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我今年第三次來新疆,每次都有新的思路,總結起來就四個字一一趁熱打鐵。”6月26日,正在參加2025(中國)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簡稱“商博會”)的馬來西亞中國合作總商會名譽總會長郭佳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很高興能夠與來自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的商界代表齊聚一堂,共謀合作新機遇。
此次商博會為期5天,以“共商亞歐合作共享絲路繁榮”為主題,舉辦60余場境內外貿易投資促進專項活動,涉及產業對接洽談及成果發布、招商引資推介等,百余家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吸引5000余名境內外專業觀眾與采購商到會。
遠超預期的盛會
據商博會秘書處秘書長王曉輝介紹,本屆商博會聚焦新疆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橋頭堡的戰略定位在繼續加大對周邊國家特別是中亞五國邀請力度的同時,著重擴大東盟、阿盟等地區國家參展邀請的規模和力度,積極拓展參展參會“朋友圈”,體現了商博會對東盟國家重要地位的重視,以及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的決心。
從新能源、新材料到現代農業、紡織服裝,廣泛的產業領域展示,讓商博會成為精準對接資本、技術與合作伙伴的政策工具,為新疆現代化進程引入外部動能。展會現場創新采用“1+10+N”的布局設計,更清晰地彰顯了其戰略意圖一一并非單純的商品交易平臺,而是新疆“十大產業集群”發展藍圖的實體化呈現。
東盟國家對此次盛會的重視程度尤為突出。泰國國會主席兼下議院議長萬諾親自率團出席,萬諾將商博會定位為一次戰略性接觸,而非普通商業展銷,為展會注入了濃厚的合作意味。馬來西亞中國合作總商會等機構則表示有意向在展會現場舉辦展品推介、對接洽談、意向簽約等形式多樣的商務活動,推動合作企業簽署長期采購協議,這無疑有助于向全球展示新疆作為穩定、開放、充滿活力的經濟中心的形象。
東盟的西進新路徑
此次商博會共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參會,其中東盟國家的參與熱情尤為突出。對他們而言,此次參展的意義遠不止開拓新疆本地市場,更重要的是從中看到了一條通往中亞乃至歐洲的全新高效貿易走廊。
本屆商博會的展區內,東盟國家的展示內容豐富多元:國際特色商品館(4號館)專門設置“中亞及東盟國家”展區,泰國的熱帶水果、香米,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燕窩,越南的咖啡、腰果,印度尼西亞的香料、木雕等手工藝品齊聚一堂,既展現了東盟獨特的自然資源與傳統工藝,也通過物理空間的集中布局,強化了新疆作為連接東盟與中亞的樞紐的定位。
馬來西亞中國合作總商會此次帶著7家企業參展,帶來了50多款參展商品,涵蓋食品、香辛料、水產養殖設備等。馬來西亞GPR黃油曲奇餅干企業創辦人葉亭亭第一次來新疆參展,她表示坐了10多個小時飛機才到新疆,“新疆好大,市場潛力無限。”泰國展位前,青皮奶白鳳梨的試吃活動掀起熱潮。“不用泡鹽水,切開直接啃,甜度太高了!”市民王女士的贊嘆道出產品優勢。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批鳳梨從泰國東部果園直供,通過冷鏈班列直達新疆,新鮮度有保障,凸顯了物流通道對貿易的支撐作用。
不僅如此,隨著科技進步與產業升級,東盟國家在新興產業領域的成果也在展會上嶄露頭角,包括太陽能、風能開發利用技術,數字經濟、電子商務應用等,與亞歐國家的產業需求形成呼應,為合作開辟新空間。
這種參展熱情并非偶然。2024年,新疆與東盟的貿易額實現了高達 191% 的爆炸式增長,這為雙方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會主辦方也敏銳地捕捉并推動了這一趨勢。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的規劃圖上,4號館被明確命名為“國際特色商品館(中亞及東盟國家)”。這一結構性安排,在物理空間上將兩個地理上并不直接相鄰的區域緊密相連,其意圖不言而喻:將新疆定位為連接兩大區域的天然商業樞紐。

2025(中國)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陸海之橋”的崛起

118條國際道路運輸線、26條國際航線覆蓋19個國家,構建起“公路、鐵路、民航、管網、通信”五位一體的亞歐貿易動脈。
展會現場,“新疆通道”成為東盟企業洽談中的高頻詞,這背后是“陸海之橋”貿易網絡的實際效能在持續釋放。過去,東盟商品進入中亞需經漫長海運繞道歐洲或中東;如今通過新疆這個“陸海之橋”,物理距離和時間成本大幅縮短,為東盟進入中亞市場提供了更快捷、可能更低成本的選擇。馬來西亞參展商帶來的燕窩深加工產品,計劃依托新疆國際陸港區的冷鏈物流網絡,通過烏魯木齊集結中心,經中歐班列把產品發往波蘭、德國。老撾椰子參展商也分享了親身體驗一一試展品通過中老鐵路冷鏈班列直達烏魯木齊,全程溫控數據可實時查詢,“原本擔心運輸損耗,實際新鮮度超出預期,這讓我們對借道新疆進入中亞市場更有信心。”
自前,新疆已與21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118條國際道路運輸線、26條國際航線覆蓋19個國家,構建起“公路、鐵路、民航、管網、通信”五位一體的亞歐貿易動脈。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口岸推行的“鐵路快通”模式,使通關時效提升 30% ,讓東盟的電子產品、特色農產品能快速通關,高效運往亞歐各地,顯著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這一切正在重塑新疆的角色一一從中國東西向貿易的“通道”,升級為連接南北、貫通陸海的“樞紐”。貨物在這里不再只是簡單過境,而是經過集散、加工、交易后重新定向,讓新疆成為東盟產品進入亞歐市場、開展深度合作的核心中轉平臺。對于尋求新增長點的東盟國家和渴望融入全球經濟的中亞國家而言,烏魯木齊的這場盛會,或許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的亞歐大陸貿易版圖,很可能將圍繞這個新的支點重新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