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開學,河北廊坊市民張龍(化名)的兒子入學,在當地一所知名小學讀一年級。為了能讓孩子分到“好班”或遇到“好老師”,開學前,張龍四處托關系、找熟人,打聽學校師資情況和班級設置。然而,一位老師的答復讓他釋然:“現在學校實行科學公平的隨機分班,找關系‘擇班’已成為過去式。”這位老師還透露,校長在全校會議上明確強調:“調班的事,誰也不要來找我。”張龍心里踏實了。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開學以來,全國多地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繼續實施“陽光分班”政策,通過均衡分配學生和師資,有效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這一政策旨在消除“重點班”與“普通班”的人為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資源。
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開始感受到公平教育的好處。家長們不用再為分班操心,也不用擔心孩子因為沒進重點班而無法獲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實行“陽光分班”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維護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那么,“陽光分班”究竟怎么分?近些年,全國各地有著形式不一、因地制宜的探索。
近日,記者從內蒙古包頭市教育局了解到,當地不少區縣都已經制定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陽光分班’工作實施方案”。
8月27日,包頭市昆都侖區九中召開“2025年新生年級‘陽光分班’現場會”。
為切實規范義務教育招生入學秩序,全力遏制“擇班”“擇師”現象,積極促進教育公平,昆都侖區九中嚴格依照《昆都侖區2025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陽光分班”工作實施方案 》,有序推進2025年“陽光分班”工作,以公開透明的流程,為起始年級新生開啟公平求學新起點。
具體來看,昆都侖區九中“陽光分班”工作開展前,學校先組建了涵蓋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監督員的參與團隊。8月27日,分班程序正式啟動,相關工作人員首先介紹參會人員,讓各方代表明晰分工與職責。
隨后,校領導著重強調“統一性、公開性、均衡性、全體性”四大原則,從制度層面保障分班過程公平公正,讓“陽光分班”有章可循。
昆都侖區九中“陽光分班”采用“兩輪抽簽”模式,第一輪抽順序,第二輪抽班級。現場,代表們有序參與,每一步操作都在所有家長的目光與全程錄像記錄下進行,錄像留檔保存,確保過程可追溯,用透明化操作打消家長疑慮。
抽簽結束后,校方征求與會人員感受與意見。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等紛紛肯定流程的公開公正,在確認無誤后,宣布本次“陽光分班”合規有效。
最后,由學校工作人員填寫兩份分班結果登記表,一份經校長簽字蓋章送交當地教育局,一份由教師、學生、家長、監督員代表簽字留檔,從流程啟動到收尾,環環相扣,構建起完整、規范的“陽光分班”工作閉環。

像昆都侖區九中一樣,我國多地學校都以公開透明的操作、嚴謹規范的流程,通過各種形式的“陽光分班”,踐行教育公平的承諾。
安徽省在全省范圍內推行“五堅持三嚴禁”,堅持全面覆蓋、均衡配置、陽光公開、隨機生成、班級穩定,嚴禁組織入學考試分班及設立重點班、快慢班等,系列舉措有效減少了“擇班熱”現象,切實推動政策制度精準落地、取得實效。
重慶市采取“雙隨機”(學生隨機分班、班主任隨機派班)模式,使用政務工作平臺“渝快辦”系統,邀請家長親手操作分班程序,整個過程透明可視。分班結果一經生成,通過政務平臺無延時向家長同步推送。
有觀點指出,讓家長從教育的“旁觀者”變為公平的“共建者”,是“陽光分班”贏得支持的關鍵。通過深化公眾參與,這種“我的班級我做主”的深度參與感,消除了家長疑慮,切實提升了“陽光分班”的認可度。
“陽光分班”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廣泛深入的宣傳、解讀。安徽省阜陽市打造多元化傳播矩陣,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主動、提前、清晰地向社會傳達“陽光分班”的政策要點和程序,詳細公布市、縣、校三級政策咨詢與監督電話,暢通溝通渠道,讓家長的疑問能及時獲得解答。
數字平臺也為“陽光分班”提供了有力支撐。例如貴州省貴陽市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均通過統一提供的分班系統隨機組建班級和師資,用技術手段杜絕人為干預,讓分班過程更加透明。
監督機制是“陽光分班”公信力的有力保障。江西省在實施“陽光分班”過程中,邀請紀檢監察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家長及學生等各界代表共同見證,部分地區還通過網絡進行全程直播,讓廣大家長足不出戶即可“云監督”分班過程。浙江省嘉興市每學年組織開展專項督查,覆蓋全市義務教育學校,確保分班均衡不止于“一時”,更貫穿于學生成長的每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