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個月鏖戰,2025年電影暑期檔(2025.6.1—8.31)圓滿收官。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2025年暑期檔累計票房119.66億元,超過2024年暑期檔總票房成績(116.43億元)。檔期內國產影片票房占比76.21%,票房前五名影片分別為《南京照相館》28.9億元,《浪浪山小妖怪》14.55億元,《捕風追影》8.79億元,《長安的荔枝》6.78億元,《侏羅紀世界:重生》5.67億元。此外,暑期檔觀影人次3.19億,超過去年的2.84億人次。
今年暑期檔共有134部電影上映,檔期內誕生不少高分佳作。《南京照相館》《羅小黑戰記2》《戲臺》《浪浪山小妖怪》《捕風追影》等多部電影豆瓣評分在8分以上,一些影片憑借過硬質量實現票房逆跌。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暑期檔較去年同期,實現票房、人次雙增長。這是優質內容供給和觀眾理性消費“雙向奔赴”的結果。暑期檔票房佳績讓全年電影市場看到新的可能——即便在競爭激烈的娛樂環境中,院線電影依然有能力制造話題與觀影熱潮。
票房走勢后勁十足
今年暑期檔的一大特點是低開高走,后半程發力。
前半程表現較為平淡,《醬園弄·懸案》《無名之輩:否極泰來》等國產片市場反映不如預期,全國票房大幅落后于去年同期。《惡意》《聊齋:蘭若寺》《長安的荔枝》等影片雖質量不錯,票房上卻后勁不足。
引進片則在前半程表現較為出色。《侏羅紀世界:重生》以5.67億元票房位居今年暑期檔票房第五名,《F1:狂飆飛車》以4.29億元排名第七,《名偵探柯南:獨眼的殘像》和《碟中諜8:最終清算》也在檔期內分獲3.98億元、3.55億元票房。
7月中旬以后,市場熱度攀升明顯,《南京照相館》的亮眼表現迅速帶動大盤上漲,《浪浪山小妖怪》《羅小黑戰記2》《戲臺》等影片形成合力,單日大盤連續兩個周末穩定在3億元以上,觀影熱度穩步上升。
8月下旬,臨近暑期檔尾聲,市場又沖出一匹黑馬——成龍、梁家輝、張子楓等主演的動作電影《捕風追影》。影片憑借超強口碑持續發酵,上映次周末票房大幅逆跌,扛起8月底至9月初的市場大盤,為暑期檔最后半個月的沖刺階段發揮關鍵助推作用。
燈塔專業版數據分析師陳晉表示,今年暑期檔后勁十足,進入7月后,連續三周大盤票房環比上漲,連續三個周日大盤票房實現逆跌,單日大盤票房更是連續39天破億元。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胡建禮分析,“今年暑期檔票房前四名全是7月18日以后上映的國產影片。票房前十名中的七部國產影片,也都是7月18日以后上映的。”胡建禮提到,今年6月票房僅19.07億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2.32億元;7月票房40.67億元,不及去年同期的53.78億元。然而,8月票房59.9億元,遠超去年同期的40.31億元。“大盤在下半程絕地反擊,最終實現逆風翻盤。”
今年暑期檔觀影人群發生一些變化。燈塔研究院發布的《2025暑期檔電影市場洞察報告》顯示,暑期檔觀眾年齡成熟度大幅提升,40歲以上用戶占比首次突破20%。
各類影片的觀眾構成呈現差異化。陳晉告訴記者,《南京照相館》以30—39歲女性觀眾占比突出,《羅小黑戰記2》集中25歲以下年輕女性觀眾,《戲臺》則吸引超四成年長觀眾。此外,《南京照相館》《浪浪山小妖怪》等影片,多人結伴觀影比例顯著,親子組合成為主流。
區域分布上,一線城市票房占比回升,華東地區表現亮眼。值得注意的是,《南京照相館》強力激活三四線下沉市場,《長安的荔枝》《戲臺》等喜劇片則在北方地區表現突出。
城市方面,上海連續3年摘得暑期檔票房冠軍,北京、深圳、廣州、成都、杭州、蘇州、武漢、重慶、南京分列第2至第10名,江浙滬及華南地區今年暑期檔同比票房增幅突出,廣州、蘇州、南京票房排名同比提升。
佳作頻出 口碑制勝
