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數據背后,都關系一方水土生態環境安全,都關系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讀懂它們,守護它們,就是我們環境監測人最樸素也最神圣的使命。”
這是胡丹心脫口而出的工作感言,也道出了一位環境監測人堅若磐石的責任擔當。胡丹心,現任廣東省廣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土壤與地下水環境監測室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已經扎根生態環境監測崗位整整三十二個年頭。
與數據“對話”,向污染“宣戰”,她數十年如一日,巾幗不讓須眉,用擔當踐行使命,用堅守磨礪初心,用創新填補空白,用傳承書寫責任,她就是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堅定“守護者”。
哪里有緊急任務就往哪里沖
作為一名16年黨齡的老黨員,胡丹心連續多年獲得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她不僅是團隊的“主心骨”,還是隊伍的“排頭兵”。
2023年,生態環境部和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大力推進首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申報工作。面對時間緊、任務重、創新性強等挑戰,時任生態室主任的胡丹心毫不猶豫扛起重任,親自操刀編制方案,帶領團隊多次深入一線調研,摸清家底,找準問題,問診把脈,提出對策,連續數月加班加點,對調研報告、建設方案和申報方案等反復推敲、精雕細琢。最終,在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等單位的指導協助下,申報的“廣東廣州城市站(城市)”成功通過生態環境部遴選,成為第一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
多年來,她已經記不清趟過多少條臭水溝,走過多少條崎嶇路,但面對每一次的緊急任務,她都始終堅持沖鋒在前,帶領黨員先鋒隊的同志們和技術骨干風雨無阻、攻堅克難,靠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韌勁和決心,圓滿完成各項急難險重任務,用實際行動推動生態環境監測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有胡主任托底,帶領我們沖,再難的任務,我們也有信心完成好。”團隊成員們共同的心聲道出了底氣所在,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行業有名的“女漢子”眼中只有監測數據
從1993年開始踏入環境監測行業,胡丹心就深深扎根于環境監測一線,摸爬滾打,磨礪成長。生態室、大氣室、現場室、監理室、土壤室等多個部門都留下她堅實的足跡。
作為行業內有名的“女漢子”,她常與“臟、累、險”相伴,爬得了煙囪,挖得了剖面。同時,把“嚴謹”刻入骨子里,并融入到每一次的監測流程中,為實現高質量監測數據奉獻了無盡的汗水和火熱的青春。
2021年以來,為做好“十四五”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考核點位監測工作,在烈日灼烤的夏日廣州,她多次帶隊在野外采樣與監測,顧不得汗水浸透衣衫,目光牢牢盯住洗井的現場監測數據,保證采樣規范,保障國家考核點位監測的代表性。這份對初心的堅守,讓她從一名普通技術員成長為如今監測行業的權威專家。
“我們對她是既尊敬又害怕,怕她去現場,緊盯著我們采樣動作是否規范,最怕她和我們說不行。”多次跟隨她一線采樣的隊員發自肺腑地說道。
從點到線不斷創新勇闖技術“無人區”
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不斷健全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建設,加速監測技術數智化轉型是新時代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胡丹心深知,守護綠水青山必須堅持創新驅動,強化科技賦能。
為保障城市建設用地的安全,讓市民“住得安心”,近五年來她牽頭制定了建設用地土壤相關省、市地方標準7項,填補國內行業空白,推動各環節技術要求標準化規范化,有效提升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也為全國城市更新中的土壤環境管理提供了可借鑒的“廣州經驗”。
在數智化轉型中,她主導建設的“大灣區地下水多層監測基地”,成功搭建“一井一站一平臺”的地下水自動監測及數據智慧管理雙體系,有效填補了地下水環境自動監測的技術空白,全面提升地下水環境監測及技術支撐能力和水平。相關成果獲得全國“生態環境監測數智化轉型優秀案例”、2024年廣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一系列榮譽。
“在平凡重復的環境監測工作中,找到創新發展的點,最后還能形成一條線,這是她一直以來的闖勁練就的敏感性。”跟她并肩作戰多年的同事如是評價道。
把工作經驗傳承下去是最開心自豪的事
生態環境監測事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不斷傳承和實踐,胡丹心始終致力于青年人才的培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大力鼓勵并支持年輕人勇挑重擔,攻堅克難。
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積累多年的工作經驗傳授給他們,隨時隨地給予悉心指導,也大膽將重大項目和創新研究任務交給他們,讓他們在挑戰與磨礪中不斷成長。在團隊管理中注重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為他們提供監測、科研和宣教等各種平臺和資源。
近十年來,她帶領的團隊中,有6人獲評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三五”人才,1人獲得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團體一等獎,20多人次獲評廣東省監測系統的生態、農村、土壤和地下水等工作“先進個人”,近10人取得生態環境監測類高級職稱,1人獲評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青年科技獎優秀獎,1人獲評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年度“最美監測人”……同時,她所負責的部門也多年獲得年度先進集體稱號。
“有機會能把我個人的工作經驗傳承下去,并看到他們順利接棒,且不斷超越我們這一代,是最開心也是最自豪的事。”胡丹心欣慰地說道。“非常感恩多年來組織的悉心培養,正因為有廣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領導和同事們的指導幫助,才讓我不斷進步,做出了一些成績,獲得了一些榮譽。”
數據如歌,記錄著綠水青山變遷的韻律;對話無聲,映射著舍我其誰守望的初心。與萬千數據深度“對話”,從冰冷數字中解析環境安全密碼,這就是無數生態環境監測人共同譜寫的生命之歌。