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們經常會見到許多“名不副實”的動物,也就是說,這些動物不屬于它們名字中出現的動物大家族。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認識幾種這樣的動物。
你見過豪豬嗎?看到它的名字你是不是以為它和“老豬家”有什么關系?其實,它是一種嚙齒類動物,和老鼠的親緣關系更近。
豪豬又名箭豬,因其身上長滿了棘(jí)刺,像背了一身箭一樣而得名。有許多人覺得它和刺猬長得很像。豪豬之所以被歸為嚙齒類動物,是因為其上、下頜都只長了一對可以終身生長的門牙。
豪豬這名字引起的“誤會”主要源于其外形?!渡胶=洝分芯陀袑π嗡坪镭i的異獸豪彘(zhì)的記載,“狀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jī)而黑端”。這句中的“豚”就是豬的意思,說這種異獸外形很像豬,身體覆蓋白毛(棘刺),毛長得像簪子一樣大,并且尖端是黑色的。不難看出,早在上古時期,人們就發現豪豬長得像豬了。
豪豬在生物學分類中為嚙齒目豪豬科豪豬屬動物。目前全球共有11種豪豬科動物,不同種類的體形差異很大,我國常見的是帚尾豪豬和馬來豪豬。
絕大多數豪豬的身上都長有棘刺,尾巴上也有棘刺或是硬毛,這些棘刺是它們用來警示或防御的重要“武器”。生活在非洲的豪豬背上的棘刺長達30厘米,且十分堅硬。南非豪豬受驚時,尾部的棘刺可立即豎起。遇到敵人時,它們甚至可以將身體背向對方,用臀部粗大的棘刺朝對方猛刺過去。雖然一些大型貓科動物具備捕食豪豬的能力,但有研究顯示,非洲獅群捕食豪豬的成功率僅18%,許多獅子會被豪豬的棘刺刺傷引發感染,甚至因此喪命。所以,你可不要小看這個“刺頭”的戰斗力喲!
接下來出場的這位,無論名字、物種分類還是“風評”,都爭議很大。它就是鬣狗。
鬣狗是一種體格健壯、前肢長于后肢的肉食動物。雖然它以“狗”為名,長得也像狗,卻不屬于犬科動物,而是屬于鬣狗科。大部分種類的鬣狗,脖子后面都長著長長的鬣毛,就像馬和獅子的鬣毛似的,故而得名。



如果要問鬣狗跟哪種動物的親緣關系更近,答案一定會讓你意想不到,是貓科動物,特別是靈貓科動物。鬣狗科動物曾經是個龐大的家族,廣泛分布于我國北方地區,但是如今它們家族并不景氣,只剩下寥寥4種,分別是斑鬣狗、棕鬣狗、條紋鬣狗和土狼。
我們常說的鬣狗一般指斑鬣狗,它們在鬣狗科中體形最大,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許多人認為斑鬣狗是靠“偷”“搶”獅子等肉食動物的“勞動成果”為生的“壞家伙”。其實,這可不是斑鬣狗“品行不端”,很多肉食動物都會采用這樣的方式,這是它們在食物缺乏時的生存之道。


實際上,斑鬣狗是非常優秀的捕食者,它們擁有強大的咬合力,可以輕而易舉地咬碎骨頭,無論是單獨捕食還是群體捕食,都會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戰術,它們大部分的食物都是靠捕食得來的。
2025年5月“找不同”
泊言 萬心寶 楊嘉依
馮雅珺 張博媛 周楨皓
提到我國的國寶大熊貓,大家肯定非常熟悉。那它們到底是熊還是貓?雖然它們的名字里有“貓”字,也長著一張圓圓的、有點兒像貓的臉,但從生物分類學上來說,它們是不折不扣的熊科成員。
既然如此,它們為什么不叫貓熊呢?其實這源于一個美麗的誤會。最初,法國科學家根據熊貓的特征和當時對熊科分類的認識,將其命名為“貓熊”,意思是“像貓的熊”。之后,我國的博物館首次公開展出大熊貓標本,標牌的書寫方式采用的是橫書,應該從左向右閱讀——貓熊,可當時的觀眾還是習慣以前從右向左的閱讀方式,于是誤讀成了“熊貓”。最終,這個被誤讀的名字口口相傳,反而比學名“貓熊”更深入人心,便成了大熊貓的標準名稱。
目前我國的大熊貓主要分為兩個亞種,分別是四川亞種和秦嶺亞種,它們各有各的特點。四川亞種的頭比較長,看起來更像熊,頭大、牙齒??;秦嶺亞種的頭則是圓圓的,看起來更像貓,頭小、牙齒大。它們的皮毛顏色也不一樣,四川亞種的胸部是黑色,腹部為白色;而秦嶺亞種的胸部則呈深棕色,腹部為棕色。這些特點讓它們看起來各有特色,都憨態可掬。
大熊貓雖然看上去不像其他肉食動物那樣兇猛,平常過著吃竹子的“素食”生活,但請記住,它們依然是猛獸,具有一定的野性,有很強的領地意識。在野外,如果大家遇到了大熊貓,可不要隨意靠近它們喲!
2024年年底,我國野生大熊貓的種群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約1100只增加到約1900只了,瀕危等級也由“瀕?!毕抡{為“易危”了。這說明我國對大熊貓的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大熊貓的種群數量會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