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鄉村振興為指引,齊魯山海好品為線索,人文紀實綜藝《行進中國·山海篇》自7月20日起在山東衛視播出。本季節目將鏡頭聚焦山東,深入10座城市的鄉村田野,以紀實視角展現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行進中國》第四季“山海篇”,由山東衛視、愚恒影業集團出品,山東籍演員張曉謙擔任文化向導,中國臺灣演員郭品超提供跨海峽視角,廣東歌手俞更寅注入青春活力。三人化身“行進者”,在“山海推薦官”吳思嘉的帶領下,走進威海、日照、棗莊、菏澤等10座城市,以任務挑戰的形式,解碼鄉土文脈中的文化密碼與振興實踐。
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衛星頻道李楊短視頻工作室負責人、《行進中國·山海篇》制片人李楊表示,節目采用“行進”視角,通過嘉賓親身體驗農耕漁作、走訪新農人,在人間煙火中串聯農業現代化發展圖景。
多元創新
講好山東鄉村振興故事
《行進中國·山海篇》以“看山東,見中國” 為核心主題,創新創作形式,讓鄉村振興的宏大敘事落地為可感可知的個體故事。李楊介紹,相比前三季“邊境篇”“黃河篇”“大運河篇”,第四季“山海篇”注重以小切口呈現大主題,通過普通人的命運轉變,折射時代發展。
用腳步丈量熱土,用真情體悟變遷,本季節目更多使用“平視鏡頭”,記錄鄉村新貌、基層干部與新農人的時代風采。李楊表示,“無論是一輩子守著土地的農民、返鄉創業的新農人,還是帶動一方致富的鄉村帶頭人,他們的淳樸表達和奮斗故事,比任何旁白都更有感染力?!?/p>
節目注重“真聽真看真感受”,讓“行進團”成員從“觀察者”變為“參與者”。他們深入田間地頭、漁船碼頭,親身體驗“三夏”麥收、海上養殖、茶園采茶等農事,串聯鄉村振興的鮮活圖景。譬如,網友通過“行進團”三人在山東臨沂參與夏收、糧食減損比賽的花絮,直觀感受山東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并紛紛留言,“山東農業的機械化程度太高了。”
此外,節目將山東的優勢農業產業“有機融入”敘事:在威海聚焦西洋參與海帶培育,在日照深挖綠茶與藍莓種植,在濰坊展現蔬菜大棚技術……李楊介紹,主創團隊圍繞10座城市的特色產業,設計“數字挑戰”任務,比如,讓“行進團”在棗莊體驗農村電商直播,引出當地的石榴盆景賒銷養老模式;當“行進團”踏入菏澤,由于巨野工筆牡丹畫、曹縣漢服這兩個當地產業均以女性為主,節目組以鄉村振興中的“她力量”為主題,展現女性工作者在畫筆針線間繪就致富圖。
“紀實+綜藝”
勾勒齊魯鄉村振興全景圖
《行進中國·山海篇》在拍攝地選擇和內容設計上做足“功課”,力求全景展現齊魯大地奔涌的鄉村振興活力。李楊表示,山東是農業大省,每個城市的產業優勢和振興路徑都有獨特性。節目組的任務就是找到這些“差異點”,避免內容同質化。
節目組與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深度合作,歷經兩個月全省調研,最終確定以10座城市作為拍攝地。李楊介紹,主創團隊圍繞鄉村振興的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方面,梳理各地的“王牌產業”,比如,青島的菌菇產業和共享農場、淄博的沂源黑山羊養殖、濟南的農文旅融合項目等。在此基礎上,“經過反復研討和實地探訪,確保每個拍攝地都能代表山東鄉村振興的不同側面?!?/p>
為更好發掘各地特色,節目組建立“數據支撐+實地深挖”的雙重保障機制。一方面,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提供詳細的產量、產值數據,助力節目組精準把握產業亮點;另一方面,主創團隊聯動山東各市區縣農業農村局,與龍頭企業帶頭人、鄉村振興帶頭人等座談,實地探訪合作社、田園綜合體、村落,挖掘典型故事。在文登,節目組通過8粒種子的故事,講述王繼振、王文水等人,歷經數十年培育優質西洋參品種、帶動村民致富的歷程;在日照,“行進團”探訪“北緯 35度黃金產茶帶”,見證“南茶北引”工程中一代茶農的堅守。
節目以“紀實+綜藝”的創新敘事,用“場景化任務”激活人物故事。李楊表示,“我們不拘泥于新聞式采訪,而是將人物放在具體場景和任務中,找反差、找痛點?!崩?,在濰坊蔬菜大棚,“行進團”挑戰“辨認反季節蔬菜品種”,在答錯與糾錯中展現現代農業科技的神奇;在煙臺葡萄酒莊,節目組通過“葡萄采摘甜度比拼”,帶出當地釀酒葡萄的品質優勢。此外,房車作為“行進團”的移動載體,既是成員的“談話場”,又能串聯沿途風光,讓每一幀畫面都成為“美麗鄉村”的生動注腳。
文旅融合 賦能鄉土
“內容+文旅”深度融合,《行進中國·山海篇》將鄉村振興的成效轉化為可體驗、可參與的消費場景。“希望節目不僅是記錄者,更是賦能者,能夠通過內容創作激發鄉村文旅活力?!崩顥钊缡钦f。
《行進中國·山海篇》采用“節目—取景地IP共建”的模式,將農村文旅資源轉化為特色線路:“威海篇”串聯張家產鎮參源館、道地參業基地、天沐溫泉度假區,打造“西洋參文化體驗線”;“日照篇”以“茶旅融合”為主線,整合薄家口村茶園、崧茗茶敘茶室,設計“制茶研學游”線路。李楊介紹,“這些線路并非憑空設計,而是基于當地產業基礎,通過‘行進團’的體驗,助其破圈,形成‘行進中國×農文旅’聯名IP,賦能鄉土。”
節目組將田園民宿、鄉村市集等文旅項目融入任務設計。“日照篇”中,“行進團”完成采茶任務后,入住茶園民宿,鏡頭記錄他們在露臺品茗賞景的畫面,民宿的清新環境和茶文化體驗迅速引發網友關注;“棗莊篇”則通過“city walk”(城市漫步)的形式,呈現西迭湖村、藤花峪村的古樸風貌,讓“心靈療愈之旅”成為當地文旅新標簽。
本季節目還嘗試將“助農”與“文旅”結合,構建“內容即貨架”的傳播模式?!靶羞M團”在棗莊參與“村播”挑戰,直播推銷當地石榴制品;在日照鮮葉市場,成員挑戰分秒必爭的采茶、售茶過程,既展現市場交易生態,也吸引愛茶游客前來打卡。李楊表示,“節目聯動山東136個區縣融媒,形成傳播矩陣,同時在小紅書、抖音發布‘打卡攻略’,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山東鄉村的多元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