功能,實現對固定資產信息的全面管理。二是實現信息溝通。事業單位要將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與財務系統及其他業務系統進行對接,集成和共享固定資產數據,消除固定資產信息孤島現象,使單位領導可以隨時掌握固定資產動態信息。三是優化管理流程。事業單位可以將部分固定資產管理事項轉移到線上管理,借助管理系統完成資產申購、入賬、審批、報廢線上處理,以提高資產管理效率。
實施固定資產內部監督評價內部監督評價是對固定資產管理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的有效手段,事業單位應健全內部監督評價機制,及時發現和彌補固定資產管理缺陷,不斷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具體思路如下:一是成立監督小組。監督小組由本單位內審部門、財務部門人員構成,負責監督檢查固定資產采購、合同簽訂、資金支付、日常管理以及報廢處置等環節是否按照規定執行,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二是落實評價機制。事業單位應從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維護保養狀態、報廢處置合規性等多個維度對固定資產管理情況進行評價,通過評價結果如實反映固定資產管理成效,并根據評價結果落實相應的獎懲措施,激勵相關人員履行管理職責。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構建起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對保障事業單位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充分發揮出國有資產利用價值起重要作用。事業單位要基于內控視角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管理措施,從內控環境、風險評估、關鍵活動控制、信息溝通以及監督評價五個維度出發不斷強化固定資產內部控制,進而有效提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效率。
(作者單位:天津市職業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