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新職業信息,“睡眠健康管理師”被正式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這標志著我國睡眠健康服務進入規范化、職業化發展的全新階段。這一重大政策突破,不僅回應了超過3億睡眠障礙人群的健康訴求,也為睡眠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這一工種的確立影響深遠—我國睡眠疾病防控將實現從‘被動治療’到‘主動干預’的跨越,標志著我國睡眠健康服務邁入職業化新階段。”世界睡眠學會秘書長、北京大學睡眠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睡眠醫學科主任韓芳說。
“這一決策背后,是學科建設30多年的突圍、民眾需求的呼喚,更是一場關于‘生命三分之一時間’的健康革命。”韓芳道出了睡眠醫學發展的艱辛歷程。
長期以來,我國睡眠醫學始終處于呼吸科、神經科、耳鼻喉科等多學科的邊緣交叉地帶。技師職業缺失、醫保覆蓋不足、人才上升通道受阻,導致診療能力薄弱與市場需求暴增之間的尖銳矛盾。相關數據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擾率高達48.5%,超3億人有睡眠障礙,其中需要積極干預的達1.5億人。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專業睡眠服務人員缺口超10萬人,社區睡眠管理服務覆蓋率不足5%。
據中國睡眠研究會統計,目前國內至少有3500余家醫院在開展睡眠健康服務,睡眠相關的家居、康養、管理產業也在蓬勃興起。然而,專業人才極度短缺、服務標準缺失、培訓體系空白等核心矛盾,仍制約著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韓芳形象地比喻:“就像建了一座豪華機場,卻找不到合格的飛行員和地勤人員?!?/p>
“我們一直致力于通過科技創新改善人們的睡眠質量,但缺乏專業人才和標準體系,讓行業發展遭遇瓶頸?!眽舭俸霞揖涌萍脊煞萦邢薰荆ㄒ韵潞喎Q“夢百合”)董事長倪張根表示,“非科學睡眠產品泛濫,市場亂象叢生,這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也制約了正規企業的創新發展。”
作為深耕睡眠領域多年的企業,夢百合深刻感受到行業缺乏標準的痛楚。
新職業的發布,為睡眠健康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睡眠健康管理師作為社會服務型專業人才,將從事個體或群體睡眠健康的監測、分析、評估以及睡眠健康咨詢、指導和危險因素干預等工作,填補服務網絡空白。
新職業公布后,相關標準與指南制定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準入門檻設定在高中文化程度為起點,強調職業操守、溝通能力和實踐技能。培訓體系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操作課程,通過認證后還需接受繼續教育。未來還將通過學歷教育推進本科、研究生學位建設,構建完整的職業晉升路徑。

睡眠健康管理師的終極目標,是構建“預防—篩查—干預—康復”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從嬰幼兒期通過教育父母培養健康睡眠習慣,到青少年期糾正熬夜習慣、成年期開展睡眠健康管理,再到老年期睡眠保健干預,每個階段都需要專業人員的指導和服務。
韓芳認為,我國70%的睡眠障礙患者屬于輕中度,完全可以通過社區管理或家庭設備干預?!拔覀冄邪l的‘遠程管理系統’已實現睡眠呼吸暫停的居家篩查,結合可穿戴設備數據,管理師能遠程調整治療方案,既能緩解醫院床位壓力,也能讓偏遠地區患者獲得平等服務。在醫院研發成熟的技術,可以進一步拓展到社區、家庭以及其他社會服務領域,如康養、賦能產品升級換代等,睡眠健康管理師會成為具體執行的主力軍,大有可為?!表n芳說。
新職業的設立為夢百合等相關企業的智能睡眠產品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我們終于看到了中國睡眠行業走向專業化、標準化的重要轉折點。”倪張根表示,“這不僅意味著國家政策對睡眠健康的高度重視,也為行業企業提供了清晰的人才培養方向和合作路徑?!?/p>
睡眠健康不再只是醫院的責任,而正在成為全社會、多產業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當每個社區都有專業的睡眠健康管理師,當每一張床墊都能承載科學睡眠數據,“好好睡覺”終將成為每個中國人觸手可及的健康權利。
“睡眠健康管理師”這支職業化隊伍將成為慢性病防控的主力軍,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睡眠健康達標率目標提供人才基石。在這場關乎每個人三分之一生命的健康保障與服務中,企業、醫療機構、專業人士將攜手共建中國睡眠健康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