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初秋的新疆恰是如此。前一刻戈壁灘還被烈日灼得發亮,下一秒或許就烏云壓境、大雨滂沱。天氣多變,是新疆獨特的自然名片,也成為旅途中不可忽視的變數。
近日,記者跟隨“‘綠鏡頭·發現中國’中央媒體走基層看氣象主題采訪報道組”走進新疆,深切感受到,從旅途順暢到人身安全,都離不開精準氣象服務的保駕護航。氣象預警與精細化預報,默默守護著在新疆的每一位旅客。
汽車沿著天山山脈南麓駛入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境內的天山托爾木大峽谷,獨特的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猛地撞進眼里,紅褐色的山壁被風沙刻出層層褶皺,遠處車輛揚起的塵土清晰可見。
“前些天,一場強降雨帶來的山洪就從咱們腳下的河床經過,現在仍然可以看出留下的山洪痕跡?!碧焐酵心緺柧皡^安全辦主任楊龍介紹,游客在峽谷內游玩的路線,其實也是峽谷洪水發生時的泄洪溝。
天山托爾木大峽谷所在地區氣候復雜多變,夏季高溫且多局地強對流天氣,特殊的地質結構不利于降水滲入地面,容易在短時間內發生洪澇災害。每年汛期(6到9月),大峽谷內會發生強降雨10—20次。
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天山托爾木大峽谷通過與氣象部門合作,建立峽谷氣象站,實時監測天氣變化。溫宿縣全境一共布設了45個區域自動氣象站點,覆蓋所有A級景區,其中天山托爾木大峽谷景區就布設了兩個。溫宿縣氣象局副局長段凌捷介紹:“因為大峽谷天氣比較特殊,汛期易產生對流性天氣,每天午后,我們會根據雷達回波與降水實況來發布各類預報、預警信息?!?/p>
除此之外,大峽谷景區每天都會安排經過氣象知識培訓的工作人員前往峽谷地勢較高的后山處,觀察云層變化,向景區安全部門及時匯報情況。
8月4日15時57分,大峽谷接收到暴雨黃色預警,緊接著是橙色預警,景區立即研判,暫停接待游客,安保部組織人員疏散游客。16時30分,1000多名游客全部集中到安全島上,區間車在一個半小時內將大家疏散出景區。
楊龍說:“景區收到預警后,我們會根據預警級別采取不同措施,今年已經成功應對12次短時強降雨。”
位于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博州”)境內的賽里木湖景區面積達1314平方千米,因為湖水湛藍如寶石,被譽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淚”(編者:因這里是大西洋暖濕氣流最遠能到達的地方,故有此稱)。環湖而行,一步一景,湖水遠遠不止“湛藍”這一種色調。
“5分鐘前,天晴風小的時候,湖面像鏡子,過一會兒,風來了,浪大得就像在海邊,湖水也會隨之變色?!辟惱锬竞芪瘯Y源環境管理局林業工程師阿布都瓦力·阿布力孜說,賽里木湖天氣突發性較強,突然就下雨,突然就放晴,風的方向也是說變就變。
賽里木湖周邊草原廣袤無垠,全年開放,為保障游客安全,氣象部門在賽里木湖周邊開展了全方位的氣象保障服務,建設區域自動氣象站8個,實時提供精準的風向風速、溫度、降水等氣象數據。
統計近5年氣象實況及災情發現,夏季雷電、冰雹、暴雨,冬季風吹雪、大霧,全年大風等都是賽里木湖及其周邊常見的災害性天氣。博州氣象臺預報員每天值班,針對景區,年平均發布雷電預警40余期。冬季針對風吹雪、大霧、大風等天氣與交警大隊互聯互通,對風吹雪及大霧天氣進行電話會商與預報;配合文旅需求研制賽里木湖開花期預報,配合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進行無人機賽里木湖草場觀測;環賽里木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重要賽事期間,博州氣象局提前7天開展中短期滾動遞進式的氣象預報服務,提前3天制作比賽時段精細預報,在賽事全程關鍵點位(起終點、爬坡點、彎道、風口區等)密集架設多套便攜式自動氣象站跟蹤服務。
阿布都瓦力·阿布力孜介紹,賽里木湖常年風很大,如果出現8級以上大風會實施交通管制,天氣預警信息也會通過當地的微信公眾號進行發布。
下一步,博州氣象局將圍繞智能數字預報業務技術發展方向,結合氣象服務工作實際,開展集成智能網格預報產品應用,推動賽里木湖景點“靶向式”預報能力提升。
8月15日下午,記者所在車隊行駛在G217線獨庫公路的南段,北段K587—K671(烏蘇驛至哈希勒根隧道出口)出現短時強降雨天氣過程,發生了泥石流災害。當地公安交管部門及時對這一路段實行了雙向交通管制。
獨庫公路全長561公里,有一半在2000米以上的云端里,翻越達坂跨過河谷,美景與險峻并存,是無數人心中的“此生必駕”。然而,冬季漫長寒冷,道路積雪、結冰嚴重;夏季多暴雨、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氣象條件的復雜性給這條路的交通安全帶來極大挑戰。
“獨庫公路分南段和北段,獨山子到喬爾瑪是北段,巴音布魯克到庫車是南段?!碑數匾幻緳C說,北段的急彎、隧道、涵洞比南段多,路況不好,經常會因為惡劣天氣封路。

為了保障獨庫公路的暢通和游客安全,新疆氣象部門聯合交通運輸、文旅等部門,在公路沿線密織氣象監測網絡。近兩年來,氣象部門增設了10個全要素氣象觀測站,“駐扎”于天瀑觀景點、哈希勒根隧道等氣象災害易發頻發區,實現溫、壓、濕、風以及降水、路面溫度、能見度、實景等要素觀測。信號傳輸也新增北斗系統,利用無人機影像及實景三維模型,甄別出140余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研發出時間分辨率為3小時、空間分辨率為5千米的預報服務產品,相當于給公路裝上了“千里眼”,時刻緊盯著春季融雪等關鍵數據的回傳,精準掌握“一公里一天氣”的細微變化。
觀測點的數據實時匯入到新疆智慧公路氣象服務平臺,一旦數值觸碰“安全紅線”,系統便會化身“吹哨人”拉響警報,為應急響應搶出預警時間差。
在旅游高峰期,獨庫公路能否提前開通或延遲封閉,氣象部門的專業意見起著關鍵作用。今年6月1日,獨庫公路正式開通,比往年提前18天開門迎客。自開通以來,新疆專業氣象服務網站每天發布獨庫公路沿線14個重要節點未來3天天氣預報?!敖z路氣象”手機APP每日發布沿線19個自動氣象站實況氣象數據和14個重要節點未來3天天氣預報。氣象站監測數據與預報信息及時共享給文旅廳、交通運輸廳、公安廳等部門,“路況情報”依托“靶向發布”和“閃信”系統,精準投遞到沿線電子大屏及每一位游客手機上。
途經果子溝大橋,一位自駕游客下車拍照,他說:“來之前還是有點擔心路況和天氣,但這一路上手機隨時能收到天氣預報信息,精確到每一段路有沒有雨情即將發生,挺安心的,安全有了保障,可以踏實地帶家人享受旅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