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應(yīng)該去上學(xué)啦!”孟里奶奶從報紙后探出頭。
“上學(xué)?”小獬豸的眉毛皺在一起,看起來十分困惑。
“啊,你該學(xué)一點(diǎn)兒關(guān)于人類的知識。”孟里奶奶說,“對你是有好處的。”
小獬豸低下頭,他的食指和拇指突然纏斗起來。太陽落山后,小獬豸背上背包,離開了孟里醫(yī)館。
小獬豸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小路。他穿過草地,爬上山坡,跨過小溪,迎面撞上了一片黑色的樹林。微風(fēng)拂過,林中傳來“叮叮咚咚”的響聲。他豎著耳朵聽了又聽,拍拍前爪,沿著樹干爬到了最高處的樹枝上。
他在樹枝間靈巧地穿梭,幾個跳躍后,便到了樹林中央。緊接著,小獬豸半臥在樹枝上,警惕地打量著周圍。四周一片漆黑,一點(diǎn)兒亮光從東南方向緩慢移動。隨著亮光越來越近,那聲音也逐漸清晰,像是一種節(jié)奏感很強(qiáng)的樂器發(fā)出的——“咚,咚咚”。
很快,小獬豸便弄清楚了那是什么——
兩支奇怪的隊伍出現(xiàn)在小獬豸的眼前。一支正在賣力表演疊羅漢——六個男童通過腳踩肩立成一道高塔,最下面是一個健壯的大力士;另一支排成“一”字形——他們拿著笛子、手鼓,走在最后的是個高個兒泥人俑,手里舉著一根長長的竹竿。
在樹枝上,小獬豸正用疑惑、震驚的眼神看著他們,“一”字形隊伍中的高個兒也正抬頭向上瞧。小獬豸連忙躲進(jìn)樹葉中間,他并不能確定高個兒有沒有看到他。這個泥人俑的眼睛又細(xì)又長,但看著好像沒有眼珠,誰也不知道他到底看向哪里。
“嘿,小怪獸!”高個兒喊道,他的眼睛既怪異又友善。
小獬豸從樹葉中探出頭,看到幾個外貌平常的泥人俑。他們長得很像,都是泥做的。可以想象,有個隨心所欲的制作者,他這里扭一扭,那里按一按,一個厚實的泥塊做身子,一段翹起一頭的泥條做四肢。他用僵直的大手漫不經(jīng)心地畫出了深邃的眼睛和寬闊的嘴巴。至于疊羅漢隊伍中的人俑,他們長相平凡,只是經(jīng)過烈火的淬煉,變得堅硬又白皙,配上色彩鮮艷的衣服,顯得格外精神。
“你好呀,小怪獸。”高個兒再次向小獬豸打招呼。
“你們是誰?”小獬豸問。
“我們是雜技表演藝術(shù)家。”高個兒說道。他的吐字方式有點(diǎn)兒奇怪,像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朝外蹦。
“雜技?”小獬豸問,“那是什么?”

“瞧好了您哪!”高個兒高喊一聲。只見他拍拍手,樂手們奏響了一支奇怪的曲子。怎么說呢,頭兩個小節(jié)顯示這是一首歡快的曲子,但接下來,笛子與手鼓總是“打架”,不是笛子搶拍,就是手鼓漏拍,音準(zhǔn)也差點(diǎn)兒意思。
但高個兒并沒有在意這些,他把一根竹竿頂在自己的額頭上,彎腰朝后,雙手在半空中擺動,盡量保持身體的穩(wěn)定性。這時,不知道從哪兒跑出來兩個瘦小的泥人俑,他們攀著他的身子,順著竹竿爬了上去。說他們是泥人俑實在有點(diǎn)兒勉強(qiáng),因為完全看不出他們的五官,但他們十分靈活,不僅在竹竿上輕松地爬來爬去,還可以繞著竹竿快速地旋轉(zhuǎn)。
吹笛子的泥人俑看見小獬豸露出驚愕的神情,不由得“撲哧”一聲笑了出來,樂曲被迫中斷。聽不到音樂的小泥人俑們“嗖”地滑下來,用極快的速度消失在樹林當(dāng)中。
“怎么樣,想不想加入我們?”高個兒說,“我們正好需要一個新節(jié)目。”他圍著小獬豸轉(zhuǎn)了一圈,說:“或許是一個馴獸類的節(jié)目。”
“馴獸?”小獬豸很生氣,鬃毛像蒲公英一樣奓(zhà)開。
“不不不,我是說,或許,你可以試試站到那個最高處。”高個兒指著那六個疊羅漢的男童說。

小獬豸仰頭向上瞧:“一,二……六。”最下面的兩個男童正踩在大力士的腦袋上,他們的肩上站著第三個男童,男童之上又有兩個男童,站在最頂端的是一個瑟瑟發(fā)抖、十分瘦小的男童。
“你下來,我替你站上去。”小獬豸喊道。
瘦小的男童愣了愣,小心翼翼地滑到地面上,局促地站到一旁。
小獬豸抓住大力士的褲子向上爬。大力士的衣服十分光滑,小獬豸費(fèi)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了大力士的肩膀上。他用了不少力氣,甚至露出了鋒利的指甲,大力士被抓得動來動去,似乎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才勉強(qiáng)保持平衡。可是大力士頭上的男童便沒有這番“忍功”了。小獬豸的爪子剛剛碰到其中一個男童的腿,他便大喊起來:“疼疼疼!”
他甩動著被抓住的腿,想要擺脫小獬豸的爪子。這下可糟糕了,所有的男童,還有小獬豸,全部摔了下來。
“對不起。”小獬豸捂著腦袋說,他的額頭上被撞出一個乒乓球大小的鼓包。
“呃……要不你來試試這個?”高個兒指著自己的竹竿說。
竹竿雖然光滑,但小獬豸很順利就爬到了竹竿的頂部。高個兒開始來回走動,他用眼神示意小獬豸在竹竿頂端做些什么。可那竹竿太細(xì)了,還沒有小獬豸的手掌寬,小獬豸緊緊抱住竹竿,一動不敢動。高個兒只能用力甩動桿子,小獬豸被晃得快吐了。
重新回到地面的小獬豸只覺得自己眼冒金星。他的耳邊響起很多聲音,他聽到泥人俑用熱情的聲音對他說:
“雖然……嗯……你想加入我們嗎?我們走南闖北,可以見到很多新奇的事物,你想跟我們一起嗎?”
“不了不了。”小獬豸連連拒絕,“我得趕緊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什么都不知道的孟里奶奶親自將小獬豸送到了文物精靈學(xué)校。
雜技俑 山西博物院藏
文中泥人俑雜技團(tuán)的“原型”是北魏的雜技俑,由七個成年胡人俑組成,其中一個胡人俑的額頭上頂著長桿,上面有兩個兒童正在做表演,其余六個俑神態(tài)各異。

三彩疊置伎俑 西安博物院藏

文中疊羅漢隊伍的“原型”是唐代的三彩疊置伎俑,整件俑高40.8厘米,共有 5層。最底層的大力士雙目圓睜,腹部圓鼓,用力支撐著上部的六個男童。這種表演形式以數(shù)人相疊為特色,是唐代形體雜技的杰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