“影片類型方面,暑期檔呈現百花齊放的格局,上映影片涵蓋歷史、動畫、喜劇、古裝、動作、運動、懸疑、劇情、戰爭、犯罪等多元類型,滿足不同觀眾的觀影需求。”陳晉告訴《綜藝報》。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電影《南京照相館》《東極島》《山河為證》以真實歷史事件為依托,從不同視角展現中國人民的抗戰歷程,彰顯偉大的抗戰精神。其中,《南京照相館》取材于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真實罪證影像,故事圍繞“日軍罪證照片”展開。電影以歷史照片為依據,揭示日軍罪證照片的來源,展現罪證得以曝光的艱難險阻,目前全球票房約30億元。影片傳遞正確史觀,在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地熱映,讓更多海外觀眾通過光影銘記歷史,珍視和平。
國產動畫電影在今年暑期大放異彩。陳晉表示,《浪浪山小妖怪》《羅小黑戰記2》兩部二維動畫電影覆蓋全年齡段觀眾,實現口碑票房雙豐收。其中,《浪浪山小妖怪》上映兩周即刷新中國影史二維動畫票房最高紀錄。《羅小黑戰記2》超越前作票房成績,展現強勁的市場號召力。這兩部二維動畫作品的成功,與春節檔三維動畫《哪吒之魔童鬧海》相呼應,“充分印證中國動畫產業在美學高度、工業水準、敘事內核及創作模式上都有突破性進步。”
動作、喜劇等類型也備受歡迎。《捕風追影》回歸傳統警匪動作片,以硬橋硬馬的對打、凌厲的槍戰場面、緊湊的追逐戲份,重現觀眾熟悉的“硬核質感”。該片口碑一路走高,票房已破8.79億元。喜劇片《長安的荔枝》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講述唐代小吏為完成“荔枝使”任務踏上征途的故事。主創團隊表示,希望觀眾通過李善德的故事,感受普通人的生命力與堅持。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暑期檔口碑表現堪稱近年最佳。在豆瓣平臺,《南京照相館》評分8.7分,《浪浪山小妖怪》評分8.5分,《捕風追影》評分8.2分,今年暑期檔票房前三名影片都在8分以上。其他票房表現亮眼的國產影片也取得不錯評分:《長安的荔枝》7.6分,《羅小黑戰記2》8.7分,《戲臺》8分,《F1:狂飆飛車》8.7分,《新馴龍高手》8.3分。
高分佳作影片數量較往年明顯增長。對此,胡建禮認為,“好口碑的電影足夠多,是今夏電影市場能在開局不利的情況下逆襲的重要原因。”
他還談到,引發觀眾情感共鳴是掀起觀影熱潮的制勝因素。“今年暑期檔冠亞軍影片《南京照相館》和《浪浪山小妖怪》,盡管題材和類型迥異,卻都是能讓觀眾共情、引發社會熱議的出圈佳作。”
胡建禮分析,《南京照相館》承載著中國人民沉重和慘痛的歷史記憶,以“大歷史,小切口”的敘事策略,通過片中平凡人物的細膩情感表達和真實歷史呈現,直抵觀眾內心深處;《浪浪山小妖怪》講述四個底層小妖怪努力尋找自身價值和出路的故事。觀眾觀影時,很容易將自己的生活境遇與小妖怪的冒險經歷相聯系,從而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今年暑期檔,新一批導演帶著銳氣與想象力登場,為市場注入新活力。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研究員孫佳山表示,2025暑期檔一大特色是中國電影新力量崛起。《南京照相館》導演申奧、《長安的荔枝》導演大鵬、《浪浪山小妖怪》導演於水,以及《羅小黑戰記2》導演木頭、顧杰……新一代導演、編劇都有著突出表現。
“點映”助力口碑發酵
每年暑期檔,電影片方都在營銷宣傳上各出奇招,助推影片破圈傳播。
根據拓普數據《2025年暑期檔電影洞察與營銷戰略》,《南京照相館》以點燃愛國情懷為核心宣傳策略,通過在映前發布真實歷史向預告片等方式,成功激發觀眾愛國情感并吸引觀影。《浪浪山小妖怪》憑借《中國奇譚》班底和“小妖怪視角看西游”的設定,成功激發觀眾興趣,并通過抖音、B站等平臺持續推動話題發酵。《羅小黑戰記2》面向粉絲群體進行內容宣傳,同時在B站推動用戶二創,有效鞏固粉絲基礎。
