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S665.1 文獻標識碼:B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iques for Winter Jujube Branch Rot Disease in Wudi County
LIU Zhentao (Wudi County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ureau,Wudi Shandong 25l9oo, China)
Abstract:Wudi Countyhasalong historyof jujubecultivation.However,in recent years,thefrequent occurrenceof winterjujubebranchrotdiseasehasposedaseriousthreat tothelocalagriculturaleconomy.Thecauses,transmisionroutesand pathogenicfactorsof thediseasewereanalyzedindetail.Anintegratedcontrolstrategy was proposed,including treevigoren hancement,chemicalcontrol,pathogenremoval,and scientificsoil,fertilizerandwatermanagement.Productionpractices haveproved thattheimplementationofthese measurescannotonlyeffectivelycontrolthediseaseincidence,butalsosignifi cantly improve fruit qua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winter jujube;Wudi County;branch rot disease;integrated control techniques
無棣縣的棗樹栽培歷史可追溯至夏商時期,其中冬棗作為一種晚熟且營養豐富的珍稀品種而聞名。該品種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19種必需氨基酸。截至2024年底,無棣縣冬棗種植面積4842.26hm2 (72634畝)、產量 103583t 、產值78723.43萬元。近年來,冬棗枝干腐爛病成為制約當地棗業發展的關鍵病害之一,尤其是在管理粗放、樹勢衰弱的果園中更為常見。通常,春季干旱或倒春寒等氣候條件、園區低洼積水或幼樹前一年生長旺盛會導致該病害發生率較高。若發生面積較大且防治不及時,會導致部分棗園減產甚至絕產,給棗農帶來巨大損失。田間試驗表明,采用綜合防控體系的果園病害發生率控制在 15% 以下,而未采取防控措施的果園發病率高達 30% 以上。此外,綜合防控體系可顯著提高了冬棗的產量和品質,進而使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1病害癥狀
1.1 潰瘍型
潰瘍型病害主要危害成年植株的主枝及主干。初期病斑以皮孔為中心,呈暗紅褐色圓形斑點,邊緣為深褐色環狀紋。隨著病情發展,表皮組織隆起并剝離,病部滲出茶褐色膠狀物質。后期病斑干枯凹陷,表面密布黑色霉層,潮濕環境下可見灰白色菌絲團。該病害多發生在樹勢較弱的植株上,尤其在春季氣溫回升、濕度較大的條件下易爆發。
1.2 干腐型
干腐型病害在幼樹及成株上均可發生,但以定植苗嫁接口處最為常見。初期病斑為紫褐色不規則斑塊,沿木質部縱向擴展,形成龜裂狀紋路。嚴重時木質部變黑壞死,導致植株萎蔫死亡。病斑表面同樣覆蓋黑色分生孢子器。該病害在低洼積水、土壤鹽堿化嚴重的區域尤為突出,且多發生在冬季凍害后,樹體抗病能力下降時。
2 病原侵染機制
2.1 越冬形態
病原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殼形式潛伏于病組織中,能夠在惡劣環境下存活,待春季條件適宜時重新活躍。
2.2 傳播侵染途徑
病原菌的分生孢子通過風雨擴散,附著在樹體表面,伺機侵人。機械損傷、凍害裂口等為病原菌提供了直接侵入的途徑;枯芽、皮孔等也是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部位。
2.3 致病因素
1)樹勢衰弱。幼齡樹及營養不良的植株更易感病。2)極端氣候。倒春寒、持續干旱等極端氣候條件會削弱樹體抗病能力。3)土壤環境差。低洼積水、土壤鹽堿化等不良環境條件會加重病害發生。4)栽培管理不當。氮肥過量、營養失衡等管理問題也會增加病害風險。
3綜合防控措施
3.1樹體健康管理
3.1.1 采后管理
1)控制速效氮肥用量,增施腐熟有機肥,促進樹體養分積累,增強抗逆能力。2)通過合理修剪和疏花疏果控制種植密度,避免樹冠過密,確保通風良好,降低濕度,平衡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避免樹體過度消耗。
3.1.2 清除病原
1)清除病殘體。落葉期徹底清除病殘體,減少病原菌的越冬基數;將病枝、病葉集中焚燒,禁止掩埋,避免病原菌在土壤中積累。2)噴施石硫合劑。寒流來臨前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提高樹體抗寒能力,減少凍害引發的病害。
3.2 藥劑防控
3.2.1關鍵防控節點
以預防為主。萌芽前期重點防控越冬病原體,減少初侵染源。花后15d預防早期侵染,保護新生組織。采收后 20d 噴施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清除殘留病原菌。
3.2.2 防控方法
休眠期修剪口涂抹封閉劑(如甲口愈合劑)防
止病原菌侵入,全園噴施波爾多液( (1:1:200) 0殺滅越冬病原菌。早春萌芽前使用 30% 氟硅唑3000倍液殺滅越冬病原菌、減少初侵染源。
輪換用藥方案:萌芽期使用礦物油乳劑500倍液,花期使用 40% 辛菌嗎啉胍800倍液,果實膨大期使用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4配套栽培管理技術
4.1土壤管理
每畝( 667m2 )施生石灰 100~150kg ,調節土壤 pH 值至 6.5~7.0 ,抑制病原菌繁殖。深翻耕作 Λ(?30cm) ),改善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健康生長。
4.2 樹形調控
合理疏剪以保持樹冠通風透光,減少病害發生的微環境。疏花疏果以平衡營養生長與生殖發育,避免樹體過度消耗。
4.3科學施肥
基肥選用有機無機復混肥,提供全面營養。補充鈣鎂鋅微肥(推薦螯合態),增強樹體抗病能力。避免使用氯離子含量 53% 的化肥,防止土壤鹽堿化。平衡氮磷鉀比例,避免過量氮肥導致枝葉徒長;秋冬季可葉面噴施 0.3% 磷酸二氫鉀,增強樹體抗病力。
4.4環境管理
1)排水防澇,雨季及時清理溝渠,避免積水浸泡根系,導致樹勢衰弱。2)避免機械損傷。采收、運輸過程中避免碰撞樹干,減少傷口感染風險。
4.5 應急處置
1)發現病株立即隔離并銷毀病枝,周圍噴施殺菌劑封鎖疫情。2)是高發區防控可注射果樹專用殺菌劑 (如甲霜靈·錳鋅),通過木質部傳導殺滅病原菌。
5小結
本文提出的冬棗枝干腐爛病綜合治理體系,通過“預防一阻隔一治療”三級防控策略,結合精準農業技術實施,能有效控制病害的發生與蔓延。田間試驗表明,采用綜合防控體系的果園病害發生率控制在 15% 以下,不僅降低了化學藥劑的使用量,還提高了果園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無棣冬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