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生長在北京,茉莉花茶早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酷暑寒冬,來上一杯馨香馥郁的花茶,那真是莫大的享受。在得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花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北京名譽董事長王秀蘭老師要帶隊前往廣西橫州傳授花茶制作工藝,我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決定親身到橫州體驗一下。
橫州:茉莉花開的秘境
茉莉花可以說是橫州最有知名度和代表性的物產,這里地處北回歸線以南,長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出產的茉莉花開花早、花期長、花蕾大、產量高、品質好、香味濃,早在明代就有“茉莉花甚廣,有以之編籬者,四時常花”的記載。2006年,橫州茉莉花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24年全市茉莉花種植面積超13萬畝鮮花產量達11萬噸,已然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依托這得天獨厚的資源,茉莉花茶自然成了橫州的優勢產業,張一元早在2016年就在這里投資建設了大型茉莉花茶標準化產業園。我們一行剛下高速,滿眼便是茉莉花開的盛景,馨香縈繞鼻尖,旅途的疲憊瞬間消散,心情也隨之輕快起來。當地負責接待的毛老師提議去田間走走,先了解茉莉花的種類與相關知識。進了茉莉花園,才知道原來茉莉花也有很多品種,除了常見的多瓣茉莉花,還有單瓣茉莉花,老師說這是來自福建的品種,產量不高,價格不菲。其實全國很多地方如湖南、安徽海南等地都有種植茉莉花,海南五指山一帶所產茉莉花品質也很好,但由于交通等條件限制,茉莉花產業沒有能夠發展起來,只有橫州坐享天時地利人和,成為茉莉花的重要產地。
橫州的茉莉花產量占中國總產量的 ?(0) 以上,占世界總產量的 $\textcircled { \div } \textcircled { \div } \%$ 以上。很多花農通過種植茉莉花發家致富,過上了小康生活。小小的茉莉花后面,是民生發展的大事業。

花茶工藝里的門道
在王秀蘭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張一元的制茶車間,近距離參觀學習制茶工藝并親自上手體驗。平時和藹可親的王老師,進了車間就截然不同,神情非常嚴肅認真,對每一個細節都毫不含糊。張一元的花茶窨制工藝非常講究:選花時對花朵形態有嚴格標準,收購的鮮花需第一時間送入車間“養花”,待花苞綻放成鷹爪狀,再進行篩花,剔除未開放的花骨朵剩下的鮮花方能與茶葉拌和窨制。為了避免茶堆溫度過高,4個小時后會進行拌和,讓氧氣進入里面,避免因為溫度過高導致鮮花變質。依據茶壞的制作工藝產地和等級的差異,制作花茶的窨制次數也有所不同多的可以達到九窨至十幾窨,工序煩瑣復雜,只有像王秀蘭老師這樣有著數十年制茶經驗的前輩才能掌握其中的微妙之處。
茉莉花茶需要反復多次窨制,整個過程不能中斷,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點差錯,工人們幾乎連夜工作,無法睡覺,非常辛苦。在王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同行的小伙伴們也上手體驗了茉莉花茶制作全過程,不夸張地說,站著都快撐不住了,也算是體驗到了制茶工人的不易,突然覺得張一元的花茶價格貴點兒是有道理的。最后大家拿著自己做的茉莉花茶進行了一次評比,王老師的點評非常精準到位當然也毫不客氣,讓我們清晰認識到與前輩老師的差距,收獲很大。
小小花朵背后的產業大文章
現在正是茉莉花生產的旺季,花農從早上9點到下午3點都在地里采花。下午4點,我們來到了橫州茉莉花收購市場,看到花農背著自己辛苦采下來的大包小包的鮮花賣給收花的老板。鮮茉莉花當天的收購價格是15元一斤,據說在入伏之后茉莉花吐出的香氣最為醇厚,伏花價格也更貴,收花的價格最高會達到45元一斤。收花老板們熟練地打開花農的袋子,從底下撈起鮮花認真檢查,很快就決定這些花是否留下。隨著鮮花倒入收花人身后的平地上,花農們勞碌了一天的成果得到回報,每個人都喜笑顏開。
陪同我們的老師介紹說,為了發展茉莉花產業,當地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積極支持有機種植,推廣蟲害治理和無毒農藥等先進技術,最終把橫州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這里的茉莉花產量占中國總產量的80%以上,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除了用于制作花茶之外,茉莉花還有很多用途,對當地經濟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很多花農通過種植茉莉花發家致富,過上了小康生活。小小的茉莉花后面,是民生發展的大事業。
踏上返京的航班,回想著制茶的喜悅與收獲,鼻端仿佛還縈繞著茉莉的裊裊花香。有些香氣從不會因距離而消散,往后每個捧起茶杯的時刻,我大概都會想起橫州田埂上那抹潔白,在時光的浸潤里慢慢散發出生活的馨香。而我們,都是這縷香氣的見證者和受益者,也是讓它繼續流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