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緣何寫詩?
楊河山:2010年,五十歲的時候我開始寫詩,我應該是國內寫得比較晚的詩人之一。那么,寫詩是早些好還是晚些好?這真的很難說,但五十歲,畢竟還是有點太晚了。我多么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時代就開始寫詩,可是從一開始,我的詩似乎就已進入了中晚時期。至于為什么要寫詩,大概就是臨近退休,感覺生活枯燥,便想找一個永無止境的事情去做,作為自己的追求。
姚彬:記得第一次寫詩的時候是初中一年級,當時的學校叫涪陵第十一中學,語文老師李茂修說學校辦了一個文學社,他將把好的作文推薦過去。我交了十幾句分行的句子,最終刊登在學校油印校報《雛鷹》上。后來,我才知道它被稱為詩歌,就繼續(xù)寫了,中學時發(fā)表了幾十首詩在一些學生刊物上。一直到現(xiàn)在還在寫,近40年了。
2.你的詩觀是什么?
楊河山:幾乎沒有什么不可以入詩;寫詩的方式不止一種,應有無限的可能性;寫詩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并非刻意去寫,而是不得不寫;詩人為自己寫作;以陳述為主,拒絕過分的抒情,隱藏詩意,追求堅實、深厚、樸素與平易,顯示出石頭與金屬的品格質地;保持內心的澄澈,寫干凈的詩;詩人不能改變世界,也不能被世界所改變;詩不一定在遠方,但可以把人們帶到遠方。 ?
姚彬:因為對這個世界有話要說,所以繼續(xù)寫詩。我是俗人,有我的系列組詩《俗人姚彬》為證。詩歌是一個江湖,有啤酒江湖的義氣,有靈魂的廝殺和血光。但這個江湖永遠不會被顛覆,它允許你隨便進出,但詩人中也有俠客和強盜,有沽名釣譽和坐享其成者。寫詩的人其實應該做一個地道的創(chuàng)造者,應該保持無窮的探索態(tài)勢,應該形成自己的特色,應該有自己的城堡和侍衛(wèi)。?
3.故鄉(xiāng)和童年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楊河山:小時候生活特別貧困,經(jīng)常處于饑寒交迫的狀態(tài)。所以,故鄉(xiāng)與童年對我來說,意味著痛苦、無知與荒謬。但是,故鄉(xiāng)親切溫暖的家庭生活,也給予了我無數(shù)永難忘懷的記憶。
姚彬:故鄉(xiāng)對我來說它是語言的始發(fā)地與意義生成的母題。它有獨特的標識,譬如那棵歪歪斜斜的老柿子樹,譬如那間存放糧食的倉庫,它是我們小時候藏貓貓的地方,雖然倉庫沒有了,但兒時的伙伴總說起藏貓貓的事。如果沒有這個故鄉(xiāng),就沒有我個人經(jīng)驗的童年,就沒有我現(xiàn)在獨有的某些習性。
4.詩歌和時代有著什么樣的內在聯(lián)系與對應關系?
楊河山:詩人始終生活在時代之中。詩即記錄,詩所呈現(xiàn)的即我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所經(jīng)歷的生活。無論痛苦還是歡樂,都將被記錄下來,一個詩人的個人經(jīng)歷與情感悲歡。重構的生活現(xiàn)實,其實還是源于生活的真實,這里面蘊含著你對生活的理解與認識,是一種更高程度的真實,一種新的現(xiàn)實。此刻,個人即時代,一個人也可以反映一個時代,最起碼是時代的某種折射。
姚彬:詩歌在每個時代都有它的使命,它反映時代的特征,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詩歌的現(xiàn)代性。時代影響詩歌的發(fā)展,包括形式和內容,主題與風格的變化,這就是詩歌的詩意和語境。詩意和現(xiàn)代性是衡量詩歌好壞的一把尺子。
5.對于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你的困惑是什么?
