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從小就不是個自律的人,需要依靠他人的監督才能把事情做好。中小學時期有老師、父母管著,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學業,考上一所211高校。但大學沒人管了,我就徹底放飛了自我,整天刷視頻、打游戲,過得渾渾噩噩。
轉機出現在大一下學期。那時我們的高數老師分享了省高等數學競賽即將舉行的消息。抱著玩票的心態,我隨手報了名。
當晚,我在朋友圈分享了報名繳費成功的截圖。很快,家人、朋友紛紛在這條朋友圈下留言,說了很多鼓勵的話。那些留言在我心里激起陣陣漣漪,我忽然生出一股莫名的責任感—好像他們通過留言的方式,隔著電子屏幕在監督著我。
大丈夫一言既出,總得做出點成績吧!
接下來,我開始搜集國內外數學教材和習題集進行自學。剛開始并不順利,畢竟懶惰了半年多,不可能一下就變得自律。但慢慢地,我發現發朋友圈能監督自己,記錄和展示每天學習的內容,收到的每一個點贊、每一條留言都會轉化為我前進的動力。
說是虛榮也好,沉迷數據也罷,這方法確實適合我。很快,我就刷完了一本習題集,用光了手頭所有的筆芯和草稿紙。要知道,我發朋友圈那一個月用掉的草稿紙,竟然是我之前一個學期用掉的總和!
此時,我已經生出一股好勝心了。朋友圈發得越多,我心里就越有一種榮譽感。當所有人都知道你在做這件事,如果最后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那委實不好收場。因此,在自尊心的驅使下,我更加勤奮了,并迅速網購了一批“戰略物資”。收到快遞的那天,我又發了一條朋友圈,內容是這樣的:“19歲,全款拿下一箱草稿紙,沖沖沖!”
最終結局不負所望,在那年的省高等數學競賽中,我獲得省一等獎,全校第一。當把獲獎證書發到朋友圈后,我收獲了有史以來最多的點贊和留言。
從此,朋友圈成了我的自律神器。
最難忘的是早睡挑戰。我失眠一直很嚴重,高中時是由于學業壓力,而在大學則是因為熬夜玩手機,經常凌晨兩三點才睡,白天精神萎靡,黑眼圈和痘痘也長期在臉上安營扎寨。
我決心靠朋友圈克服熬夜的壞習慣。我為自己制定了30天早睡挑戰,發布到朋友圈:“從本月1日開始,到下個月1日,時長30天。挑戰期間,我每天23:30之前睡覺,如果沒有做到,在下個月1日接受懲罰,具體懲罰內容由本條朋友圈下的留言決定。”
這條朋友圈一經發布,瞬間收到很多評論,朋友們踴躍提議,那一條條“觸目驚心”的懲罰措施讓我暗下決心,絕不能輸。
說話容易,積習難改。有一次,快到23:30了我還在刷視頻,朋友看到我在線,立即提醒我。無奈,我只得關掉手機,閉眼睡覺。
還有一次,我心懷僥幸,想要偷偷看一會兒小說。反正看小說又不會有人發現我在線。但沒想到這時有個朋友打來了電話,當電話鈴聲響起,我瞬間做賊心虛,任鈴聲響了許久才敢接。不出所料,朋友是特意打來提醒我睡覺的。
不過,哪怕是朋友圈監管力度如此之強,我的第一次早睡挑戰還是失敗了。畢竟對于習慣熬夜的人,讓他按時睡覺簡直比登天還難。之后,我愿賭服輸,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輔導員老師提出的懲罰一連續一周上課坐第一排,并拍現場照片發給老師監督。
但我可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不久我又發起了第二次早睡挑戰。這一次,我成功了,并且此后一直保持著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直到現在。
我通過發朋友圈保持自律已有兩年多。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未曾辜負這大好時光
(摘自2025年第14期《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