與此同時,“點映”成為暑期檔一種主要的發行+宣傳方式。《南京照相館》《浪浪山小妖怪》《長安的荔枝》《戲臺》《捕風追影》《醬園弄:懸案》《無名之輩:否極泰來》《惡意》《你行!你上!》等影片,都采取了這一宣發策略。
以《南京照相館》為例,影片7月25日全國上映,片方于7月19日開啟大規模點映。隨著好口碑發酵,觀眾紛紛自發為影片宣傳,“自來水”效應顯著。該片6天點映票房9798萬元,為正式上映后的票房大賣奠定堅實基礎。
8月16日,成龍主演的警匪動作片《捕風追影》全國公映。然而,該片此前已展開長達兩周的超前點映,點映票房8719萬元。憑借點映積累的好口碑,影片上映首日贏得21.9%的排片占比,首周末票房2.17億元,被觀眾譽為近年來精彩的動作片之一,還被贊揚是2017年《英倫對決》之后,口碑和市場表現最好的成龍電影。
“點映是最實在的宣傳,能給片方帶來真金白銀。高質量影片通過點映高效積累好評,形成正向傳播;反之,對于質量不佳或口碑兩極的影片,點映則會加速負面效應擴散。強大的倒逼機制,正成為驅動影片質量提升和市場優勝劣汰的重要引擎。”胡建禮如是說。
影院端的創新營銷是今年暑期檔另一大亮點。多家影院通過影旅聯動、場景復刻、電影主題陳設等方式,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廳。例如,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影院,在《浪浪山小妖怪》首映日推出“西游日”主題活動,以全影廳放映、全時段互動和全場景體驗的模式,讓觀眾從“看電影”變為“玩電影”;《南京照相館》上映期間,部分影院復原1937年南京街景,打造沉浸式歷史現場。這些創新舉措為票房增長注入新動力。
隨著暑期檔電影票房一路飄紅,電影周邊衍生品銷售熱度同步攀升。據報道,《浪浪山小妖怪》IP已與30余家企業達成合作,與電影同期上線的衍生品超800款。該片上映首日,上海聯和電影院線周邊衍生品銷售額突破700萬元。《羅小黑戰記2》片方在全國千家主題影城設置快閃小店,快閃活動期間共推出116款周邊衍生品,累計銷量近14萬件。豐富的文化IP資源和巨大的消費市場,共同構筑中國電影衍生產業強勁發展的底氣。
全年票房沖擊500億元
政策層面的支持,為暑期檔電影市場注入強大助推力。4月18日,國家電影局在北京啟動“中國電影消費年”,推出觀影補貼、票務優惠、跨界合作等一系列促進電影關聯消費的舉措。“跟著電影去旅游”“跟著電影品美食”等活動多點開花,票根引發的鏈式消費效應凸顯。
6月6日,財政部官網發布《關于下達2025年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補助地方資金預算的通知》,披露2025年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補助資金預算數為2.70億元,6月下達0.81億元,加上提前下達1.89億元,全年共計下達2.70億元補助。此外,中國銀聯、貓眼、淘票票等機構共同投入逾10億元補貼,為暑期檔票房增長提供堅實支撐。
“今年暑期檔良好的成績,為全年票房沖擊500億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陳晉表示。隨著暑期檔落下帷幕,后續影片同樣值得期待。官宣定檔9月18日的電影《731》,目前貓眼、淘票票雙平臺“想看指數”超650萬人。定檔國慶假期的《刺殺小說家2》《熊貓計劃2》《三國的星空第一部》等影片有望再掀觀影熱潮。待映新片中,馮小剛導演的《抓特務》,吳京、謝霆鋒、李連杰主演的《鏢人》,文牧野導演的《歡迎來龍餐館》,以及賈玲的《轉念花開》等作品,引發廣泛關注。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暑期檔的熱鬧景象表明,觀眾并未遠離影院,中國電影正在重新認知社會與觀眾的變化,完成自我調適與轉型升級。在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優質內容供給充足的背景下,中國電影市場有望迎來全面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