楊河山:如何從陳舊的傳統(tǒng)手法中走出來,怎么做到這一首與以前所寫的不一樣,這是個問題。重復沒有意義,長期寫同樣的詩,令人感覺枯燥與厭倦。
詩的本質即真實與自由。如何寫詩,如何寫出獨特的不一樣的詩,如何探索創(chuàng)新,如何能達到真實自由的境界,這可能是每一個詩人夢寐以求的。而我還沒有實現(xiàn),我只是做了一點膚淺的比較低級的實驗。
姚彬:我的困惑是沒能最好地表達我的內心,也許和語言、經(jīng)驗、技術無關,或者說是對于邊界探索不夠。不管是語言體系,還是題材選擇,敬畏太多。還有就是有時膽小,對內心最痛的地方刨得不徹底,或者說是一段不得不隱藏的個人經(jīng)歷限制著自己,原則上說這不是逃避,反正我認為詩歌還沒達到讓我徹底付出和服從的地步。
6.經(jīng)驗和想象,哪一個更重要?
楊河山:想象更重要。因為如果只有經(jīng)驗而沒有想象,將沒有詩。你可能寫的是一篇日記,一部報告文學或者小說,而如果寫詩,則一定需要想象才能完成。
想象的美妙在于,它給予了詩以完全不同的展示空間。日常的事物因想象而不同,生活因想象而奇特豐富,世界因想象而精彩。正是因為想象,詩歌才呈現(xiàn)出其獨特的魅力。
姚彬:經(jīng)驗是對平時訓練有素,以及各種積累的展示和兌現(xiàn),有時是個人的,有時是眾人的。而想象一定更具個性特征。兩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對我來說,想象更重要,這是用之不盡的,“只要敢想,越想越迷人”。因為這么多年的堅持寫作,我的準備已足夠了。
7.詩歌不能承受之輕,還是詩歌不能承受之重?
楊河山:?輕與重是相對的?。詩可以表達社會現(xiàn)實,也可以生動表現(xiàn)個人所經(jīng)歷的獨特生活,并通過對這種生活的闡釋,獲得巨大的社會認知。最深的哲理,也許就藏在一棵樹里,或一朵花里。
姚彬:我理解的詩歌的輕,是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是一種個人經(jīng)驗的表達。而重則體現(xiàn)為對社會責任的擔當,是一種批判現(xiàn)實、弘揚時代精神的書寫。前者是隱喻和象征的,后者是具體和敘事的。我認為二者不是對立的,而是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如用個人經(jīng)驗去表達時代精神,它們是共同參與的。
8.你心中好詩的標準是什么?
楊河山:優(yōu)秀的詩一定是獨特的。我認為,好詩的標準就是當你讀過一次之后,便能深深記住它,產(chǎn)生難以磨滅的印象,然后再度尋找它,一次次讀它,每一次讀都會產(chǎn)生心靈的觸動。
姚彬:寫對生命的感動,對生活的信心和夢想,但一定要做到表達準確,是詩意、現(xiàn)代性、創(chuàng)造性的集中呈現(xiàn)。
9.從哪里可以找到嶄新的漢語?
楊河山:嶄新的漢語出自民間。最生動活潑,最貼地氣,因而最不可替代。生活中隨時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雖然不是詩人,但那些來自民間的言談,著實令人迷戀。
姚彬:在日常生活中,在經(jīng)典的閱讀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冥思苦想中,嶄新的漢語就在這些過程中蹦跶出來。
10. 詩歌的功效是什么?
楊河山:為人們提供認知事物、感知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姚彬:呈現(xiàn)個人經(jīng)驗,表達時代精神,賡續(xù)文化傳承。
11.你認為當下哪一類詩歌需要警惕或反對?
楊河山:刻意抒情與炒作。
姚彬:那種打著空靈標簽的空洞之詩;那種讓“露珠跳舞”、“青草戀愛”的虛妄之詩;那種打著“好玩”旗號的段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